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 公文形态·政务运行与制度变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后滨著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3313526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就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形成,发展及影响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新颖的见解。

总序 1

序 吴宗国 1

前言 刘后滨 1

第一章 导论 1

目录 1

一、唐代三省制研究的学术积累与新问题的呈现 3

(一)三省制研究基本取向的奠定 3

(二)三省制基本问题的展开与新问题的呈现 18

(一)从公文形态的变迁看制度的演进 45

二、本书的研究取向 45

(二)隋唐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线索及“中书门下体制”的历史定位 53

第二章 唐以前的公文形态与制度变迁 63

一、从《独断》看汉代公文形态与政治体制的变迁 64

(一)《独断》有关公文书内容的文献考释 64

(二)汉朝奏事文书形态的演变与政治体制的变迁 73

二、奏案的形态与魏晋南北朝的政务申报与裁决 80

第三章 三省制下中央机构的公文运作 87

(一)奏抄的文书形态和应用时间 89

一、奏抄的文书形态及以门下省为中心的公文运作 89

(二)门下省对上下行文书的审署申覆 97

二、制(诏)敕文书的成立及以中书省为中心的公文运作 112

(一)隋朝内史省的内外建制及其起草宣行诏敕的职权 112

(二)唐前期中书舍人的主要职掌 117

(三)中书省对“王言之制”的宣署申覆 126

第四章 使职的发展及其文书体现与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 136

一、唐前期使职差遣的发展 137

(一)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统治形势的变化与使职差遣的发展 139

(二)六部和寺监机构使职化的出现 144

二、使职行用的文书及其运作机制 148

(一)使职与状的应用 148

(二)使职所上文书的裁决机制与中书舍人参议表章 155

三、中书省地位的变化与政事堂裁决政务 168

(一)中书省地位的提高和职权的转换 169

(二)政事堂裁决政务及其实体化 173

四、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 176

第五章 中书门下体制的结构与运作 182

一、中书门下的机构建制 182

(一)中书门下作为一个常设机构的法律定位 183

(二)五房与堂后官 188

二、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及其运作机制 197

(一)安史之乱及其后的战争环境造成的行政体制的变化 197

(二)唐后期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 207

三、中书门下体制下三省职权与地位的变化 221

(一)尚书都省机构和职权的变化及其与中书门下之关系 221

(二)中书省机构和职权的变化及其与中书门下之关系 227

(三)门下省机构和职权的变化及其与中书门下之关系 233

四、中书门下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格局 240

第六章 中书门下体制下的宰相制度与中枢格局 244

一、中书门下体制下宰相制度的演进 244

二、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中枢权力格局 252

第七章 中书门下体制下的奏事文书与政务裁决机制 262

一、奏状与中书门下的商量处分 263

(一)从奏抄到奏状——政务申报与裁决文书形态的转变 263

(二)奏状的呈递机制与中书门下的商量处分 272

二、敕后起请与商量状的应用 281

(一)敕后起请的文书形态 282

(二)两税法的实施与敕后起请的应用 287

(三)敕后商量状的应用 293

三、枢密使在奏状传递中的作用 296

四、堂帖、堂案与宰相独立裁决政务 300

第八章 中书门下体制下的制敕文书及其运作 306

一、制书的特性及其发布程式 309

(一)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前后制书签署程式的变化 310

(二)翰林学士、枢密使和宰相在制书成立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317

二、敕旨的特性及其发布程式 324

(一)敕旨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325

(二)敕授告身与敕旨的应用 334

(三)敕旨发布程式的变化及其意义 338

三、敕牒的特性及其发布程式 341

(一)敕牒的文书特性 341

(二)敕牒的应用场合及其与敕旨的异同 347

(三)敕牒与中书门下体制的特征 352

结语 355

主要参考文献 358

后记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