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篇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商品价值理论 3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的萌芽思想 3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关于商品价值的萌芽思想 3
二、西欧封建社会关于商品价值的萌芽思想 6
第二节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 11
一、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 11
二、法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 19
第三节 小资产阶级经济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 24
一、西斯蒙第的商品价值理论 24
二、蒲鲁东的商品价值理论 25
第四节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 27
一、英国庸俗经济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 27
二、法国庸俗经济学派的商品价值理论 3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商品价值理论 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商品价值理论创立的历史背景及目的 35
一、马克思主义商品价值理论创立的历史条件 35
二、马克思主义商品价值理论创立的目的 3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38
一、商品价值的内容 40
二、商品价值的形式 42
三、商品价值的量及其运动规律 44
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46
五、商品价值转形(或生产价格)理论 48
六、关于虚假的社会价值 50
七、商品价值构成理论 5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52
一、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53
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55
三、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5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商品价值产生与消亡理论 61
一、商品和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61
二、商品价值的消亡 6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理论探索 64
第一节 理想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 64
一、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64
二、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主义的差异 6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2
第二节 现实社会主义与社会化商品经济 77
一、现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7
二、社会化商品经济是现阶段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好的经济形式 80
一、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构成 86
第三节 探索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内在规律 86
二、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创造 89
三、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分配 93
价值构成篇 101
第四章 社会主义不变资本价值 101
第一节 劳动对象的价值 101
一、物质性劳动对象及其价值 101
二、服务性劳动对象及其价值 102
三、劳动对象及其价值的发展趋势 103
第二节 劳动手段的价值 104
一、实体性劳动手段及其价值 104
二、非实体性劳动手段及其价值 104
三、劳动手段及其价值的发展趋势 107
第三节 社会公有资源价值 108
一、自然资源及其价值 109
二、社会公有经济资源及其价值 110
三、社会资源及其价值 11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可变资本价值 1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必然性 112
一、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可能性 112
二、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必要性 114
三、正确认识劳动者的主人地位 1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两个因素 116
一、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117
二、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17
三、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价格 119
第三节 可变资本价值的变动趋势 120
二、可变资本价值的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121
一、可变资本价值的外延呈扩大的趋势 121
三、可变资本价值在商品价值中的比重呈提高趋势 12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剩余价值 124
第一节 剩余价值是反映商品经济关系的经济范畴 124
一、剩余劳动 124
二、剩余产品 125
三、剩余价值 1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实质 128
一、剩余价值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凝结 128
二、剩余价值体现着社会主义互助互利的经济关系 129
三、剩余价值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1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 130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利润和税收 130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利润和利息 130
三、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福利基金 131
第一节 对“含混派”观点的评介 132
一、“劳动”、“产品”、“价值”含混使用 132
第七章 对价值构成若干观点的评介 132
二、说出C、V、M的内含,但不作理论概括 133
三、C、V、M既代表价值又代表物质产品 134
第二节 对“创新派”观点的评介 135
一、用“纯收入”代替剩余价值 135
二、用“为社会价值”代替剩余剩余价值 136
三、用“必要价值”表示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 137
四、用“新增(增余)价值”代替剩余价值 139
第三节 对“沿用派”观点的评介 141
一、完全沿用马克思的价值构成理论 141
二、将马克思的价值构成理论一般化 142
第一节 物质生产劳动和服务生产劳动 145
价值创造篇 145
第八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上) 145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146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148
三、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劳动与服务生产劳动 150
第二节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53
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过程 153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154
三、加速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化 156
第三节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58
一、具体劳动 158
二、抽象劳动 160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61
第一节 个别劳动与社会平均劳动 163
一、个别劳动和个别价值 163
第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下) 163
二、社会平均劳动和社会平均价值 164
三、社会平均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164
四、社会平均劳动量的三种表现形态 166
五、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的影响 168
第二节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70
一、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及其相互关系 170
二、简单脑力劳动与复杂脑力劳动 171
三、复杂劳动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172
第三节 社会平均简单劳动 176
一、社会平均劳动量是简单的 176
二、简单劳动量是社会平均的 176
三、社会平均简单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1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劳动过程 179
第十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过程(上) 179
一、一般劳动过程 180
二、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81
第二节 农业劳动过程 183
一、农业生产要素在农业劳动过程中的作用 183
二、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过程的特点 187
三、信息化是当代农业劳动过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88
第三节 工业劳动过程 189
一、工业生产要素在工业劳动过程中的作用 189
二、我国现阶段工业劳动过程的特点 194
三、信息化是当代工业劳动过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97
第四节 服务业劳动过程 198
一、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业范围的界定 199
二、服务劳动过程的特点 201
三、信息化是服务业劳动过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20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过程(下) 207
第一节 旧价值的转移 207
一、旧价值所包含的内容 207
二、旧价值的转移过程 208
三、旧价值的量的规定 208
第二节 新价值的创造 211
一、新价值所包含的内容 211
二、新价值的创造过程 211
三、新价值的量的规定 213
第三节 价值增殖手段 214
一、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215
二、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218
三、组织好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221
四、注重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223
五、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227
第十二章 对价值创造若干观点的评介 231
第一节 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 231
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份 231
二、非生产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235
三、劳动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及其对价值的影响 237
第二节 关于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238
一、问题的提出 238
二、“生产诸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主要观点 239
三、析“生产诸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241
第三节 劳动怎样物化为价值 245
一、对劳动“物化”的狭窄理解遇到的理论困惑 245
二、劳动“物化”是指抽象人类劳动的“对象化” 246
三、从《资本论》译文的比较中理解“物化” 248
一、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2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53
价值分配篇 25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初次分配 253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54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255
四、利润率平均化形成生产价格 257
五、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的基础 2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258
一、部门内部各企业间的竞争形成部门价值 258
二、一国内部各部门间的竞争形成国别价值 260
三、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竞争形成国际价值 261
四、商品价值是在三种竞争两大市场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264
一、补偿已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 266
二、补偿已耗费的可变资本价值 2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分配 266
三、按生产要素对剩余价值进行分配 26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的再分配 2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财政预算 275
一、社会主义财政预算收入 275
二、社会主义财政预算支出 279
三、财政赤字与国家债务 2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税收 287
一、税收的分类 287
二、税收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288
三、进一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2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价格 29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 292
二、国家运用价格调节商品价值的分配 293
一、社会主义财政政策 294
第四节 社会主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94
二、社会主义货币政策 297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300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与社会保障 3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 303
一、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获取劳动报酬 304
二、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306
三、个人收入是劳动者所获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310
四、劳动者获取个人收入的基本原则 3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保障 316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317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20
一、按劳分配的阶段性 323
第一节 关于按劳分配 323
第十六章 对价值分配若干观点的评介 323
二、按劳分配中“劳”的涵义 325
三、按劳分配中“劳”的计量 328
四、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 329
第二节 生产要素分配 332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332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商品价值创造的关系 335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338
结束语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发展的历史趋势 344
一、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344
二、社会主义在较长时期内将与发达资本主义并存于世界商品经济体系中 346
三、知识经济预示着“自由人联合体”将由设想变为现实 351
主要参考书目 357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