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喜马拉雅前寒武纪地层及其划分 1
第一节 地质研究概况 1
第二节地层层序 2
一、聂拉木地区 3
二、吉隆地区 5
三、卡达地区 5
四、亚东地区 8
五、珠穆朗玛峰地区 10
第三节 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 11
一、Rb-Sr年龄 11
二、U-Pb年龄 12
三、K-Ar年龄 12
第二章 区域变质岩和变质建造 15
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的岩石类型 15
一、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15
二、各岩类的主要特征 16
第二节 区域变质岩的原岩恢复 19
一、岩系的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特点 19
二、岩系的原始沉积标志 19
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20
第三节 区域变质建造 30
一、聂拉木群区域变质建造的划分和主要特征 30
二、原岩建造的形成环境 31
第三章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特征 32
第一节 石榴石 32
一、岩相学特征 32
二、化学成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2
三、形成条件 32
第二节 黑云母 45
一、化学成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5
二、形成条件 50
第三节 矽线石 52
第四节 蓝晶石 54
一、岩相学特征 55
二、化学成分特点 56
第五节 白云母 56
一、化学成分特点 56
二、形成条件 57
第六节 长石 61
一、斜长石的成分变化 61
二、斜长石的有序度 62
第七节 角闪石 63
一、化学成分特点 63
二、形成条件 65
第四章 区域变质作用特征 67
第一节 关于多相变质作用 67
第二节 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带和变质相 68
一、前寒武纪晚期变质带 69
二、喜马拉雅期变质带 69
三、变质相 74
第三节 变质作用P- T条件 75
一、由地质温度计标定的P-T条件 75
二、关于变质反应实验资料 79
三、喜马拉雅期混合岩化作用的P-T条件变化 80
四、变质作用P-T条件的时空变化 80
五、退化变质作用、区域性动力变质作用 81
六、结论 83
第五章 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岩 85
第一节 混合岩的种类及其特征 85
一、混合岩化片岩和片麻岩 85
二、条带状混合岩 85
三、眼球(变斑)状混合岩 86
四、条痕—条纹状混合片麻岩和眼球—条纹状混合片麻岩 86
第二节 花岗岩的种类及其特征 86
一、黑云母花岗岩 87
二、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 88
第三节 混合岩、花岗岩中钾长石的有序度和蠕英石的形成 89
一、钾长石的有序度 89
二、SiO2的活化及蠕英石的形成 90
第四节 混合岩和花岗岩的成因 93
一、岩石化学特征 93
二、稀土分配特征 96
三、混合岩和花岗岩的形成机制 98
第六章 地球化学 100
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00
一、区域变质岩的微量元素 100
二、区域变质岩的稀土元素 106
第二节 混合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09
一、混合岩的微量元素 109
二、混合岩的稀土元素 112
第三节 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13
一、花岗岩的微量元素 113
二、花岗岩的稀土元素 114
第七章 地质构造 115
第一节 结晶基底的地质构造特征 115
一、吉隆地区 115
二、聂拉木地区 119
三、卡达地区 124
四、亚东地区 126
第二节 喜马拉雅中段的地质构造特征 130
一、构造单元划分 131
二、构造 132
三、喜马拉雅中段的总体构造格局 136
第三节 喜马拉雅地区的地壳演化 137
一、晚前寒武时期 137
二、新生代时期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