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3
修身之道 3
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3
为试帖诗课及温习制艺 6
有志、有识、有恒为读书之必备 7
读书必须专一,习字不要间断 12
读书欲速则不达 15
释何以馈赠族戚之故 18
写文章忌平淡罗嗦,倡议论纵横,才气奔放 33
学海无边,要以有恒为主 37
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 40
庆贺各弟都得中试 42
近肝虚服补肝之药 44
致信给堂上诸大人 46
盈虚自然之理 49
奉劝四弟三事 50
请记补品一事 53
告癣疾大都痊愈 54
服药正确,自可保安泰 56
得派为举人复试阅卷 57
人为圣贤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59
虚名不张,持身之道 62
读名人文集足以养病 64
济人须济急时无 67
致败是因长傲多言之弊 69
馐饵滋补较善于药 71
询麻姑之游乐否 74
心绪郁郁,殷望沅弟速来 74
偷生而丛疑傍,不如得所而泯悔憾 78
迩来精神日衰 80
肝火旺应劝之少解 82
交人带回字帖等物 84
劳苦最多,好心好报 85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86
教以补虚之法 89
须先摹欧字后再习字 90
处高位,蹈危机,弥深慷惧 93
意矜气浮,务当返躬猛省 95
承继家风而不信巫仙医药 96
目下不可言战,但能勉守 98
公牍中须有一记事册 99
久疏于文,实不称意 101
写字用油纸摹帖不可间断 102
辩“爱人以德”四字不确 103
有情则文自生 104
补药不可太过 107
询金陵援贼近况何如 108
不服药而症乃有定象 110
行文须着力于简当二字 110
为文须着力于简当二字 112
鼓励磨练文笔 113
眼界不必太高,自谦不必太甚 116
望弟加一番工夫于俭字上 117
但求尽吾心力之所能及 119
不可因疾妄伐本根 121
皮肤病可不必服药 123
宜趁此家居时苦学为文 124
以昔日拼命之意用力于文章 125
不看书不用心亦足疗病 126
疑忌之来,付之一笑 127
拟完成《鸣原堂论文》 129
宜择开阳干燥处置宅读书 130
不可视文太重而视天下后世太轻 131
自修处求强则可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133
养老之法不在进食补药 135
占星变当为儆省 137
须应牢记星冈公之教训 138
咬牙无语谋图自强 140
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142
以后调度文书以少为好 144
须潜砺意志积蓄气势勿放松泄气 146
力守悔硬二字而求相勉 147
心病还须心药医 149
长久之计是以耕读为本 150
保养身体为首位 151
望兄弟各善调摄 152
交友之道 154
事进德和修业 154
谈诸友之近况 160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164
亲友宜常常来往,不可大疏 166
情愿人占我便宜断不肯我占人便宜 170
拟叫子侄师从罗研生 172
训练兵勇必须常讲常辨 174
孙福屡望附案一保 177
切记四字久而敬之 179
感友人用情极厚 180
复两弟信中诸事 181
望细心处理携归书籍 184
伤悼漱六弃世 184
陈作梅起程入湘 185
留梅公寻地一事及希庵移营桐城 186
分赠友人墨刻 188
读信动心,其人可友 189
各有不是之事宜从中善为调处 191
告撰挽联一事 193
求人不敢开大口 194
生平于朋友中,负人甚少 195
唐鹤九所寄挽联极佳 196
拟于二月上半月赴金陵 197
曾香海不宜主持东皋讲席一事 198
寄银二百两料理伯姊丧事 199
北岸局势急迫上海军事顺利 201
最宜畏惧敬慎者乃方寸之地 202
金眉生不必主遂自荐 204
近世保人亦有多少为难处 205
挂念金眉生入粤 207
南坡翁起程将赴金陵 208
余器重杜小舫 208
南坡翁并非声名狼藉 210
在此将重用王开炳 211
吾已代写贺万寿折业 213
近来所担心之事 214
荣利泊如、尘视轩冕可喜可敬 216
对贺家似不可过于冷落 217
淮军入鄂请殷勤款接 218
春霆之病恐无生还之望 220
境顺而心不顺 221
是否顺修家谱 224
与善为仇,诚为可虑 225
用人之道 228
澄弟无须来营 228
周凤山与敌战先胜后败 229
周李战败并非锐气大挫 230
奏折奉准单衔奏事 230
湘勇善战,罗山可敬 232
望弟代吾军招水勇哨官 233
调彭雪琴来江,当有起色 236
勉四弟勤俭耕读 238
赤手空拳理事而不甚着色 241
沅弟之所处则当自为审度 243
军到吉安宜驻扎不动 245
应以全副精神专注陆路 246
曾纪仁投营后令其试二仗 247
将才应具四大项 248
带勇之法以体察才人为首 250
为事以专注而精以纷繁而散 253
介李卿云投效 256
做官以耐烦为第一 257
宜常致信给次青 259
奉旨赴浙办理军务 260
克吉后请来吴会晤 262
告近日行程 265
吉安克复希即来浙中相助 266
次青以救浙之功得以道员归于江西 268
余将回驻弋阳以便调度 269
即日由云际关入闽 272
望弟即日赶至建昌与兄会 274
特派李承典往迎 276
望弟飞速至建昌与兄一晤 276
嘱弟晋省时先来建昌一会 277
吉字中营裁留之事必须面商 278
迩来各营病勇极多 279
四兄弟可相见,岂胜欣慰 280
凯章等由杉关入闽 280
得悉温弟殉难悲痛至极 281
望洪弟外出办事尚须再三筹维 285
日内尚无温弟确耗 287
望澄弟为团练之事竭心尽力 288
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290
沅弟将率部赴景德镇剿敌 291
望弟绘寄江楚扎营全图 292
派凯章率军回援桑梓 293
不能入蜀之原因有三 294
湘勇柔脆实难北征 295
将保举文武官阶分类 296
望沅弟急速来营与我共商大局 298
