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基础知识篇 3
第一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3
第一节什么是信用 3
一信用的涵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3
二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5
三信用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6
四市场经济中主要的信用形式 8
五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10
第二节信用的社会契约基础 12
一契约的产生与功能 13
二契约的分类与特征 15
三实现契约的基本原则 18
四契约伦理与诚实守信原则 20
第三节信用原则与满足个人利益的关系 23
一市场经济中的个人主义与利他主义 23
二恪守信用与满足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28
第四节诚实守信原则对于消解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作用 29
一市场经济中的负面效应 30
二诚实信用原则对消解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积极作用 32
第五节国际知名企业对信用的价值肯定 34
一恪守信用是国际知名企业经营的共同特点 34
二国际知名企业的信用实现方式 36
第二章信用观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 47
第一节中国传统信用观的主要内容 47
一信用观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德目 47
二信用观是中国传统商品交换的原则规范 54
三对中国传统信用观的总体评价 58
第二节信用观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践履方式 61
一信用观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道德准则 62
二信用观培育了中国儒商的优良商业道德 64
三中国传统信用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68
第三节西方历史上的信用观 70
一商品交换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形成 71
二新教伦理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73
三契约道德对商业信用的规范作用 75
四法律规范对商业信用的强制保护 79
第三章国外信用制度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82
第一节国外社会信用制度的总体特点 82
一美国信用管理制度的总体特点 83
二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信用制度的实践 89
第二节美国的信用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 90
一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90
二美国的个人信用报告制度 92
三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95
四美国公众对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同声音 99
第三节美国信用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体系 100
一美国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 101
二美国信用管理的执法机构 103
三美国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的基本内容 104
第四节美国信用制度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11
一我国要建立一个准确公正的个人信用档案系统 112
三储蓄实名制不能成为个人信用好坏的关键因素 113
二我国要设计一个科学、透明的信用分评估模型 113
五我国的信用管理机构应该是企业化经营的商业组织 114
四建立我国的信用制度需要国家的组织和协调 114
六我国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律保障体系 115
中篇制度建设篇 119
第四章建设我国信用制度刻不容缓 119
第一节信用制度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119
一必须建立信用制度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20
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迫切要求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120
第二节制约我国建立信用制度的现实因素 123
一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124
二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 124
三我国作为“非征信国家”,征信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很低 125
五作为信用主体的企业、个人乃至政府部门存在的信用危机 128
四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128
第三节我国存在严重的信用危机 129
一中国的信用状况如履薄冰 129
二我国市场信用缺失的具体表现 130
第四节信用缺失的代价十分沉重 143
一信用不足影响消费需求 144
二信用缺失阻碍投资 145
三信用缺失影响正常的经济贸易活动 146
四信用缺失危及社会安全 147
第五节重建我国信用制度刻不容缓 148
一信用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肯定 148
二正确认识当前信用危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49
三建设信用制度是填补“改革空白”的事业 152
四建立我国信用制度的措施 154
第五章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159
第一节个人信用制度是人们的“第二身份证” 159
一个人信用制度的含义 159
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积极作用 161
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意义 166
第二节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68
一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168
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 170
三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73
四制约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175
一要加快个人信用立法步伐 177
第三节规范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措施 177
二发挥政府在建设个人信用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179
三对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 180
四促进个人信用征信企业发展和数据库建设 180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182
六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提高个人守信意识 182
第四节上海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经验 183
一上海已具备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成熟条件 183
二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建设给上海带来了发展机会 186
三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187
四上海已成为“借钱”最多的城市 189
五上海要在3—5年内建成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190
一在政府和主管部门推动下实行企业化运营 193
第五节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特点 193
二多元管理、多方合作、利益共享的经营格局 194
三着力在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上强化性能 196
四政府应加大对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扶持力度 197
第六章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199
第一节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 199
一我国当前企业信用存在的问题 200
二企业信用制度薄弱造成的危害 203
三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可贵起步 204
第二节国外企业征信制度模式及我国的选择 207
一国外企业征信制度的三种模式 207
二国外企业征信制度的特点 209
三国外企业征信模式特点的比较及我国的选择 211
四我国征信企业特许经营模式的管理办法 213
五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企业征信制度的借鉴意义 215
第三节大力发展我国的征信企业 217
一我国征信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的状况 217
二征信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18
三搞好征信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219
第四节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221
一什么是信用评估 222
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相关报告 224
三信用评级的等级及含义 224
四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 226
五信用评估的工作程序 230
六信用评估的原则 233
七搞好企业信用评级的意义 234
一企业并非对信用风险束手无策 235
第五节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235
二防范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措施 236
三防范客户信用风险的业务环节 238
第七章政府信用制度建设 241
第一节政府在维护社会信用中的作用 241
一政府信用的含义 241
二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42
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双重身份 244
第二节当前我国政府信用存在的问题 245
一随意行政现象影响政府信用 245
二政府权力寻租活动导致信用下降 246
一转型时期存在制度缺陷 248
第三节政府行为不规范是导致失信的根源 248
二政府官员充当经济人,追求自身的利益 250
三政府机构也追求自身利益 251
第四节提高政府信用的途径 253
一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信用意识 253
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坚冰,建设地方政府信用 255
三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律建设 259
四规范中介组织行为,提高中介组织信用 260
五加快信用网络监管系统建设 263
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264
七积极推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265
一政府必须坚持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取向 269
第五节 加入WTO对政府信用的要求 269
二政府必须致力于推进贸易自由化 272
三政府必须坚持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统一透明 273
四政府必须坚持国家治理法治化 276
下篇实践运用篇 283
第八章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 283
第一节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84
一买方市场的出现带动了消费信贷 284
二我国消费信贷有了一定的发展 286
三信用消费发展空间巨大 288
四银行着手个人信用评分以促进消费信贷 289
一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滞后于经济发展 292
第二节启动内需必须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292
二阻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原因 294
三必须发展个人信用制度来启动消费信贷 297
第三节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积极措施 300
一要尽快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300
二要重点发展住房贷款 300
三要积极发展汽车贷款 300
四要大力发展助学贷款 301
五各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301
第四节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302
一全面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302
二积极提升个人信用等级 304
三建立全面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305
四用完整的经济数量分析手段进行个人信用评估 307
第五节从发展住房信贷看如何推动消费信贷业务 308
一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309
二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宜采取的对策 309
三住房信贷其实深受百姓欢迎 312
四各家银行正在大力发展住房信贷业务 314
第九章搞好信用卡业务,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320
第一节我国信用卡市场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320
一信用卡的基本知识 320
二我国信用卡的发展现状 325
三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中的问题 326
四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前景 327
五搞好信用卡营销的主要措施 330
六强化银行信用卡保护技术 331
第二节我国信用卡业务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333
一银行卡市场开始了新发展 333
二银行信用卡正在成为城市“通行证” 335
三央行推出银行卡联网全国通用标识——“银联” 336
四“银联”标识卡对持卡人有哪些好处? 339
五“中国银联”将积极促进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 341
第三节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 343
一电子商务市场蕴藏着信用危机 344
二西方发达国家防范电子商务风险的经验 348
三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办法和措施 350
参考文献 354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