第一章 放射性核素靶向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1
一、概述 1
目录 1
二、放射性核素靶向技术的理化基础 3
三、放射性核素靶向技术的临床应用 9
四、展望 28
第二章 肿瘤解剖靶向定位方法 30
一、肿瘤靶区的界定 30
二、肿瘤治疗对定位精度提出的要求 32
三、治疗体位的确定 34
四、治疗坐标系的建立和转移 35
五、治疗体位固定技术 39
六、临床疗效的判断 41
七、靶向穿刺治疗的引导技术 42
八、临床应用展望 47
第一节 技术发展简史 49
第三章 光动力疗法 49
第二节 设备及技术原理 50
一、PDT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 50
二、光敏剂 51
三、照射光 53
四、光敏反应 53
五、光动力激光机 53
六、PDT杀伤肿瘤的体内作用机制 54
七、PDT后病灶的病理变化 54
第三节 治疗方法 55
一、给药方法 55
二、照射方式 55
三、照射剂量 56
四、光导纤维的选择 56
六、患者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57
七、适应证 57
五、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57
八、禁忌证 58
九、光动力疗法的优点 59
十、临床疗效 60
第四节 临床应用与评价 60
一、食管、胃肠道肿瘤中的PDT 60
二、呼吸系统肿瘤的PDT 66
三、口腔、颜面部癌的PDT 68
四、泌尿道肿瘤的PDT 68
五、脑瘤的PDT 69
六、体表癌的PDT 70
七、妇科肿瘤的PDT 71
八、癌前病变的PDT 71
九、良性疾病的PDT 71
第五节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72
第七节 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展望 73
第六节 综合治疗的选择 73
第四章 肿瘤冷冻消融治疗 77
第一节 肿瘤靶向冷冻消融治疗 78
一、设备及技术原理 78
二、基本原理 81
三、靶向冻融治疗的适应证 87
四、靶向冻融治疗的临床应用 87
五、冷冻靶向治疗癌肿的展望 123
二、腔内冷冻治疗的仪器 124
三、适应证 124
第二节 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的冷冻治疗 124
一、冷冻疗法的机制 124
四、经支气管冷冻治疗的技术和操作 125
五、冷冻治疗后的处理 127
六、冷冻疗法的临床应用 127
七、冷冻治疗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 129
八、冷冻疗法的评价和展望 130
一、技术简介 131
第三节 肿瘤低温冷冻过程中的监测技术 131
二、无损监测低温外科手术的超声方法 132
三、无损监测低温手术的磁共振方法 137
四、螺旋CT 139
五、临床应用前景 140
第五章 肿瘤热疗技术 143
第一节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 146
一、HIFU技术发展的历史 147
二、技术设备及其原理 147
三、治疗作用和机制 149
四、操作规程或方法 152
五、HIFU治疗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52
六、HIFU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53
七、临床疗效监测与评价 155
八、并发症预防及其处理 156
九、临床展望 157
一、概述 159
第二节 微波凝固治疗肿瘤 159
二、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 161
三、微波热凝固治疗在肺癌的应用 177
四、微波热凝固治疗在膀胱癌的应用 178
五、微波在其他肿瘤的应用 179
第三节 射频消融治疗 182
一、设备及技术原理 183
二、操作规程 185
三、适应证 186
四、临床应用 186
第四节 激光固化疗法 203
一、概述 203
二、设备及技术原理 204
三、操作方法 206
四、适应证 206
五、临床应用 207
第五节 高频电刀治疗 226
一、设备及技术原理 226
二、适应证 227
三、禁忌证 228
四、临床应用 228
第六节 热灌注化疗 239
一、设备及技术原理 240
二、操作方法 241
三、适应证 241
四、操作方式 241
五、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241
六、临床应用及疗效 242
七、临床展望 253
第七节 热流体消融技术 255
一、概述 255
二、设备及技术原理 256
三、操作规程或方法 261
四、适应证 262
五、禁忌证 262
六、临床疗效监测与评价 262
七、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63
八、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263
九、临床展望 264
第八节 全身热疗技术 265
一、概述 265
二、设备及技术原理 265
三、操作规程及方法 275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282
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83
六、临床疗效的监测与评价 285
七、临床展望 286
一、概述 290
第六章 肿瘤靶向放射治疗技术 290
第一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290
二、有关立体定向放疗的基本概念 291
三、头部伽玛刀或X刀 292
四、体部伽玛刀 295
五、体部X线立体定向放疗(体部X刀) 302
第二节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09
一、设备与功能 310
二、操作顺序及步骤 312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314
四、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315
五、临床展望 316
第三节 术中放射治疗 317
一、术中放射治疗的分类 318