拟于近日带万人先行 299
郭云仙将来营与吾一会 300
昨冒雨赶至祁门 301
军中新手多须常密察而预计之 302
办马队不惜重本,志在办成 303
悬系贤弟安营事宜 304
望弟查明莫善徵是否酷贪 305
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306
答复沅季两弟之事 308
广德州州境肃清 309
分途救援宁国 310
浙江杭州甚为危急 311
新接皖南军务头绪难以清理 312
希请希庵带营来助 313
弟再恳希庵带营来助吾 314
徽州情事危急立即请希庵来援 315
次青至今尚无下落必殉难矣 316
敌军已进入浙江 317
既不撤安庆之围又不挟左公俱北 318
希庵论事最为稳妥 319
夷务和议已成 320
明日去黟县察看防务 322
坚守安庆各营既行把握深以为慰 323
请师当请严而有恒者,又不专好用自己工夫之人 324
坚守不出而无轻敌致误 325
浮梁失守余调军回剿 326
造塔者需下一层好 327
新勇能打悍敌为慰 328
众议安庆守壕之法甚善 329
安庆将克须持坚静二字 330
此时以严断文报为第一义 331
鲍军留在南岸以援左军 332
招营兵事请暂缓 333
左鲍两军当足御敌 334
请静心坚守以待援军 334
左宗棠善于审机审势 335
鲍军不可跟追太远 336
若无得力统将分兵极难 337
鲍军渡江后缓急可自主 338
诸酋不和即官军之利 339
霆军须渡为南岸为要 340
祁休黟三县守则同守,撤则同撤 340
鲍营扎集贤关不他调 342
鲍军南调怀桐支得住否 342
观人论事宜博采众论 343
将鲍军交胡林翼调度 345
决计不调鲍军回顾 346
须持坚守不战之计 347
静以待敌不宜急躁图功 348
怀桐两军站得住,大局终可无碍 351
令鲍春霆速救江西 352
坚守不攻与余意相合 353
拟派舫仙带人助弟守壕 354
抚建等处望鲍援甚切 355
此刻宜专讲防守江面 356
陆军宜守不宜再进 357
克复漕镇后军事调度 358
望代谋保上海之法 359
令程吴等分守三河庐江 361
切戒用人太滥,用财太侈 362
南渡迟早须熟审详思 363
办大事者须多选替手 364
登岸扎营以坚守坚扎为主 365
多帅营勇逃者极多 366
水师安稳则全局不至于决裂 367
可挑选七八千人力战一次 369
决调程军至金陵助守 370
危急时只有自己靠得住 371
王可升各营须调赴金陵 372
目下以坚守不出为最妥 373
审力较审机审势尤贵 374
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 376
望察悉可靠诸将详告 377
行止须视鲍军为权衡 378
退守否请自行作主 379
万不可饬鲍张退兵 380
唯以鲍军与祁门为虑 381
释萧毛进无为一路之缘由 382
不愿多立新营 383
保举太滥,余将力挽颓习 384
挑勇不可过于将就 385
唐等四军无作主之人,犹为可虑 386
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 388
已调成武臣回顾武汉 389
守城将官尚能支持,临警再行调营不迟 390
此后余决不肯多用围城之呆兵 391
九袱洲不克霆军不可南渡 393
水师应由厚庵设法维持 394
日以无将材无好官为忧 395
请杨鲍二公迅速渡江上行 396
我家鼎盛,总宜收敛,不宜发扬 398
不可增募兵勇及水师 399
新营可减者减之,可并者并之 401
朱芳浦之调遣请弟裁酌 403
用人极难全赖权衡 404
金陵克后部曲不能全数遣散 406
望劝春霆速派劲旅回顾东坝 408
望借春霆名望援救江西 409
拟将鲍周金三军交厚庵带入江西 410
欲奏请少荃来金陵会剿 412
决计请少荃来金陵 413
请少荃来金陵咨函送弟自决 415
一人独成其功,不如与人共享其名 416
望慎毋轻撤高淳之兵 418
交卸后实不愿赴楚界 419
环顾各省疆吏,殊乏满意之选 420
募勇多少由弟自酌 421
用人不率冗弗存一自是之见 423
营头太多,必生怨望 424
散勇回籍者太多,恐其生事 426
鲍春霆仍应由汝宁进兵 428
弟应遵旨进驻南阳 430
准开各缺而以散员留营,余之本愿 431
此后必须加意选兵练将 432
处世之道 435
凡军事做一节说一节 435
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没有不好听恭维的 436
不可放弃太潜石牌三城 437
弟处保举,总以归官、胡出奏为要 438
彼图小利,我以数百千饵之 439
省城之人虽多睡早觉者,亦视乎东家以为转移 440
富贵人家习气,礼重情薄,当互相规诫 441
细心查明郑奠之劣迹,将以定终生之弃取 442
但宜稳不宜忙 443
弟当具一折自行谢恩 445
极盛之后当格外小心 446
多公劳苦太过,当以信丞慰之 447
学问宜广,操行宜严 448
弟仍以不归为妥 449
邓先生不可让与东皋书院 450
目前以勤劳王事为要 452
待李世忠辈应宽严并济 454
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455
意尽则止,辞足则止 457
良田美宅,来人指摘,弟当三思 458
李希庵归思极切 459
惟有强作达观,保惜身体 460
事机不顺总须尽力为之 461
蒙赏赐须专折谢恩 462
送死大事不敢草率 462
身后虚荣季弟可称全备 463
望笃守恐惧和平四字 465
花未全开月未圆乃惜福保泰之道 467
调度之法不必长篇辩驳 469
洋人贪利,汉人贪快,恐不能禁绝 471
凡成大事人谋天意各居其半 472
生日在即万不可宴客称庆 475
上疏宜以实情剀切入告 477
宜从畏惧二字痛下功夫 479
告克金陵后奏折写法 480
所望者一稳字,不求速不求全 482
弟宜凡事从省 483
需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 485
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486
饱谙世事,处处皆危机也 487
当以旷怀小心二者相慰勉 489
总以恪守星冈公之绳墨为要 490
不必占天下第一美名 491
凡事须退一步想 493
