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节 制定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3
第二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与其他标准规范的衔接 4
第二章 室外计算参数 5
第一节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7
第二节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8
第三节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的取值 10
第三章 建筑热工设计要求 11
第一节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13
第二节 冬季保温设计要求 15
3-2-1 建筑朝向要求 16
3-2-2 建筑体型要求 17
3-2-3 减少冷空气对建筑物的渗透 18
3-2-4 门窗的设计要求 19
3-2-5 围护结构的热工要求 20
3-2-6 改善壁龛的热工条件 21
3-2-7 热桥处的保温要求 22
3-2-8 底层地面的保温要求 23
3-2-9 围护结构的防潮要求 24
第三节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 25
3-3-1 夏季防热的综合措施 26
3-3-2 夏季防热的平面设计要求 27
3-3-3 夏季防热的遮阳措施 28
3-3-4 围护结构隔热 29
3-3-5 地面防潮 30
第四节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 31
3-4-1 空调建筑的布置 32
3-4-2 空调房间的层高要求 33
3-4-3 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与色彩 34
3-4-4 空调建筑窗的设计要求 35
3-4-5 空调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要求 35
第四章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37
第一节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 39
4-1-1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计算方法 40
4-1-2 轻质外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的最小传热阻 42
4-1-3 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屋顶和东、西外墙的最小传热阻 44
第二节 围护结构保温措施 46
4-2-1 提高围护结构热阻的措施 47
4-2-2 提高围护结构热稳定性的措施 48
第三节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 49
4-3-1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要求 50
4-3-2 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确定 51
4-3-3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验算 52
4-3-4 单一材料外墙角处的内表面温度和内侧最小附加热阻的计算 55
4-3-5 其他形式热桥内表面温度的验算 56
第四节 窗户的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 57
4-4-1 窗户的传热系数 58
4-4-2 窗户的保温性能 58
4-4-3 阳台门下部门肚板的传热系数 59
4-4-4 窗户的气密性 60
4-4-5 窗墙面积比 61
第五节 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 63
4-5-1 采暖建筑地面热工性能类别 64
4-5-2 地面热工性能要求 65
4-5-3 严寒地区采暖建筑的底层地面的保温 66
第五章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67
第一节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 69
5-1-1 隔热与保温的区别 70
5-1-2 室外综合温度 71
5-1-3 内表面最高温度的限定 73
第二节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78
5-2-1 墙体外表面作浅色处理 78
5-2-2 设置通风间层 79
5-2-3 绝热节能墙体 81
5-2-4 蓄水屋顶 82
5-2-5 建筑绿化措施 83
5-2-6 窗口遮阳 87
5-2-7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 90
第六章 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 91
第一节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 93
6-1-1 概述 93
6-1-2 内部冷凝的检验 93
6-1-3 冷凝受潮重量温度 97
6-1-4 冷凝计算界面内侧蒸汽渗透阻的计算 98
6-1-5 冷凝界面温度的计算 99
6-1-6 冷凝计算界面的位置 100
6-1-7 不设通风口的屋顶渗透阻 101
6-1-8 蒸汽渗透阻计算 101
第二节 围护结构防潮措施 102
6-2-1 维护结构材料层布置 103
6-2-2 设置隔汽层 104
6-2-3 屋面不设置隔汽层的防潮措施 105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06
附录二 建筑热工设计计算用表 107
附录三 室外计算参数(部分) 111
附录四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119
附录五 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总热阻的对应关系 126
附录六 主要符号 132
参考文献 133
后记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