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卒年代的考证 1
第一章 张仲景生平籍贯 1
第二节 举孝廉、任太守的考据 4
第三节 张机与张羡之疑 9
第四节 建安与建宁之争 10
第五节 仲景为王粲诊病之疑 10
第六节 仲景生卒年间大事记 12
第七节 仲景里贯考证 14
第二章 成书及版本 18
第一节 《伤寒论》成书年代及作者 18
第三节 《伤寒论》分合隐现及版本 21
第二节 《伤寒论》的编次 21
第四节 《伤寒例》出自谁手 25
第五节 《平脉法》、《辨脉法》的作者 26
第三章 《伤寒论》学术成就及写作特点 31
第一节 《伤寒论》的贡献 32
第二节 《伤寒论》文法特点 34
第四章 六经实质 38
第一节 六经师承源流 39
第二节 六经顺序秩次 45
第三节 六经传变理论 47
第四节 六经实质诸家说 53
第五章 六经辨证体系 77
第一节 六经辨证理论基础 77
第二节 六经辨证的特色 88
第三节 六经辨证方法的内涵 95
第四节 六经辨证方法的外延 107
第六章 治则治法理论 113
第一节 治则 113
第二节 治法 120
第七章 仲景学说承源分流 135
第一节 气化学说歧义及评估 135
第二节 体质学说孳生及扩展 141
第三节 六经开、阖、枢学说 150
第四节 三纲学说渊薮及批判 155
第五节 气机升降学说原委 158
第六节 脾胃学说及其价值 163
第七节 层次学说的提出与内涵 169
第八章 护理、养慎与时间医学 175
第一节 护理学内容 175
第二节 养慎内容 184
第三节 时间医学内容 186
第九章 千古疑案:少阳厥阴 190
第一节 少阳病的探讨 190
第二节 厥阴病的探讨 195
第十章 争议问题的探讨 204
第一节 蓄水与蓄血 204
第二节 热入血室 208
第三节 水逆证与火逆证 214
第四节 发于阳、发于阴 216
第五节 阳数与阴数 217
第六节 再经 218
第七节 风家 219
第八节 阳浮而阴弱 220
第九节 过经 221
第十节 脏无他病 223
第十一节 阴阳自和 224
第十二节 额上陷脉急紧 225
第十三节 但见一证便是 227
第十四节 大柴胡汤有无大黄 231
第十五节 热结膀胱 233
第十六节 不可余药 235
第十七节 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237
第十八节 寒分 239
第十九节 阳微结 240
第二十节 脾约 242
第二十一节 胃家实 243
第二十二节 阳绝于里 245
第二十三节 其阳则绝 246
第二十四节 目中不了了 246
第二十五节 无表里证 247
第二十六节 大实痛 248
第二十七节 索饼 249
第二十八节 阴阳易 250
第十一章 附篇 254
第一节 返朴归真读《伤寒》 254
第二节 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256
第三节 六经辨证的内涵与外延 261
第四节 六经形成三段论 267
第五节 六经辨证源流论 269
第六节 六经气津互化论 273
第七节 六经二便互关论 278
第八节 六经标本从化论 280
第九节 少阴病证型分类 281
第十节 阴虚水停证 284
第十一节 伤寒祛邪途径述要 288
第十二节 伤寒汗解方式撮要 290
第十三节 《伤寒论》加减用药法 292
第十四节 《伤寒论》五脏寒热对方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