少荃意在助吾兄弟成功而不敢直言,其意可敬 494
寻常因物付物之言,不可看得太深 495
接弟信后再定期启程 497
弟劳苦太久切勿过于焦虑 498
拟在金陵犒宴三日 499
天下之道,无感不应,无拙不伸 500
肝病未痊,靠以心医之 501
于小事千万不可怄气 503
弟宜请开缺 504
工夫太早,中则必为有识者所笑 505
医家内伤之说,当不可信 506
兵勇当随时裁撤 507
望弟久养病躯暂缓出山 509
劝沅弟不必轻于一出 510
望到任后当谨慎节俭 512
于毁誉祸福置之度外,是第一层工夫 513
假满即出之,最为体面 514
惟柔可以制刚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 516
楼高易倒,树高易折 518
开缺辞爵拟三请四请不允不休 521
天道忌巧忌盈忌贰 522
不可一意孤行是己非人 524
若不作官,必可副弟之望 525
富贵常蹈危机 526
当此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 528
心病还须自心医 529
与其在任日日坐针毡,不如引退而寸心少受煎逼 530
时势所处,万不能置身事外 532
欲招勇数营沅弟可有可靠统领 533
望养生力学以勖后辈 535
理财之道 537
勉强代楚善叔解危,将来受累不小 538
收到家中信物 541
迁屋及送银物诸事 545
游子在外,最重惟平安二字 547
竺虔借银,到省即还 549
禀国库短铜查办事 551
陈岱云之贤配仙逝,代为经理一切 552
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 555
为堂上请封章事已得诏旨 557
手示杜门谢客深为庆幸 559
戚族中最苦者,不得不些须顾送 562
拟每年寄银家用 563
置义田以赡贫民 565
乡民可与谋始,难与乐成 568
无故而尤人,而人必不服 571
示祖母大人去安排家眷返乡事宜 575
家中无钱用,债暂缓 582
曾祖生练团派费,居心不善 584
不能禁人之不苟取,但求我身不苟取 586
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589
欠饷报捐,非撤勇所愿 592
子侄辈宜以敬恕教之 593
百姓穷困异常,我不忍独丰 597
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愆 599
身常劳苦心常安逸,乃是最善 601
凡办喜事,财不可丰,礼不可简 603
银钱一事,取与宜谨慎斟酌 604
寄银三十两以贺岳母寿 606
时时存紧一把之心 606
改葬祖父母需看破富贵之说 608
作官要无官气而有条理 609
厘金己八成解弟营 611
朝廷于东南事眷念极重 612
凡取钱少而失名大者,皆宜慎之 613
决计坚守不出浪战最好 615
抄寄南岸军情条议 616
余庵军可用楚军四两二钱之制 617
以厘金之源将绝为虑 617
贼有日旺之势 618
东征局每月需饷三万金 619
鲍军先剿景镇以解余之困 620
银未到之先即办即运为妙 621
不必遽买多采 622
军情紧急,米事大费精神 624
半年定计,不可更改 625
不必买米济鲍朱二人 626
犒赏各营官弁五千金 627
各营将士有疲倦之象否 628
作主亦不易 628
有银二三万可解弟处 629
如昨日小挫,亦当稳静图之 630
江西来饷之处置 631
新营无饷,诸事不便 631
饷缺已久,重以岁荒,思之心悸 633
三千石米即舟送安庆 634
拟以万两济左军之急 635
银钱米依弟议分之 636
解银济各营之眉急 637
东征局米银钱竟未解来 638
收复江滨,厘金无忧 640
多军如需钱当先解眉急 641
拟借祁门先济多军 642
十日内可解万金来此 643
多军须米饷,可徐徐谋聚之 644
多公有米吃,是第一放心事 645
虚静二字足养身体 646
银米入城,徽州当可坚守 647
厘卡太多,不宜再抽 648
必设法助以银米子药 649
六属丁漕,不能不驳 650
守事既稳,银粮子药断不缺乏 651
嗣后事事接济得上,不至缺乏 652
望弟与诸将勉力支持 653
度岁之资已筹齐 654
不办团,不开捐,是余善政 655
但患无可赏之实,不患无不次之赏 656
日内池州等地警报纷至 657
银钱竟无可解 658
它营载饥载渴,弟处苟美苟完 660
米粮子药均属充足,所缺者银钱 661
饷项奇绌,不宜作添兵之计 662
李世忠部不可占据二浦 664
犒赏万金由弟酌分各部 665
明日可凑齐万金专解质堂 666
细细稽察 667
江西厘金近日颇有起色 668
权位二字总须推让少许 670
各处米贵,预备宜早 671
将所需洋物械弹解往 672
解银三万先济鲍萧二军 673
改商栈为官栈,是目前急务 674
盐务积弊须大力整顿 676
解去火药望力求节省 677
盐务变法,断无不缓厘免厘之理 678
解银七万以示抚慰 680
东局解来之米,即日将到 681
今冬米饷事尽可放心 683
吾辈当入事而惧好谋而成 683
拟凑奠仪万金 685
米粮一事,新年恐接济不上 686
湖南十万金俟提到即送弟处 687
此间凡事平善,惟米粮不足 689
此间代收各款,夏秋再汇解 690
废铜铸钱费力,不如其已 691
饷源大绌仍须再办捐输 693
望放心治军不必挂念饷事 694
再疏争江西厘金 695
饷项支绌,十分焦灼 696
江西厘金之讼仍是督抚各半 698
淮北章程早经核定 699
兵多无劲旅,帅贵好粉饰,亦为可虑 700
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 701
粤厘日见日减,良可深虑 703
春霆蒙赏银五百两治丧 704
江西盐厘分三万余明日解弟处 705
求引退为合于出处之义 706
艺堂所提银十月可到 708
就沪饷中分七万解安庆 709
萧梁及各军欠饷,余必次第清厘 710
腾六军之饷概养淮军 712
应置祸福毁誉于度外 713
新募之军尚须筹饷 715
请支持鲍春霆军需 716
日内酬应纷繁勉力支柱 717
治军之道 720
训戒军中要务数条 720
塔副将在潭大胜 722
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成败不可计 724
