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根泽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100115884
  • 页数:1037 页
图书介绍:罗根泽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三部文学批评史经典之一。本书所述上自先秦,下讫两宋,盖分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晚唐五代、两宋六篇,以材料丰富、体例完善为其突出特色。作者以诗话文评为山铜,以文集笔记为沙金,搜罗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得结论持之有效,言之成理。作者独创“综合体”,按古代文学理论在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分为几大阶段;再把每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文学批评现象适当分类,分别叙述。由此纲举目张,巨细无遗。本书将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由此将本国的材料跟外来的意念打成一片,方能处处抓住要领,详细探索,从而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

第五篇 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551

第一章 文学论 551

一 自唐代社会变迁说起 551

二 李商隐的反道缘情文学说 552

三 杜牧的事功文学说 554

四 皮日休陆龟蒙的隐逸文学说 557

五 刘蜕罗隐的文章丧亡论 561

六 韩偓欧阳炯的香艳说 563

七 韦庄韦縠的清丽说 565

八 黄滔吴融等的反艳丽说 567

九 刘昫徐铉的折中说 570

第二章 诗格(上) 574

一 诗格的两个时代 574

二 五代试士的注重诗格及赋格 575

三 材料的获得 576

四 王睿《炙毂子诗格》 578

五 李洪宣《缘情手鉴诗格》 579

六 齐己《风骚旨格》 580

七 虚中《流类手鉴》 583

八 徐衍《风骚要式》 584

九 徐寅《雅道机要》 585

十 王玄《诗中旨格》 587

十一 王梦简《诗要格律》 588

十二 桂林淳大师《诗评》 589

十三 文彧《诗格》 591

十四 保暹《处囊诀》 592

第三章 诗格(下) 594

一 旧题魏文帝《诗格》 594

二 旧题贾岛《二南密旨》 596

三 旧题白居易《金针诗格》及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598

四 旧题白居易《文苑诗格》 601

五 旧题梅尧臣《梅氏诗评》 601

六 惠洪《天厨禁脔》及林越《少陵诗格》 602

七 已佚的诗格书 603

八 诗格总集——李淑《诗苑类格》 606

九 诗格丛书——蔡传《吟窗杂录》 607

十 赋格及文格 610

十一 反诗格的言论 612

第四章 诗句图 614

一 诗句图的渊源 614

二 李商隐《梁词人丽句》 615

三 张为《诗人主客图》 617

四 李洞《集贾岛诗句图》 618

五 宋太宗真宗《御选句图》 619

六 惠崇《句图》 621

七 已佚的诗句图 622

八 蔡传《句图》、《续句图》及陈应行《续句图》 623

九 高似孙《选诗句图》 625

十 诗句图的评价 626

第五章 《诗品》及《本事诗》 627

一 司空图的救世与避世 627

二 诗境的建立 629

三 《二十四诗品》 630

四 比喻的品题及其来源 634

五 文字以外的风格 637

六 文人之诗与诗人之文 639

七 孟棨《本事诗》 640

八 《续本事诗》三种 642

第六篇 两宋文学批评史 647

序&郭绍虞 647

第一章 宋初的诗文复古革新论 649

一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 649

二 宋初的文体——时文 651

三 古文家对时文的攻击 656

四 柳开的古文定义 661

五 王禹偁的易道易晓说 664

六 赵湘尹洙的文心说 667

七 石介的宗经新说 671

八 孙复的文教方案 673

九 智圆的仁义五常古文说和善善恶恶古诗说 676

十 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教说及古淡说 682

第二章 宋初对李杜韩柳集的甄理与鼓吹 686

一 五代前后的沈埋 686

二 乐史宋敏求等的补缀李集 690

三 刘敞王禹偁等的搜辑杜诗 692

四 孙仅孙何等的推崇李杜 696

