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 1
马序 1
第一章 引论——理论与实践反差的反省 1
第一节 惊世壮举竟然理亏一截?民族识别评析用错标准 5
周序 7
第二节 突破“定义”岂止中国特殊?“四大要素”不切民族实际 26
第三节 马克思强调“族际主义”:以讹传讹有历史原因 41
第四节 民族理论仍困于“硬核”:文化自觉可借重“识别” 56
第二章 个案实录——俫人识别的工作过程 73
第一节 俫人识别的田野调查 前赴后继,不畏艰辛 76
第二节 俫人识别的专题研究:格物求是,分科进取 87
第三节 俫人识别的社会协商:层面沟通,情理交融 101
第四节 俫人识别的行政确认:郑重庄严,步步落实 120
第三章 经验反刍——民族意识调控的最初感悟 127
第一节 俫人识别:“俫俫意识”的互动过程 137
第二节 学术探讨:俫俫意识运化的特殊形式 154
第三节 工程实质:政府施行的俫俫意识调控 167
第四节 历史评价:平等团结政策的具体落实 182
第四章 扩展比较——民族识别的分类观察 193
第一节 “着重追溯历史渊源”: 借助历史重建共识 201
第二节 “民族支系的认定和归并”:借重语言调适认同 212
第三节 “民族名称的确定与更改”:他我互动的典型反映 225
第四节 “其它”诸例及其它:全都有民族意识的具体调控 237
第五章 重新评价——科学与政治的统一视角 255
第一节 民族平等:千古巨变的客观要求 258
第二节 众志成城:顺理成章的良性整合 272
第三节 名实距离:客观存在的历史局限 288
第四节 政法操作:历史局限的系统突破 300
第六章 结语——实践和理论的恳切对话 311
第一节 民族类型五彩缤纷:族际标志取决于认同 315
第二节 认同受制于社会互动:民族过程受意识调控 330
第三节 民族意识是政治资源:调控行为是政治律动 346
第四节 调控必须遵循规律:民族意识研究任重道远 362
附录 387
参考文献 387
后记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