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文学史上之特色(表三) 1
第二章 文学与文字(表二) 4
第三章 文学与科举(表一) 7
第四章 文学与学校(表四) 9
第五章 文学与思想(表四) 12
第六章 文学之种类(表一) 16
第二篇 上古文学 19
第一章 唐虞文学(表二) 19
第二章 三代文学(上)(表五) 22
第三章 三代文学(下)(表四) 27
第四章 春秋战国之文学(上)(表三) 33
第五章 春秋战国之文学(中)(表三) 37
第六章 春秋战国之文学(下)(表四) 40
第七章 秦之文学(表二) 44
第三篇 中古文学 47
第一章 两汉文学概论(表二) 47
第二章 汉初之文学(表三) 50
第三章 武帝时文学之极盛(上)(表二) 53
第四章 武帝时文学之极盛(下)(表一) 55
第五章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表二) 57
第六章 汉代之歌诗(表二) 60
第七章 刘向父子与扬雄(表四) 64
第八章 光武中兴文学之遗谟 68
第九章 班氏父子与张衡(表四) 70
第十章 东汉之专门著述(表三) 74
第十一章 建安文学(表二) 77
第十二章 魏晋间文风之嬗变(表二) 80
第十三章 太康文学(表二) 84
第十四章 元嘉文学(表二) 87
第十五章 永明文学(表一) 90
第十六章 梁陈间作者(表二) 93
第十七章 六朝之乐府(表二) 96
第十八章 文集与文史之递兴 98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文运之开始(表一) 100
第四篇 近古文学 103
第一章 唐之文化及思潮(上)(表一) 103
第二章 唐之文化及思潮(下)(表二) 106
第三章 声律之完成(表二) 109
第四章 初唐之文学(表二) 113
第五章 开元天宝间之极盛(表一) 116
第六章 李白杜甫(表一) 118
第七章 大历元和间之风气(表三) 120
第八章 晚唐之诗学(表二) 124
第九章 唐初文章凡三变 127
第十章 韩愈柳宗元(表一) 128
第十一章 词学之发展 132
第十二章 唐代小说之盛兴(表一) 135
第十三章 宋之学术与文学之影响(表一) 137
第十四章 宋之政治与文学之影响(表二) 140
第十五章 西昆体(表一) 143
第十六章 欧阳修与文运扩新 145
第十七章 洛党与川党 146
第十八章 江西诗派(表一) 148
第十九章 南渡后之文(表二) 150
第二十章 南渡后之诗(表三) 154
第二十一章 宋代词学之极盛 158
第二十二章 文史与文料(表一) 161
第二十三章 辽金文学(表一) 164
第二十四章 元之建国文学(表一) 167
第二十五章 小说戏曲之盛兴(表三) 170
第二十六章 明之国势与文运(表三) 175
第二十七章 明初作者(表二) 182
第二十八章 台阁体及复古派(表一) 186
第二十九章 嘉靖文学(上)(表一) 189
第三十章 嘉靖文学(下)(表一) 192
第三十一章 公安派与竟陵派(表一) 194
第三十二章 明末文学(表四) 197
第五篇 近世文学 201
第一章 前清文学之概观(上)(表五) 201
第二章 前清文学之概观(下)(表二) 207
第三章 明季遗老(表三) 210
第四章 清初之文学(表二) 214
第五章 王渔洋与朱竹垞(表二) 217
第六章 方苞刘大櫆(表一) 221
第七章 神韵派之反动者(表一) 223
第八章 骈体文之兴盛(表一) 226
第九章 桐城派与阳湖派(表一) 228
第十章 折衷派与曾国藩 232
第十一章 词学之复盛(表四) 234
第十二章 清之戏曲小说(表四) 239
第十三章 结论(表二)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