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回归人世的鲁迅 1
第一章 悲剧性体认 15
一、“肩住了黑暗的闸门”——鲁迅对个体充当“中间物”悲剧命运的体认 16
1.“中间物”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6
2.在伦理链条上充当“中间物” 17
3.在文学变革的链条上充当“中间物” 22
二、被遗忘、被鉴赏、受迫害、被“吃”——鲁迅对先驱者充当“牺牲”悲剧命运的体认 29
1.鲁迅本人对充当“牺牲”的体验和看法 29
2.先驱者的被遗忘 32
3.“牺牲”的被鉴赏 35
4.先觉者、改革者的受迫害 39
5.享用“牺牲”(先驱者的被“吃”) 41
6.总结:先驱者生前、死后的不同命运模式 46
三、永世流浪和“过客”境遇——鲁迅对精神探索者生存方式与悲剧命运的体认 51
1.鲁迅的故乡“情结” 52
2.鲁迅一生的漂泊流浪体验及其文学表现 55
3.永世流浪,精神探索者的生存方式和悲剧境遇 61
四、生命轮回与历史循环——鲁迅对人生和历史的悲剧性体认 70
1.一个“定论” 70
2.生命的“轮回”圆圈 72
3.代际命运的重复循环 82
4.历史的循环往复运作轨迹 84
第二章 心灵的阴影 94
一、受虐体验与复仇冲动——文学的复仇和复仇的文学 94
1.鲁迅的受虐体验 95
2.鲁迅对“复仇”的理论阐释 102
3.鲁迅:现代中国文坛的剑客 110
4.鲁迅作品对“复仇”母题的艺术表现 117
二、彷徨于真话与谎言之间——鲁迅言说、创作的两难抉择 131
1.鲁迅视野中的“谎话”与“假话” 133
2.鲁迅视野中的真话 140
3.在真话与谎言之间进退维谷的“失语”状态 146
三、精神的苦役犯——鲁迅的自审、自虐与忏悔 152
1.心灵的审问者 153
2.犯罪感受 155
3.文化原罪与无尽的忏悔 161
第三章 存在的关怀 170
一、地狱边上的野草——鲁迅的生命意识与死亡体验 170
1.丰富、独特的生命意识 172
2.砍头、酷刑和滥杀生命 182
3.疾病·自杀·死亡 189
4.死亡事件·死亡意象·死亡体验 198
二、把握生命的根基——鲁迅对情与欲矛盾体的思考 205
1.呼唤爱情、质疑爱情 206
2.对传统性道德、性文化的批判 213
3.鲁迅的新性道德观 226
4.关于文学艺术与爱情、性欲问题 230
第四章 终极性追思 236
一、鲁迅对宗教文化的挖掘 237
1.思想文化背景:中国传统信仰体系的崩溃和重建 237
2.前期宗教文化观 243
3.后期宗教文化观 248
4.前后期宗教文化观的差异和共同指归 255
二、鲁迅与佛教文化的精神对话 259
1.与佛教文化的因缘 260
2.佛教文化观 263
3.鲁迅作品对生死的思索与佛教生死观之比较 267
三、鲁迅与道教文化的精神对话 273
1.对道教哲学层面的批判 274
2.对道教实践层面的批判 277
3.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鲁迅思想的影响 280
4.鲁迅作品的“孤独者”与魏晋名士之对读 283
5.鲁迅作品的自然审美表现与道家自然审美观之对话 285
四、鲁迅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对话 291
1.鲁迅与基督教文化关联考 291
2.鲁迅的基督教文化思想 293
3.耶稣受难意象与鲁迅作品的“牺牲者”形象之对比 299
4.基督教式的忏悔与鲁迅作品的忏悔意识之比较 303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