船只损伤亟须修整 726
折钱之事,兵不肯从 728
南省经费支绌,周济为艰 730
静慎谨守,以固军心而作士气 730
东南大局数日可定 732
近日军心尚不安定 734
塔智亭连破敌营 736
水师焚烧百余敌船 738
余亦作小渔划对敌 739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741
虽享高名不敢骄奢 745
军家胜败本属无常 748
族戚有愿至营者,不必前来 750
办内湖水师已有头绪 752
盼打单眼铳数十百竿 754
期对子侄教之以勤 756
余在军中,家事不克兼顾 759
营中如常望多寄信来 761
带勇勿存畏难之念 762
江西省城可保无虞 764
纪泽宜速就外傅读书 767
幸楚军救援,转败为胜 770
江省全局立转破竹之势 771
望率所部来瑞与温并军 773
援吉之行不得遽变 775
到吉安后宜守不宜攻 776
围域之法扎营不宜太近 779
待贼势衰落,断其接济文报 780
进兵须由自己作主 781
与敌相持日久最戒浪战 784
扎营不宜离城太近 785
治军须脚踏实地 787
军中戒惰漫喧杂之象 789
军中办事,纯须精神充足 792
贼势日乱,易于得手 793
我军为所牵制,目下尚难入闽 795
闽中敌势渐松 796
六合溧水失守 797
望至湖口一会温弟 798
担心吾乡遭遇兵事 799
以有诸贤弟为荣 800
胜克斋于天长败挫 801
未有主帅晏而将弁能早者 802
早一着便占一分便宜 804
景德镇相持如常 805
复奏兵力太单难以入蜀 806
要做事,须略改局面 807
万事辛劳之际,尚须宽心 808
竭力图功,不必瞻顾 809
细察地势,再行前进 811
多公忮薄,非能统众将之人 812
胡林翼援军获胜仗 813
近两日各路大捷 815
杭城已于三日克复 817
南渡之事,与弟熟商 818
弟处兵单,不如趁此合围 819
整顿小人之事,无暇问及 821
凯霆两军援宁解围 822
浙江危急不能救援 823
切不可过壕打仗 824
天津兵败洋鬼猖獗 825
近日悍敌皆来皖南 827
望飞缄请希庵前来相助 828
祁门半月内无碍 829
徽州四面被围 829
新军宜日日训练 830
祁门人心渐稳 830
如奉旨北上愿否同行 831
英军占天津进犯通州 833
安庆不撤围江西宜保守 834
望随时进规勿陷于不义 835
皖北与祁门文报不通 836
贼来则坚守以待援师 837
北岸战事望多函告 838
建德初四日失守 839
羊栈岭化险为夷 840
敌分三支犯祁门 841
建德羊栈之捷人心大定 842
敌军既未大创,希军万不可南渡 843
建德等六城次第克复 845
今冬北岸主攻南岸主守 846
饷道已通人心稍定 847
运道大通人心一定 848
建德再失安庆文报不通 849
南岸须打退黄敌一股 850
陈军不可靠,不宜扎要地 851
唐桂生大胜扑祁门之敌 851
目下岭防肃清,老营平安 852
唐桂生剿敌大胜 853
挫敌鲍军亦有伤亡 854
望预谋保浔之法 855
预筹救安庆九江之计 857
鲍公不可轻调过江 859
我军攻上溪口大破敌营 860
我军攻休宁未能得手 861
休宁等地相继克复 862
为湖北江西危局忧灼 863
须坚围安庆七日 863
鲍军暂不能赴援江北 864
安庆围师绝不可退 865
请嘱鲍军速剿景镇 866
新添之营太多,临大敌未必可靠 867
岭内各军,一概不动 869
请千万坚守安庆 870
待李鲍二军往援必有转机 871
九江有警,请鲍军至下隅坂 873
降贼之供不可尽信 874
若有劲旅三千当可破敌 874
被人约期,不如自出自收 875
唯兢兢自守,尽人谋听天而已 876
月下不宜围城 879
坐营内,以枪炮轰之 881
多、鲍、成大吉三军均可与敌军力战 882
弟兵力嫌单请成营往助 883
建德敌屡为我创 884
望往鲍营察其军情 885
敌若来犯责竹庄等守之 886
已请左军回景德镇防守 887
与其仓卒变计,不如熟思审处而变 888
望修垒壕以资固守 889
目前决不分散安庆兵力 892
天下事当局则迷 892
欲胡军扎石牌不动 893
初三日黟县失守 894
黟县于初五日克复 894
闻通山武昌等处失守 896
多军上剿之说不确 897
令鲍军由太湖等处上行 897
克城宜多杀不可假仁慈 898
徽州敌逃避一空 899
凯章十四日收复徽州 900
以火蛋打击筏上之贼必有效 901
望将外壕赶紧修好 902
告处置敌尸之方 903
既已带兵自以杀敌为志 904
此时以围攻安庆为要 905
善用兵者最审主客二字 905
安庆敌尚可支三四礼拜 906
望坚后壕守而不战 908
敌近日较往年多数倍 909
须下令将降敌速遣开 910
坚持一月安庆可破 911
宜以全力坚守后壕 912
弟军仍须坚守章门 913
望专守一静字法 914
望与多公稳守一月 915
中秋以前尚须稳守 916
可专守大壕待敌 917
论守壕之方 918
布袋草把不可用于填壕 919
子药勿浪打浪用 920
鲍军在丰城大获胜仗 922
安庆克复城敌诛戮殆尽 923
此刻只争盛家桥与无为二地 924
造船为肃清巢湖之根本 925
攻无为不能从裕溪口进 926
进兵宜稳不宜过急 928
告江南江北敌情 930
函告皇太后垂帘听政 931
上海必须设法保全 933
用兵以审势为第一要义 934
招抚之策望酌度办理 936
宜将防守事宜布置妥善 937
断不可在四华山扎营 938
再嘱由太平关南渡 939
皖南金柱关克复 940
金陵非他处可比 941
沅弟进兵,究嫌太速 942
军势太孤,务求自立之道 942
于极冲次冲处择人守之 943
金陵援敌尚无动作 944
宜了解地势处处严防 945
处绝地只有死中求生 946
须力求自保勿指望多军 948
留王可升一军为援助金陵之地 949
御敌应求自保不可依赖援兵 951
解运开花炮至金陵 952
援军将到望苦守两月 953
已令王程等营救援金陵 954
用兵最重气势二字 955
援兵将至唯望苦守 956
缩营蓄锐之策极佳 957
与巨寇战总须避锐击惰 959
长壕内须号令归一 960
不能将劲旅常扎雨花台 962
再嘱危急时莫靠他人 964
谈兵器之购用 965
是否株守金陵再行筹议 966
用兵最重变化不测四字 967
以北岸为根本犹可自保 969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 970
