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卷 货币的纯理论 7
第一篇 货币的性质 7
第一章 货币的分类 7
一、货币与计算货币 7
二、正式货币和银行货币 9
三、表征货币 10
四、货币的形式 11
五、流通货币 13
六、历史例证 14
七、管理货币的发展 19
第二章 银行货币 25
一、银行货币的“创造” 25
二、流通货币主要是银行货币 31
第三章 银行货币的分析 34
一、收入存款、营业存款与储蓄存款 34
二、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 36
三、存款与透支 39
四、相对于交易额的存款量 42
第二篇 货币的价值第四章 货币的购买力 51
一、购买力的意义 51
二、货币购买力或消费本位 54
三、货币的劳动支配力或报酬本位 60
四、工人阶级指数 61
第五章 次级物价水准 63
一、批发物价本位 64
二、国际贸易本位 67
第六章 通货本位 73
一、现金交易本位与现金差额本位 73
二、“一般物价客观平均变化”是否存在? 76
第七章 物价水准的分布 84
第八章 关于购买力比较的理论 90
一、购买力比较的意义 90
二、近似法 94
(一)类似的人的收入的直接比较法 95
(二)比较等值综合商品价格的间接法 96
1.“最高公因素法” 99
2.极限法 102
3.“公式的结合” 105
4.链法 109
第三篇 货币的基本方程式第九章 某些定义 115
一、收入、利润、储蓄和投资 115
二、可用产品和不可用产品 118
三、资本的分类 119
四、对外收支差额和对外贸易差额 122
第十章 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 125
一、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 126
二、利润的性质 129
三、新投资品的物价水准 132
四、物价水准与货币量的关系 136
第十一章 平衡的条件 141
一、零利润的条件 141
二、利率或银行利率 143
三、膨胀与紧缩 144
四、变化的因果方向 145
五、企业家的行为 147
六、对外平衡的条件 149
七、由于报酬的“自发”变化而产生的物价水准变化 153
第十二章 再说明储蓄与投资的区别 158
一、储蓄与投资 158
二、一个例证 162
三、关于过度储蓄的理论 163
四、上述说法的总结 165
第十三章 银行利率的“作用方式” 170
一、传统学说 170
二、银行利率的一般理论 185
三、银行利率的某些特殊方面 192
四、银行利率对于对外平衡的作用 195
五、银行利率和货币量的关系 198
第十四章 基本方程式的其他形式 203
一、“真实余额”数量方程式 204
二、“剑桥”数量方程式 210
三、“费雪”数量方程式 213
四、“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217
五、“费雪”方程式与第十章的基本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219
第四篇 物价水准的动力学第十五章 工业流通与金融流通 223
一、工业与金融的区别与定义 223
二、决定工业流通量的因素 224
三、决定金融流通量的因素 227
第十六章 货币购买力不平衡原因的分类 236
一、货币因素所引起的变化 237
二、投资因素所引起的变化 237
三、工业因素所引起的变化 238
第十七章 货币因素所引起的变化 240
一、货币供应改变在工业方面所产生的后果 240
二、存款总量的变化在不同种类的存款之间的分布 243
三、移转问题 246
第十八章 投资因素所引起的变化 252
一、信用循环的定义 253
二、信用循环的创生与生命史 254
第十九章 信用循环的某些特殊方面 266
一、商品膨胀的“辩护” 266
二、商品膨胀的发生 271
三、信用循环的正常道路 273
第二十章 信用循环纯粹理论中的一个练习 277
一、标准情形 277
二、八条结语 284
三、一般化的情形 287
第二十一章 国际不平衡所造成的变化 296
一、作为货币不平衡原因的相对物价水准和相对利率 296
二、对外投资收付差额和黄金流动之间的关系 298
三、对外投资的净国家利益 310
四、国际因素所造成的变化难局 312
五、金汇兑管理下的同类现象 316
六、国际贸易本位不存在时的同类现象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