二、术中放射治疗的放射物理学 318
五、术中放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19
三、术中放射治疗的放射生物学 319
四、术中放疗的操作规程及步骤 319
六、术中放疗的并发症及预防 320
七、术中放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321
八、临床展望 323
第四节 粒子植入放疗技术 324
一、概述 324
二、设备及技术原理 328
三、操作规程及方法 333
四、适应证 340
五、禁忌证 341
六、临床疗效监测与评价 341
七、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352
八、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352
九、临床展望 352
一、概述 353
第五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 353
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 354
三、设备及技术原理 354
四、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布源规则 356
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照射技术及临床应用 357
六、腔内近距离照射技术及临床应用 361
七、近距离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64
第七章 肿瘤药物靶向治疗技术 367
第一节 缓释化疗药 367
一、概述 367
二、技术原理 367
三、临床应用 369
四、临床展望 380
第二节 脂质体 380
一、技术发展历史 380
二、脂质体的制备材料及基本步骤 382
三、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383
四、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85
五、临床展望 390
第三节 血管介入治疗技术 391
一、概述 391
二、血管造影设备 392
三、介入治疗常用器具 393
四、血管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 395
五、造影术前准备 395
六、介入治疗常用穿刺方法 395
七、临床应用 399
第四节 肿瘤局部化学消融疗法 406
一、概述 406
二、肿瘤化学消融的靶向定位及引导的设备和技术方法 407
三、肿瘤化学消融技术及化学消融剂 413
四、结语 429
一、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 430
第五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研究新进展 430
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TAI) 431
三、血管靶向因子 433
四、Ras转导信号抑制剂 433
五、视黄醛类似物 434
六、基因转导药物 434
七、作用于花生四烯酸途径的分子靶向药物 434
八、作用于其他途径的分子靶向药物 435
第八章 肿瘤的电化学治疗 439
第一节 电化学治疗的原理 439
第二节 电化学治疗的设备及操作方法 443
第三节 电化学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 451
第四节 电化学疗法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452
第五节 临床治疗效果 453
一、四级评定标准 453
三、治疗效果 454
二、决定疗效的主要因素 454
第六节 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472
第七节 电化学治疗的评价与展望 473
第九章 内支架治疗肿瘤技术 475
第一节 内支架技术发展史 475
第二节 内支架置入技术原理及支架分类 475
第三节 内支架置入技术和方法 477
一、食管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478
第四节 内支架置入技术临床应用 478
二、胃、十二指肠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481
三、结肠、直肠狭窄内支架的介入治疗 487
四、下腔静脉阻塞的内支架治疗 491
五、气管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493
六、胆道内支架放置术 496
七、肝硬变伴门静脉高压的TIPSS治疗 501
第五节 内支架技术问题及展望 504
第一节 早期立体定向脑介入治疗 507
第十章 脑立体定向介入性治疗 507
第二节 现代立体定向脑介入治疗 508
一、计算机技术 508
二、影像学技术 508
三、立体定向仪 508
四、立体定向脑介入治疗发展现状 509
第三节 立体定位脑介入治疗方法 509
一、X线拍片和脑室造影方法 509
二、CT、MRI扫描方法 510
三、CT、MRI扫描与脑室造影两种方法的结合 510
四、PET扫描技术 511
第四节 脑介入治疗范围 511
一、脑介入治疗分类 511
二、脑介入治疗具体范围 512
第五节 脑介入治疗基本方法 512
一、脑介入治疗基本程序 512
二、CT引导脑介入治疗手术要点 514
三、MRI引导脑介入手术要点 515
四、引导脑介入治疗的其他方法 516
第十一章 基因及分子靶向治疗技术 518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518
一、基因治疗载体 518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选择 518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技术 523
一、美罗华 524
二、依丽萨 528
三、格列卫 532
四、赫赛汀 536
第三节 肿瘤疫苗 538
第四节 肺癌疫苗的研究现状 541
一、肿瘤疫苗的分类 541
二、目前临床应用的肺癌疫苗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