五 柳开的始得韩柳文 697

六 智圆的始见韩柳集 699

七 穆修的搜刻韩柳集 701

八 石介的尊韩道 703

九 宋祁的尊韩文 705

第三章 欧阳修的复古革新意见 708

一 学韩与辟佛 708

二 黜时文与复古文 710

三 “道胜文至”与“事信言文” 713

四 诗穷益工 716

五 韩柳李杜优劣说 717

六 苏梅评赞 721

七 杂文琐谈 723

第四章 二程及其他道学派的道文分合说 727

一 学术文章的分成三派 727

二 邵雍的诗以垂训说 733

三 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 736

四 二程的道为文心说 737

五 杨时的诗可兴善说 739

六 司马光的文止通意说 742

第五章 王安石及其他经术派的政教文学说 744

一 范仲淹的崇经术与黜诗赋 744

二 李觏的治物说 745

三 祖无择的礼乐文学说 748

四 曾巩的道法事理说 749

五 史铭同异说 753

六 王安石的罢诗赋与试经义 756

七 治教政令说 759

八 刘弇的“变”说及“气”说 762

第六章 苏轼及其他议论派的述意达辞说 766

一 贾陆议论与佛老思想 766

二 苏洵的文章四用说 773

三 苏轼的述意达辞说 775

四 诗论及词论 784

五 鉴赏、批评、文学价值 787

六 苏辙的养气说 788

七 秦观的事理说 791

八 张耒的脉理说及至诚说 794

九 晁补之的事文无关说 798

十 李廌的文章四要说 800

十一 李之仪的才性说及方法说 802

十二 三孔的怨刺说及文难说 804

十三 黄裳的性理说 807

第七章 江西派的诗文方法 812

一 黄庭坚的反讪谤与重法度 812

二 陶杜诗的规摹 816

三 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821

四 陈师道的诗文方法 824

五 韩驹的禅悟说 828

六 范温的诗眼说 830

七 吕本中的活法与悟入 832

八 杨万里的风味说 834

九 作诗三等——兴、赋、赓和 838

十 作文五譬 840

十一 陆游的诗外工夫 842

十二 诗文非小技 846

十三 姜夔的《诗说》 848

十四 刘克庄的变体法 851

十五 序诗论文之难 854

十六 戴复古的诗家小学须知 856

第八章 浙东派的事功文学说 859

一 北宋三派的揉合 859

二 王十朋的论赞韩柳欧苏 861

三 吕祖谦的看史方法 864

四 陈傅良的批评经生文士 865

五 陈亮的文章责任说 869

六 叶适的教事说 873

七 文肆诗切说 876

八 楼钥的和平正直说 879

九 四灵的论诗碎唾 882

十 陈耆卿吴子良的文学三要 883

第九章 理学派的诗文道流说 887

一 朱熹的家学——朱松的诗文轨道说 887

二 朱熹的贡献——道文一贯说 889

三 说出的诗文与做出的诗文 891

四 反对摹拟与提倡摹拟 893

五 遵守旧格与反对新格 895

六 天生腔子与稳当底字 898

七 文三世与诗三等 899

八 张栻魏了翁的学文合一说 901

九 真德秀的理用并重说 906

十 吴泳的理文难好华词易工说 908

十一 王柏的正气说 910

第十章 心学派的诗文心发说 914

一 陆九渊的前驱——胡铨的诗文心发说 914

二 陆九渊的理会本心说 916

三 江西诗赞 919

四 袁燮包恢家铉翁的言志新说 920

五 包恢的自然新说 924

第十一章 诗话、词话、文话、诗文评点 928

一 何谓诗话 928

二 两宋诗话年代存佚残辑表 930

三 许彦周诗话 947

四 张戒《岁寒堂诗话》 949

五 严羽《沧浪诗话》 952

六 词论 956

七 词话 961

八 文话 966

九 四六话 970

十 诗文评点 972

附录 两宋诗话辑校叙录 978

一 东坡诗话 978

二 纪诗 979

三 蔡宽夫诗话 980

四 西清诗话 981

五 陈辅之诗话 983

六 王直方诗话 984

七 洪驹父诗话 985

八 潘子真诗话 986

九 李希声诗话 987

十 潜溪诗眼 987

十一 古今诗话 988

十二 高斋诗话 989

十三 蔡宽夫诗史 989

十四 艺苑雌黄 990

十五 漫叟诗话 992

十六 诗说隽永 993

十七 瑶溪集 993

十八 汉皋诗话 994

十九 桐江诗话 995

二十 休斋诗话 995

二十一 玉林中兴诗话补遗 996

二十二 余记 997

罗根泽先生学术年表&王波 1000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方法、体例与文学观念&张海明 王波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