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态度与真实 3
“中学”与“西学”——从李陵说起 何兆武 3
横读哲学——“倒读历史”的联想 段炼 9
态度与真实——20世纪中国史学的问题 尤小立 20
知识的傲慢与道德的傲慢 陈明 25
我之“舒芜观”及其他 郑也夫 32
“学术会议”中的“学术” 刘兵 39
“恶心不可有,好心也不可有” 张桂华 42
词典五谈 止庵 46
自行车族成员的呐喊 郑也夫 56
何必陷孔子于举世无友之绝境——读傅浩《孔子无友》有感 张远山 60
美狄亚——论康敏的悲剧意义及其他 徐晋如 66
当政治成为笑谈 三寸钉 70
网络版《声律启蒙》V2.0 王佩 77
想像与变革 83
想像与变革——在下一个一千年中的科学 斯蒂芬·霍金 83
中西合璧:创造性的融合——访程抱一先生 程抱一 晨枫 99
新语喋喋化全球 叶子楠 110
全球问题:意识革命和文化转型 闵家胤 117
历史是不是“理性”的? 陈乐民 121
托克维尔的启示 黄波 124
冷静的看客还是聚光灯下的角色——关于伯林的断想 王吉鸣 129
美国“文化战争”的历史根源 潘小松 134
保尔的复出与历史反思 董健 144
别尔嘉耶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张百春 150
河岸上有座索尔仁尼琴的别墅 闻一 156
关乎性格关乎命运 167
第八个不是铜像 苍耳 167
罗振玉和王国维的世纪风云——《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校订札记 王庆祥 172
段锡朋——亦儒亦墨亦真诚 智效民 181
我的父亲 段永兰 184
老温德啊老温德 散木 187
“联圣”妙作幸有传 陈礼荣 192
忆顾准伯伯 徐方 199
关乎性格 关乎命运——阅读孙大雨 傅岩山 210
作协会员证上的照片——忆我的爸爸李长之 李书 215
音在弦外——在《我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梅娘 223
刘宝瑞和他的单口相声 薛宝琨 226
冯友兰先生与先父梁漱溟交往二三事 梁培宽 231
回忆钱钟书兄 杨宪益 239
《随想录》发表的前前后后 潘际坰 243
彬彬君子潘际坰 唐振常 248
忆光直先生 维一 251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陈四益 262
学问人与自然人 269
关于对稼轩摸鱼儿词的理解 张东荪 269
从现实文化语境看《草根的力量》 李书磊 272
“学问人”与“自然人” 276
——闲话《浮生论学》 傅谨 276
重审中的中国想像——简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石恢 280
潜规则的来由 赵世瑜 285
正义的标准总要老 吴思 289
我们虚拟的精神资本 丁国强 294
知识分子的人生经济学 卢周来 297
一个人和一个世界——写在《舒芜口述自传》出版的日子 许福芦 301
千百年眼 王子今 307
知死而后知生 傅谨 311
酷刑:从肉体到精神——读《人类酷刑史》 林贤治 317
剥去“皇帝”的外衣——再读《我的前半生》有感 邱路 324
知堂文章的“流氓鬼”与“绅士鬼” 郑勇 331
对待文化的一种态度和另一种态度 止庵 338
重新解读《红楼梦》——谈《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的出版 邓遂夫 341
终古闲情归落照 徐于斌 353
醒莫更多情 燕垒生 356
我有迷魂招不得 容若 359
小布尔乔亚们的纳兰 徐晋如 362
王蒙:“水鼓”、“失语”与“水泄” 桑地 365
何妨裸体 李大星 369
走出精神的盆地 375
精神如何影响历史——读一读《马丁·路德的神学》 何光沪 375
走出精神的盆地 陈维政 379
检点阴云密布的心灵——评《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黄集伟 381
罗马的遗产 晏绍祥 386
尼布尔悖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陈维政 394
这思考着的人的喜剧 潘小松 399
精英主义还是白人主义 程亚文 401
联合国,不要为加利哭泣——读联合国前秘书长回忆录拾遗 朱伟一 406
当愚昧疯狂变得有趣时 止庵 416
一生真伪有谁知——关于贝利亚 吴小龙 419
幽深的记忆隧道 余杰 429
对自我行动还是对世界行动——读《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佘江涛 436
特朗斯特罗姆:饮者的刀斧 雷格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