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言 1
第一章 主体性理论发展的历史考察 1
一 农业文明条件下的本体论思维与主体和人的分离 1
二 近代的理性主义文化与主体性在认识论哲学中的彰显 10
三 现代哲学的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倾向与人本主义学派的生命主体 28
第二章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其他流派对生命主体性研究的完善、深化和发展 55
一 语言学转向:关系和交往在理解主体性中的意义 55
二 哲学人类学的新视角:形上分析和形下经验的结合 73
三 实践、生活和价值:实用主义的人学视域 86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体性的解构 107
一 后现代消解主体性的原因及思想根源 107
二 后现代思想中意蕴的多元、离散的主体性 119
三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自由和操纵 135
一 以理性为根基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48
第四章 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的创立过程及所蕴意的哲学思维方式 148
二 实践理性的萌芽:市民社会批判 156
三 价值理性和实证理性的统一:现实人理论的确立 173
第五章 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的内容 196
一 实践视域中的主体 197
二 历史视域中的主体 226
第六章 主体和主体性的价值理论界定 242
一 对主体的价值理论界定 242
二 对主体性的价值理论界定 258
第七章 主体的活动结构分析 265
一 主体的实践活动结构分析 265
二 主体的认知活动结构分析 279
第八章 主体的关系结构分析 291
一 价值关系结构中的主体和自然客体的关系 292
二 价值关系结构中的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298
三 价值关系结构中的主体与自身的关系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