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怎样研究语音 1
第一章 语音学的意义 1
第一节 语音分析的研究 1
第二节 语音综合的研究 2
第三节 实用语音学 2
第四节 实验语音学 3
第五节 语音学与学习语言 3
第六节 语音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5
第二章 语音的标记 6
第一节 语音符号的效用 6
第二节 语音符号的种类与采择 7
第三节 拼音文字字母的缺点 7
第四节 国际音标 8
第五节 国际音标与注音符号的对照 12
第六节 国语罗马字字母 13
第二篇 语音的构成 17
第三章 语音作用之生理的基础 17
第一节 语音机关的部位与作用 17
第二节 呼吸器 17
第三节 喉头 18
第四节 口腔 19
第五节 鼻腔 20
第六节 各部语音机关的重要 20
第四章 语音作用之物理的基础 21
第一节 音调与音势之物理的解释 21
第二节 音色之物理的解释 22
第三节 乐音与噪音 23
第四节 簧管作用 24
第五节 气质的摩荡作用 24
第六节 乐音与噪音的结合 25
第三篇 子音 27
第五章 子音的类别 27
第一节 类别子音的方法 27
第二节 气程阻碍的部位 27
第三节 气程阻碍的程度 28
第四节 全阻与半阻的给合 30
第五节 暂音与久音 31
第六节 滑音的性质 31
第七节 气子与声子 32
第八节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 33
第六章 子音分论 34
第一节 双唇音 34
第二节 唇齿音 35
第三节 舌尖音 35
第四节 舌叶音 37
第五节 舌前音 38
第六节 舌根音 39
第七节 小舌音 40
第八节 声门音 40
子音总表 41
第四篇 母音 43
第七章 母音的类别 43
第一节 类别母音的方法 43
第二节 舌的前后 43
第三节 舌的升降 44
第四节 舌体升发与前后的关系 44
第五节 舌尖母音与舌叶母音 45
第六节 唇的形状 46
第七节 舌的运动与唇的形状之关系 46
第八节 非正则母音 47
第九节 肌肉的松紧 48
第十节 复合母音 49
第十一节 鼻化母音 50
第十二节 气化母音 50
第八章 母音分论 51
第一节 合口前部母音 51
第二节 半合前部母音 52
第三节 半开前部母音 52
第四节 开口前部母音 53
第五节 开口后部母音 53
第六节 半开后部母音 54
第七节 半合后部母音 54
第八节 合口后部母音 54
第九节 中部母音 55
母音总表 56
第一节 子音与母音的关系 58
第二节 音响 58
第九章 音缀与音群 58
第五篇 音素的拼合 58
第三节 缀辅与缀主 59
第四节 中国字音组成的通则 60
第五节 音缀的分界 61
第六节 开音缀与闭音缀 62
第七节 呼吸群 63
第八节 呼吸群的分法 63
第十章 流音及音素的同化 64
第一节 流音的发生 64
第二节 流音的种类 65
第三节 母音流 65
第四节 子音流 66
第五节 论暴发音的流音 67
第七节 叠音与合子 68
第六节 音素不带流音的结合 68
第九节 同化的种类 70
第八节 音素的同化 70
第十节 异化作用 72
第六篇 语音结合的要素 74
第十一章 音势 74
第一节 音势的意义 74
第二节 区别音势的标准 75
第三节 音素上的音势 75
第四节 音势与音响的关系 77
第五节 音缀上的音势 77
第六节 音群上的音势——气力群 79
第七节 文字上的音势 80
第八节 语词上与语句上的音势 81
第九节 文字上重音的变化 81
第一节 音量的意义 82
第十节 强读式与弱读式 82
第十二章 音量 82
第二节 音量之影响于音色的变化 83
第三节 母音的音量 84
第四节 子音的音量 84
第五节 叠音的音量 85
第六节 语词与语句的音量 85
第十三章 音调 86
第一节 音调的意义 86
第二节 音素的固有音调 87
第三节 语调的种类 87
第四节 字调——中国的四声 88
第五节 词调与句调 89
第六节 音调与音势音长的关系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