退兵与否仍听自行作主 971
弟处各营宜时加整饬 972
野战须有把握 973
决计早缩,切莫迟疑 974
不饱历事故,不知局中艰难 976
望专重南岸军事 977
近日兵事如常 979
雨花台老营必须坚固 980
已拔六安两营助毛军 981
吾意军事尚以南岸为重 982
闻芜湖日内吃紧 983
皖南小淮窑等地敌退,粮路大通 984
敌已过河扎垒并攻东梁山 985
闻徽州日内危急之至 986
石涧埠近日危急之至 987
告知上游之事 988
各军不宜株守,宜急进攻 991
苗沛霖复叛,皇上震怒 993
李鸿章军连克太仓等地 995
雨花台至金柱关一带须派兵巡哨 996
徽属肃清,群敌皆至鄱境 997
寿州即可解围苗党必可诛灭 998
不筹一支活兵似非善计 999
方山下石垒尽可不攻 1000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 1001
寿城之围尚未能解 1002
军威大振谋敌仍不可不慎 1003
九洑洲于十五日夜克复 1004
调他处之兵,流弊极多 1005
此时宜以救援临淮为要着 1007
合围缓急全由弟作主 1008
家属来营后请朱金权来住 1010
若非敌来扑营不必寻敌开仗 1011
金陵战事弟自行具奏亦可 1012
与其临时受敌,不如早为移动 1013
古人用兵最贵变化不测 1014
派程尚斋至江西设局督销 1016
渠之长处在识广才多 1017
金陵仅有沅军,难遽断其接济 1018
劈山洋枪二者自足制敌 1020
杉条大炮等二日内可起行 1021
苏州于十月二十五克复 1022
专意守营或亦制胜之法 1023
少荃克苏州后迄未来信 1024
溧水失守乃为谣言 1025
详言大炮之利弊 1027
太平神策二处拟不遽合围 1029
继芳将苗党诛戮殆尽深可佩服 1031
连日大雪,深以为念 1032
杭州金陵春间可望捷音 1033
金陵合围望加倍小心 1034
将金陵、常、湖了结再办流贼 1036
苏皖两省可于端节前一律肃清 1037
张仙舫禀食盐事未与弟说及,殊为大谬 1038
克复金陵须稳固图之 1039
广德未克日内必有大变 1041
务望安闲泰定竟此全功 1042
抚州于十八日早解围 1044
闻江西省城人心惊惶 1045
金陵之敌援虽绝而粮未断 1046
弟勤劳报国其后必大 1047
得悉于十六日克复金陵 1048
克复金陵,后事须弟一手经理 1049
金陵内城未破,克复大势已定 1050
雉河集营被发捻围困 1051
淮水涨发临淮军营被淹 1052
捻匪有劲骑万余飘忽难制 1053
敌窜山东后蹂躏曹州各县 1055
徐州八营只堪坚守不能出战 1056
定于二月初九日拔营 1057
到济宁恰遇捻匪张总愚一股 1058
军情变幻,难以预计 1059
论捻匪战术 1060
捻匪张总愚一股思渡运河 1062
对敌应队伍站得稳 1063
湘哥老会有谋反之意 1065
洋人与中华寻衅之由,实为可虑 1066
贼复犯山东 1068
捻匪西路犯宜阳东路攻运河 1070
打捻要能走得快打得稳 1071
不可存有藐视客军之意 1072
鲍刘等与捻子遇战胜负难卜 1073
已派刘松山自洛阳援秦 1075
论捻匪的长技与短处 1077
两军相对哀者胜矣 1078
诏旨促行,进退两难 1079
名望无损,断无龉退之理 1080
为政之道 1082
升授内阁学士 1082
寄回圣赐袍褂 1083
得派武会试正总裁等 1085
禀升授礼部侍郎 1087
一切循谦恭之道 1088
以未得江西试差为憾 1090
职有专司,不敢稍泥故常 1092
敬体父训应公而忘私 1093
经策必须讲究古茂 1097
重大之件,不敢轻率 1100
水战之法,拟牌与船并用 1102
广东水师已到营 1104
凶犯必须按律严办 1105
江西办水师一切顺平 1107
皖南设粥厅救济饥民 1109
谈选将及盐务利弊 1110
以四方兵端日增为忧 1113
凡邻盐入我淮引地面当取重税 1114
大凡办一事,常有曲折交互之处 1116
饷盐招商刊刻新章不可不慎 1117
论盐务及米粮运解 1118
拟派员赴里下河等地办捐 1120
函知天使致祭礼仪 1121
徽州被围攻但保守无恙 1123
不可轻易出头露面干预公事 1124
当于极盛时预作衰时设想 1126
少泉于初十日抵苏州 1128
奉旨赴山东进剿月底起行 1129
画配引地以销食盐始能便民 1130
奉谕旨弟调湖北巡抚 1131
沅弟到任须首重治兵自强 1133
询顺斋一案是否中辍 1135
虑严谴顺斋讼胜则后患方深 1137
定十三日奏请开缺 1138
此间抗旱如故麦秋全坏 1140
谷山之案仍照原拟定谳 1141
告知至扬州等地阅兵 1143
曾国藩家训 1149
不可浪掷光阴 1149
勿犯傲、奢二字 1150
做人不外敬恕二字 1153
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1155
余生平有三耻 1157
人之性情各有所近 1160
可以适今者,莫如作贼 1161
须专心读书并写日记 1164
读经宜常阅校勘记 1166
作文须勤勉 1167
对长辈应尽爱敬之心 1168
习字不可见异思迁 1170
制艺一道须认真 1172
读书不必标汉学名目 1174
作文宜先讲词藻 1176
看经不可无恒 1178
读书但求明白 1179
有志学书须窥求门径 1181
作字当举一反三 1182
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 1184
勤敬二字断不可忽 1186
心常用则活 1187
居家八事缺一不可 1188
举止须重行文宜圆 1191
下笔以珠圆玉润为主 1192
以傲字告诫子侄 1194
家中断不可积钱买田 1195
举止要重发言要韧 1197
饭后千步乃养生第一秘诀 1198
文中雄奇之道 1199
从短处痛下工夫 1201
古人解经,以余义立言者多 1202
屋后仍须栽竹 1204
不离八本 1205
早起之家多兴旺 1208
废一二丘,用为菜园 1209
看读写作须逐日无间 1212
处乱世以戒奢侈为要义 1213
论文字本原及目录分类 1215
唯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1217
