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政书之渊源 1
上编 导论、纂修、散佚、书体 1
第二节 元会要与唐、宋会要 4
第二章 经世大典之纂修与散佚 8
第一节 大典之纂修 8
第二节 纂修之机构与纂修人 10
附表目录 11
一、经世大典纂修人表 11
第三节 大典之散佚 13
第三章 经世大典书体及卷目探源 19
第一节 序录析论及书体渊源 19
二、经世大典书体结构表 20
三、经世大典与周礼、大唐六典关系比较表 21
第二节 目录初探 22
第三节 公牍、纂修通议与经世大典图 25
第四章 经世大典原文辑考 33
第一节 元文类中之大典原文 33
中编 辑佚 33
第二节 永乐大典存本中之原文辑考 35
四、永乐大典存本所收经世大典条目表 37
第三节 诸儒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之原文 40
一、大元马政记 41
三、大元仓库记 43
二、大元官制杂记 43
四、大元海运记 45
五、元代画塑记 47
六、大元毡罽工物记 48
七、元高丽纪事 49
八、皇元征缅录、招捕总录 50
第一节 元史所引经世大典 51
第五章 引用经世大典书考 51
五、经世大典、元史志类条目对照表 54
第二节 永乐大典所引经世大典 66
六、永乐大典所引经世大典条目表 67
第三节 元明事类钞、元史类编所引经世大典 74
七、元明事类钞引录经世大典条目表 76
八、元史类编引录经世大典条目表 77
第六章 经世大典辑补关系书考 79
第一节 元实录、元朝秘史与大典之关系 80
第二节 官修「札撒」与大典之关系 88
一、经世大典前修诸制书 89
(一)成吉思汗「大札撒」 89
(二)至元新格 91
(三)成宪宏纲与风宪宏纲 92
(四)大元通制 95
(五)大元圣政典章新集至治条例 96
二、经世大典后修诸制书 97
(一)宪台通纪与宪台通纪续集 97
(二)至正条格 99
(三)南台备要 99
第三节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与大典之关系 101
二、圣政 103
一、诏令 103
六、户部 104
五、吏部 104
四、台纲 104
三、朝纲 104
七、礼部 107
八、兵部 108
九、刑部 109
十、工部 110
第四节 元文类中有关大典资料 111
第一节 君事卷目之辑佚 115
第七章 经世大典辑佚综考 115
第二节 臣事治典卷目之辑佚 119
第三节 臣事赋典卷目之辑佚 127
第四节 臣事礼典卷目之辑佚 133
第五节 臣事政典卷目之辑佚 139
第六节 臣事宪典卷目之辑佚 144
九、经世大典宪典与元史刑法志条目比较表 146
第七节 臣事工典卷目之辑佚 148
下编 辑佚举例、史料价值举例、结论 151
第八章 经世大典佚文汇辑举例 151
第一节 谥法辑佚举例 152
第二节 帝号辑佚举例 167
第三节 治典官制辑佚举例 176
第九章 经世大典对元史研究之贡献 180
第一节 史料价值举例—市籴粮草 180
一○、元史「市籴」与经世大典「市籴粮草」辑文对照表 181
第二节 内容研究举例—元代市籴粮草制度之研究 188
一、引言 188
二、市籴办法及其变革 189
1.市籴数量及时机 190
(一)市籴米粮 190
2.市籴政策、负责机构及办法 193
3.验收、运输与储存 199
1.盐折草之法始于何时 200
(二)和买秆草 200
2.盐折草办法之实施与变革 202
(二)诏敕或议定 204
三、市籴与和买法 204
(一)一般原则 204
(一)和籴之利 206
四、和籴之利弊 206
(二)市籴之弊 209
五、结论 212
第十章 结论 214
一、经世大典君事及序目辑佚(补)卷目预估表 221
附录 221
二、经世大典臣事辑佚(补)与主要各书类目对照及卷数预估总表 222
主要参考书目 234
中文提要 248
英文提要 255
日文提要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