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李致 1
自序………………………………………邓运佳 1
第一章 四川的原始戏剧 1
第一节 古巴蜀的文化传说 1
第二节 古巴蜀的原始戏剧 11
第二章 周秦的巴蜀歌舞 20
第一节 巴师“歌舞以待旦” 22
第二节 “下里巴人”之歌 24
第三节 巴蜀宫廷歌舞曲 25
第四节 李冰治水与《斗牛》之戏 27
第三章 汉代四川的“巴渝戏” 33
第一节 汉代四川的文化 34
第二节 汉代四川的“百戏” 37
第三节 汉代四川的舞蹈 39
第四节 汉代四川的音乐 46
第五节 “现代戏”《忿争》的演出 51
第四章 六朝四川戏剧的危机 57
第一节 各族乐舞的大交流 58
第二节 戏剧艺术的新发展 60
第三节 四川戏剧的危机 63
第五章 隋代四川戏剧的衰 66
第一节 “古今称国计之富莫如隋” 66
第二节 隋代乐舞的兴盛 68
第三节 四川戏剧的衰 72
第六章 唐代“蜀戏冠天下” 74
第一节 唐代四川的文化 76
第二节 音乐歌舞与百戏盛行 78
第三节 讽刺剧《刘辟责买》 86
第四节 木偶戏的流行 88
第五节 著名演员和戏班 90
第七章 五代四川戏剧的繁荣 95
第一节 王衍的“宫戏” 96
第二节 戏诮王万弘 98
第三节 官府沉溺声妓 99
第四节 歌舞戏《麦秀两歧》 101
第五节 武打戏《灌口神》 105
第六节 五代时期的四川演员 107
第七节 杨千度与猴戏 109
第八章 宋代的“川杂剧” 113
第一节 宋代四川的政治经济 114
第二节 “川杂剧”的兴起 117
第三节 “川杂剧”的演出 121
第四节 戏场的出现 125
第五节 讽刺剧《孔门弟子》 131
第六节 讽刺剧《教授答疑》 135
第七节 讽刺剧《酒色财气》 139
第八节 苏东坡与戏剧艺术 141
第九节 《岁华纪丽谱》与灯戏 148
第九章 元代四川戏剧的再度衰亡 162
第一节 元代全国戏曲的鼎盛 164
第二节 元代四川戏曲的空白 167
第三节 虞集与戏曲艺术 170
第十章 明代四川“川戏”的诞生 176
第一节 川戏的正式形成 180
第二节 川戏产生的历史条件 190
第三节 明代川戏的音乐声腔 196
第四节 明代川戏的上演剧目 201
第五节 明代川戏的演出场地 207
第六节 杨升庵的戏剧观与创作 210
第七节 孙仁孺的传奇作品 220
第八节 汤显祖对川剧的评论 223
第十一章 清代川剧的盛衰 233
第一节 清代川剧诸腔杂陈 237
第二节 清代川剧的上演剧目 253
第三节 魏长生师徒轰动京华 265
第四节 李调元的戏曲理论 282
第五节 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 294
第六节 汪莼庵与《梅花梦》 303
第七节 椿轩居士《六种曲》 307
第八节 清代四川刊刻的剧本 313
第九节 蜀西樵也《燕台花事录》 315
第十节 陈彦衡《旧剧丛谈》 320
第十一节 晚清的川剧改良 324
第十二章 辛亥革命后的川剧 343
第一节 三庆会及其历史功绩 346
第二节 赵熙及其《情探》 355
第三节 黄吉安的川剧创作 367
第四节 尹仲锡与冉樵子的创作 376
第五节 异峰突起的川剧作家群 388
第六节 康子林功盖三庆会 398
第七节 小生演员名角如林 408
第八节 旦角演员群星灿烂 423
第九节 花脸演员人才济济 473
第十节 生角演员洋洋大观 487
第十一节 丑角演员出类拔萃 506
第十二节 软硬场面技艺非凡 520
第十三节 刘怀叙和川剧时装戏 530
第十四节 川剧的再临绝境 541
第十五节 “发皇”“改革”川剧口号的提出 548
第十三章 川剧艺术的新生 598
第一节 艺人翻身作主人 598
第二节 旧戏“三改”推陈出新 601
第三节 川剧艺人会师山城 611
第四节 川剧进京轰动北京 615
第十四章 川剧事业的发展 622
第一节 川剧队伍的壮大 623
第二节 艺术教育的兴起 628
第三节 川剧赴朝鲜慰问演出 633
第四节 第一届青少年演员观摩演出 635
第五节 整理鉴定传统剧目 637
第六节 深化川剧艺术的改革 650
第十五章 川剧艺术的“大跃进” 660
第一节 现代戏的新高潮 664
第二节 “跃进戏”“卫星戏”的教训 668
第三节 川剧首次出访欧洲 674
第十六章 川剧艺术的厄运 683
第一节 老艺人示范与传统戏复兴 683
第二节 现代戏的“倒高潮” 686
第三节 川剧在文革中的厄运 692
第十七章 川剧的振兴与走向世界 698
第一节 开放剧目与川剧的恢复 698
第二节 振兴川剧的方针与作法 706
第三节 出人出戏走正路 712
第四节 抢救继承与新探 767
第五节 改革发展谱新篇 780
第六节 理论研究结硕果 809
第七节 川剧出海向世界 849
后记 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