读韩公五言诗可细心领会 1218
八家之文乃文字中尤物 1220
奔走烦劳远胜寒士困苦之境 1222
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 1223
立志即丹 1225
汉人词章皆精小学训诂 1236
不宜过露痕迹 1228
戒勿沾富贵习气 1229
束身圭璧宜法王、陶 1231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1232
六家之书不可不涉猎 1234
诗文雄奇须立意脱俗 1236
宜从刚字厚字用功 1237
劝诸妹以耐劳忍气为要 1238
读书有恒尚须作札记 1240
望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1242
凡岁考科考均应前往考场 1244
诸女当教之孝敬翁姑 1245
沿途不可惊动官长 1247
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 1247
一切以勤俭二字为主 1249
如涉外事请子密作缄相告 1250
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 1251
余借人之力而窃上赏,寸心不安 1252
因畏酷热应治之事多搁废 1253
图与说不至两歧为要 1254
择交是第一要事 1255
子侄须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1256
奉母总以勤俭自惕 1257
夜饭不荤、养生之宜 1258
阅故可放论而详问 1260
气势、识度、情韵、趣味,邵子四象可以分配 1261
古来文人均在气势上痛下工夫 1263
阅书须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 1265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亦养生之道 1267
不药不饭亦良法也 1268
宜常读《庭训格言》及《聪训斋语》 1270
《聪训斋语》宜细心省阅 1271
《聪训斋语》可祛病延年 1272
鸿儿每十日宜写一禀 1274
《聪训斋语》俟觅得再寄 1275
凡办事不必定讲考据 1276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便是好汉 1278
须认真讲求八股试帖 1280
苦求长进,须勿忘勿助 1281
养生之道在顺乎自然 1282
纪鸿过安庆时不可轻赴周口 1284
要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 1285
尚能践言,亦良法也 1286
宋生香先生文笔圆熟,尽可从游 1288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极少 1290
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 1292
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 1294
惟有所作,则心自易入 1295
调养工夫全在眠食二字 1296
望买朱子纲目一书 1298
物论悠悠,何足深信 1299
但求事权稍小,责任稍轻 1300
读古文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 1301
满女能在乡间许一富家亦好 1303
酒食纺绩二事,不可不常勤习 1305
胆怯需善晓酣眠 1306
不管闲事,不帮官司 1308
莫作代代作官之想 1310
嗣后每月三信不可再少 1312
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儿孙 1314
处境太顺,难期长进 1315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318
情韵、趣味皆由天分中得之 1319
尔辈少年,尤不宜妄生气 1321
鸿儿既到省城自当进场应试 1322
如不窘迫,银钱散去可也 1324
《曹集铨评》可发金陵书局刊刻 1325
李相创机器局为中国自强之本 1326
顺境太大,必生波灾 1328
京中虚文应酬,全无真意 1329
余生平以享大名为忧 1330
回家有两不便 1333
不可不知足 1334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336
自度此生断不能偿夙愿 1338
过于讲究反不便 1340
近日公私萦念不胜焦灼 1341
保身莫大于眠食二字 1343
治病总以能进饭食为急务 1344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 1344
凡事谦谨 1345
考荫之事,自宜等候 1346
须于写作二字用心读求 1347
考事宜细心料理,不可草率 1348
需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 1349
清心寡欲以养天年 1354
临难不敢苟免 1355
惟守死持之,断不再软一步 1357
不可妄信医言 1358
与外国人交涉,别有一副机智肺肠 1359
竟日困卧不治一事,寸心如负大疚 1360
古人之不容于物论者,不尽关心术之坏也 1361
每日仍看通鉴一卷余 1363
芳香之药,亦不宜多服 1364
少用心,多劳身,亦有小补 1365
各家皆苦,趁余家景况好时济之 1366
将来当为科名中人,不必焦急 1368
每日须静坐养神发愤用功 1369
养生之法在洗脚散步静坐等 1370
应在五十以前将应看之书看毕 1371
当以好学为第一义 1372
应以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事相勉 1374
曾国藩日记 1381
道光十九年 1381
正月 1381
二月 1384
三月 1387
四月 1390
五月 1393
六月 1396
七月 1398
八月 1401
九月 1403
十月 1405
