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冷静主编;季晓辉,戚晓红,吴海玮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7068809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从人体疾病状态下病理学和病原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四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读者对象:医学院校非临床专业师生。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1

一、健康的概念 1

二、疾病的概念 1

目录 1

三、疾病的病因 2

四、疾病的转归 3

第二节 病原学的概念 5

第三节 病理学的概念 5

第一节 细胞与组织损伤的表现 7

一、变性和物质异常沉积 7

第二章 疾病状态下机体组织与细胞的损伤和反应 7

二、细胞死亡 16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对损伤的反应 21

一、适应性改变 21

二、再生和修复 25

三、创伤愈合 27

第三节 炎症 30

一、炎症的概念 30

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31

三、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分类 35

四、常见的炎症类型 37

五、炎症的结局 44

六、临床常见的炎症 45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54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54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的概念 54

第三章 发热 54

二、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性质 55

第三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55

一、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 55

二、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上移 56

三、调温反应 56

一、体温上升期 57

二、体温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 57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57

三、体温下降期或退热期 58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改变 58

一、机体功能的变化 58

二、机体代谢的变化 59

第六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60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60

二、发热时的处理原则 60

第四章 应激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应激与应激原 61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62

二、全身适应综合征 62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62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64

三、应激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 65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67

一、应激性溃疡 67

二、原发性高血压 67

第五章 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69

第一节 水肿 69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69

二、水肿的特征 72

三、常见水肿类型与特点 73

四、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77

第二节 充血 77

一、动脉性充血 77

二、静脉性充血 78

第三节 血栓形成 81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82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84

三、血栓的结局 86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87

第四节 栓塞 87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87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88

三、常见栓塞举例 90

第五节 梗死 92

一、梗死的原因 92

二、梗死的病理变化 92

三、常见梗死举例 94

四、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97

第六节 出血 97

一、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97

三、出血的后果 98

第七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8

二、出血的病理变化 98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99

二、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01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102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临床表现 103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105

第八节 休克 105

一、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106

二、休克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 107

三、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变化 115

四、休克的防治原则 118

第一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120

一、低张性缺氧 120

第六章 缺氧 120

二、血液性缺氧 121

三、循环性缺氧 123

四、组织性缺氧 124

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25

一、缺氧时的代偿性反应 125

二、功能和代谢障碍 128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130

第四节 氧疗与氧中毒 130

一、氧疗 130

一、代谢耗氧率的高低 130

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30

二、氧中毒 131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 133

第一节 感染的基本概念 133

一、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33

二、影响感染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因素 133

三、感染的类型 137

四、感染时机体的反应 138

五、感染的预防 138

第二节 细菌感染 139

一、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139

二、细菌的致病性 147

三、细菌的耐药性 155

四、细菌感染的免疫 156

五、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感染 159

第三节 病毒感染 163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63

二、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性 165

三、病毒感染的免疫 172

四、朊病毒 174

第四节 真菌感染 175

一、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175

二、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76

三、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 177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 178

一、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 179

二、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184

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249

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257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262

第一节 免疫与疾病 262

一、免疫反应的两面性 262

二、病理性免疫的概念及意义 262

第二节 超敏反应 262

一、概述 262

二、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263

三、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 266

第三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267

一、概述 267

二、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269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 270

一、概述 270

二、移植免疫的发生机制 271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 272

四、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基本措施 273

第五节 免疫缺陷病 274

一、概述 274

二、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75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76

第九章 肿瘤 278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278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性 279

一、肿瘤的基本组织结构 279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 280

三、肿瘤的异型性 281

四、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282

五、肿瘤对机体影响 283

第三节 肿瘤的扩散 284

一、肿瘤的直接蔓延 284

二、肿瘤的转移 285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88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分类和常见肿瘤举例 289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289

二、肿瘤的分类 290

三、常见的上皮组织肿瘤 291

四、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 295

五、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297

六、癌与肉瘤的区别 300

第六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300

一、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 300

二、肿瘤基因 304

一、食管癌 307

第七节 我国常见肿瘤基本情况介绍 307

二、胃癌 309

三、大肠癌 311

四、肝癌 312

五、肺癌 314

六、乳腺癌 317

七、子宫颈癌 319

第八节 肿瘤免疫 320

一、肿瘤免疫和肿瘤抗原 320

二、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321

三、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可能机制 322

四、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