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
第一编 政治、社会、文化篇 3
第一章 被掩抑和被张扬的“民间” 3
第一节 统一文化表象下的多样性关系 3
第二节 暧昧的“民间” 16
第二章 现象杂观 39
第一节 繁荣身后的阴影 39
第二节 帝国批判 60
第三章 制度思考的检视 68
第一节 “公选”:亡羊补牢还是缘木求鱼 68
第二节 宪政:制度设计抑或政治童话 73
第二编 现代性、民族、国家篇 87
第四章 现代性言说在中国——90年代中国现代性话题扫描 87
第一节 状况扫描 87
第二节 焦点讨论 96
第五章 追求的轨迹与困惑——“少数民族文学”建构的反思 103
第一节 历史 103
第二节 变异中的沿袭 109
第三节 “文化身份”建构的悖论 115
第六章 世纪末的焦虑——全球化、文化认同、中国、民族主义 125
第一节 焦虑与立场 125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专制主义” 128
第三节 “自由主义”与“爱国主义” 130
第四节 本土跨文化知识空间的开拓 133
第三编 文学篇 139
第七章 文学史重读 139
第一节 《憩园》:五四启蒙文学的一个转折性象征 139
第二节 从知青——小将到悲剧英雄 156
第八章 “边缘”视角 195
第一节 边疆的策动——先锋叙述中的边疆文化 195
第二节 流动的“西部”——转型期中国电影“全球化”历程的考察 208
第三节 “归真”、冲突与和谐——两部长篇的多重文化意蕴分析 233
第九章 “纯文本”分析 246
第一节 冷月下的凝视——鲁迅视觉经验心理无意识探微 246
第二节 艺术的高蹈与政治的滞累 257
第四编 知识分子篇 275
第十章 中国“后现代”批判 275
第一节 虚拟的抗争与虚脱的自我言说:中国后现代 275
第二节 “先锋”、历史与意识形态——《表意的焦虑》之解读 284
第十一章 道德与经济 297
第一节 “不道德”的经济学的道德误区 297
第二节 制度、文化、行为道德基础 302
第十二章 虚拟的“路线斗争”——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思考 313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由来 314
第二节 “新左派”在哪里 319
第三节 合论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