十一月 1408
十二月 1410
道光二十年 1413
正月至六月 1413
七月至九月 1416
十月 1417
十一月 1418
十二月 1422
逆光二十一年 1426
正月 1426
二月 1430
三月 1435
闰三月 1439
四月 1443
五月 1447
六月 1451
七月 1452
八月 1457
九月 1461
十一月 1464
十二月 1468
道光二十二年 1471
十月 1471
十一月 1480
十二月 1490
道光二十三年 1498
正月 1498
二月 1504
三月 1510
四月 1515
六月 1516
七月 1519
九月 1521
十月 1522
十一月 1525
道光二十四年 1527
正月 1527
二月 1530
三月 1533
四月 1536
五月 1539
六月 1542
七月 1545
八月 1549
九月 1552
十月 1555
十一月 1559
道光二十五年 1563
正月 1563
二月 1567
咸丰八年 1571
三月至四月 1571
六月 1571
七月 1578
八月 1594
九月 1611
十月 1626
十一月 1638
十二月 1645
咸丰九年 1652
正月 1652
二月 1658
三月 1666
四月 1675
五月 1682
六月 1689
七月 1695
八月 1701
九月 1709
十月 1717
十一月 1723
十二月 1732
咸丰十年 1740
正月 1740
二月 1747
三月 1753
闰三月 1760
四月 1768
五月 1775
六月 1784
七月 1791
八月 1798
九月 1805
十月 1812
十一月 1818
十二月 1825
咸丰十一年 1834
正月 1834
二月 1842
三月 1852
四月 1860
五月 1870
六月 1878
七月 1885
八月 1894
九月 1903
十月 1911
十一月 1920
十二月 1929
同治元年 1938
正月 1938
二月 1946
三月 1954
四月 1962
五月 1971
六月 1979
七月 1986
八月 1994
闰八月 2002
九月 2012
十月 2024
十一月 2033
十二月 2041
同治二年 2048
正月 2049
二月 2057
三月 2066
四月 2076
五月 2085
六月 2094
七月 2102
八月 2111
九月 2119
十月 2127
十一月 2134
十二月 2141
同治三年 2149
正月 2149
二月 2157
三月 2165
四月 2176
五月 2186
六月 2195
七月 2204
八月 2212
九月 2220
十月 2227
十一月 2235
十二月 2243
同治四年 2251
正月 2251
二月 2259
三月 2267
四月 2275
五月 2283
闰五月 2290
六月 2298
七月 2305
十二月 2315
同治五年 2320
正月 2321
二月 2327
三月 2334
四月 2341
五月 2351
六月 2359
七月 2368
八月 2375
九月 2383
十月 2389
十一月 2397
十二月 2404
同治六年 2411
正月 2412
二月 2419
三月 2428
四月 2437
五月 2445
六月 2453
七月 2461
八月 2469
九月 2477
十月 2485
十一月 2493
十二月 2501
同治七年 2509
正月 2509
二月 2516
三月 2524
四月 2531
闰四月 2539
五月 2547
六月 2555
七月 2563
八月 2572
九月 2580
十月 2588
十一月 2595
十二月 2604
同治八年 2616
正月 2616
二月 2626
三月 2635
四月 2643
五月 2651
六月 2659
七月 2666
八月 2673
九月 2680
十月 2687
十一月 2694
十二月 2702
同治九年 2709
正月 2709
二月 2716
三月 2723
四月 2730
五月 2737
六月 2744
七月 2750
八月 2757
九月 2763
十月 2771
闰十月 2779
十一月 2786
十二月 2793
同治十年 2800
正月 2800
二月 2806
三月 2813
四月 2820
五月 2827
六月 2833
七月 2840
八月 2847
九月 2857
十月 2866
十一月 2877
十二月 2884
同治十一年 2891
正月 2891
二月 2898
读书录 2901
读经 2901
《周易》 2901
有孚威如 2901
治家贵严 2901
《仪礼》 2902
敬谨与抗礼 2902
同居与异居 2903
《谷梁传》 2904
缓带之意 2904
《诂训杂记》 2905
古人讲究用字 2905
家人与白衣 2907
读史 2911
《史记》 2911
司马迁怀恋亡楚 2911
萧相国之功 2912
《史记》不书张良之计谋 2912
不平则鸣 2913
司马迁以史寄情 2914
司马迁恶暴秦 2915
廉颇蔺相如之功 2916
处女脱兔 2916
司马迁叙事之技巧 2917
司马迁尚黄老进游侠 2918
刘邦靠韩信得以保全 2919
郦食其之事 2919
天命之功臣 2920
司马迁好奇 2921
司马迁为文详略之法 2921
司马迁画龙点睛之法 2922
文章之先后繁简 2923
文章贵有不平之气 2923
司马迁恶公孙弘 2924
汉武帝之英风俊采 2924
伍被助淮南王反叛 2925
司马迁最不满公孙弘 2925
游侠中之三等人 2926
滑稽之谈有裨于治道 2926
天子与百姓争利 2927
《汉书》 2928
前任之官其罚稍轻于现任 2928
国士与天下士 2929
田生为刘泽求封王计 2929
践更与过更 2930
吴王刘濞挑拨离间 2930
刘向正直忠君 2931
刘向至诚之言 2932
足下之称谓 2932
夏侯婴终身为太仆 2933
公为秦汉时之尊称 2934
衡山王的愿望 2935
大丈夫为一言而死 2935
汉代之庙号 2936
秦汉时君臣为尊称 2937
晁错之野心 2937
汉代宗室之谓 2938
汉武帝悔李陵之败 2939
董仲舒以对策致显 2940
司马相如论封禅 2942
