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前言 1
第一篇 孟子生平、时代、著作概述 1
第一章 孟子生平 2
第一节 名字、里居、家世、生卒 2
第二节 青少年时代 6
第三节 游历齐、梁诸国 9
第二章 孟子思想产生的普遍原因 31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政治结构 31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经济结构 35
第三节 战国时代的意识形态结构 41
第三章 孟子思想产生的特殊原因 52
第一节 邹国地理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52
第二节 坎坷经历的影响 56
第三节 孟子的思想渊源 61
第四章 孟子的著作 72
第一节 《孟子》的作者 72
第二节 《孟子》的篇章及成书年代 76
第三节 关于《孟子外书》 78
第二篇 孟子的个体论 81
第一节 个体的产生及发展的三个阶段 82
第五章 个体的发展 82
第二节 个体发展的自然前提——生理形体构造 89
第三节 环境是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 91
第四节 教育是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96
第五节 力行践履是个体发展的主要途径 104
第六章 个体的需要 109
第一节 个体需要的基本内容 109
第二节 个体需要的调节 119
第三节 个体需要的基本特征 130
第七章 个体的心理 136
第一节 饮食、男女的心理活动 136
第二节 “怀仁义以相接”的心理活动 138
第三节 心悦理义的心理活动 147
第四节 个体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 165
第八章 个体善的本性和价值 173
第一节 个体善的本性 173
第二节 个体的价值 187
第三篇 孟子的社会论 195
第九章 家庭观 196
第一节 家的涵义及形成 196
第二节 家的关系及结构 202
第三节 家的功能 208
第一节 国与天下观念 216
第十章 国与天下观 216
第二节 土地、人民、政事:国与天下的三个根本要素 221
第三节 国与天下的结构 228
第四节 诸侯国家的功能 233
第十一章 社会的控制 250
第一节 政治控制 250
第二节 经济控制 258
第三节 思想意识控制 263
第十二章 “一治一乱”的社会变迁观 275
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基本内容 275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原因 290
第三节 社会变迁的方式 294
第四篇 孟子的天人论 300
第十三章 天人论的构成要素 301
第一节 自然之天 301
第二节 社会趋势之天命 306
第三节 伦理之天命 316
第四节 意志及其他意义之天命 326
第十四章 天人的和谐 331
第一节 天人物质生活的和谐 331
第二节 “顺天者存”的社会生活的和谐 335
第三节 “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精神生活的和谐 337
第一节 耳目之官与心之官 345
第十五章 孟子的认识论 345
第二节 知与行 360
第五篇 孟子思想的整体结构和对后世的影响 376
第十六章 孟子思想的整体结构和基本特征 377
第一节 孟子思想的整体结构 377
第二节 孟子思想整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385
第十七章 孟子与先秦儒家 392
第一节 关于个体问题 392
第二节 关于社会问题 399
第三节 关于天人问题 407
第一节 孟子与墨家 421
第十八章 孟子与先秦诸家 421
第二节 孟子与道家 434
第三节 孟子与法家、农家和告子 444
第十九章 孟子在国内的影响 455
第一节 孟子在封建社会的政治影响 455
第二节 孟子在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 463
第三节 孟子在近代的影响 494
第二十章 孟子在国外的影响 520
第一节 孟子对东方国家的影响 520
第二节 孟子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538
附录:孟子生平简表 546
后记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