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 2942
贾捐之语言妙天下 2943
毋泄恽语 2944
邛意谏赵充国 2945
所谓公车 2945
省寺、官寺与佛寺 2946
张敞疾恶如仇 2946
《酒箴》为扬雄诸文之冠 2947
王莽考官 2948
虚伪的王莽 294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949
《三国志》 2950
《文献通考》 2951
尚书令与校尉沿革 2951
官口与私属 2952
读子 2953
《管子》 2953
形势之变化 2953
五不赦之罪 2953
道与德 2954
圣人行善事 2954
《庄子》 2955
庄子苦心持身涉世 2955
《淮南子》 2956
易成者名小 难成者功大 2956
读集 2957
《陈思王集》 2957
贤才之福与祸 2957
《阮步兵集》 2957
人生有达有穷有得有失 2957
龙蛇之道 2958
求友 2958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2959
荣辱转换之速 2959
忧生之叹 2960
《陶渊明集》 2960
驷马不贳忧患贫贱或多欢娱 2960
随处相逢皆兄弟 2961
《鲍参军集》 2961
荣利之场不宜轻入 2961
朔雪与桃李 2962
《谢宣城集》 2962
谢朓出尚书省 2962
《李太白集》 2963
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 2963
贤者宜济世 2964
忆旧游书怀 2964
不以艰险改节 2965
挟风豪士天下奇 2966
《杜少陵集》 2966
登慈恩寺塔 2966
惩前而思所以毖后 2968
《陆宣公集》 2968
陆贽之骈体文 2968
《韩昌黎集》 2969
命世英才韩愈 2969
机应于心不挫于物 2971
韩愈创墓志铭定例 2971
出为藩屏入为天子所毗的权德舆 2972
韩愈之赋 2973
铭者垂后著名之通称 2974
《昌黎外集》 2975
韩愈不写史之缘由 2975
《白氏长庆集》 2975
霓裳羽衣舞歌 2975
《杜樊川集》 2976
忠臣李中敏 2976
《东坡文集》 2977
石钟山之名的由来 2977
苏轼之文的长短优劣 2977
奏疏之典显浅三字诀 2979
《朱子文集》 2982
南宋之万言书 2982
《阳明文集》 2983
《望溪文集》 2984
清代大儒方苞 2984
鉴赏 2986
书画 2986
观宋高宗书《豳风》 2986
黎寿民送刘、翁二公手卷 2986
姚惜抱《草字千卷书》 2987
观钱子密家藏书画二种 2987
董其昌等尺牍并非真迹 2988
《夜纺授经图》真乃家宝 2989
碑帖 2989
祁门三宝 2989
赏玩庄思永带来法帖 2990
久不见世的《西岳华山庙碑》 2990
宋榻阁帖 2991
观李小湖先人所藏碑帖 2991
欣赏李小湖所藏法帖 2991
又观李小湖所藏法帖 2992
再赏李小湖所藏法帖 2993
陈香泉法帖 2993
图籍 2994
唐人写本《说文》 2994
影宋抄本《集韵》 2994
观丁雨生所藏书籍 2995
汪梅村新刻 2996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2996
观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新图 2996
古器 2997
观苗仙露所藏君子馆砖等 2997
韩瓶砚 2997
游览 2998
白沟河 2998
十二连桥 2998
北运河 2999
盐河 3000
龙湾滚水坝 3001
大清河 3001
泰山支麓 3002
过东平州 3002
安山闸 3003
草桥渡 3004
泉河 3004
过泗水桥 3004
白马河 3005
峄山 3005
南沙河与十字河 3006
韩庄见闻 3007
微山湖之行 3008
堤上望徐州 3009
睢河 3009
宿州之行 3009
浍河与澥河 3010
洪泽湖 3011
梁县 3011
庐州与巢湖 3012
桃城河 3012
从舒城至南港 3013
庐风之二关 3013
吕亭驿 3014
潜山之行(一) 3015
潜山之行(二) 3015
扎营詹家山 3016
扎营五鼓岭 3017
扎营塘陂湾 3018
凄凉上清宫 3018
夏言故宅 3019
西华山 3019
金溪 3020
金溪王家岭 3020
麻姑山 3021
麻源三谷 3022
建昌府 3023
湖口昭忠祠 3024
石钟山 3024
北楼风韵 3025
周子墓 3025
岳母墓 3026
岳夫人墓 3026
黄梅城 3028
钱家山 3029
沙溪 3029
桃树岭 3030
祁门异厕 3030
箬坑 3030
历山 3031
自伏宁至祁门 3031
镇江 3032
瓜洲 3032
自扬州出江 3033
由天妃闸过五坝 3034
洪泽湖东大堤 3034
洪泽湖今昔 3034
新旧泗州 3035
明皇陵 3036
曲阜谒孔庙 3036
颜子复圣庙 3038
孔林与孔府 3038
济宁铁塔寺 3040
济宁州形势 3041
太白楼与曾子读书台 3041
分水龙王庙 3042
游岱庙 3043
泰山观日出 3048
泰山观感 3049
谒曾子庙 3049
曾子故里 3050
板筑河堤 3052
清水闸决 3052
临淮遇风暴 3053
涡阳县城 3054
新河瓜栈 3054
玄武湖荷花 3055
长洲新洲看荷花 3055
中秋月 3056
游后园 3056
清凉山 3057
小金山 3057
游太湖 3058
太湖行船 3060
洋泾滨回拜法国领事 3061
莲花山至徂徕山 3061
葛乙河 3062
阅直隶地图略考水道 3062
永定河工(一) 3063
永定河工(二) 3064
永定河工(三) 3065
永定河工(四) 3066
永定河工(六) 3068
永定河工(七) 3068
永定河工(八) 3069
永定河工(九) 3070
永定河工(十) 3070
永定河工(十一) 3070
永定河工(十二) 3071
永定河工(十三) 3072
移居新衙 3072
登福山 3073
游后湖 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