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陈丰祥教授序 1
第一章 胡适在中国现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地位 1
第一节 何谓文艺复兴运动?又何谓中国现代文艺复兴运动? 2
自序 3
第二节 胡适的学问范围及其成就 13
第三节 胡适在中国现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地位 16
第四节 结 语 30
第一节 近代西万哲学思想的陶冶 37
第二章 胡适思想的形成 38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薰染 42
第三节 自己创造、发明的部分 47
第四节 结语 55
第三章 胡适思想的永恒价值 59
第一节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59
第二节 全盘地接受新思想 64
第三节 「改革须靠一点一滴完成」 67
第四节 打破传统要靠积极的改革 72
第五节 提倡自由的研究学风 74
第六节 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 78
第七节 结语 80
第四章 胡适的思想特色 84
第一节 从胡适思想,分析其思想特色 84
第二节 试从比较胡适与其同时代的三位思想家之思想,来分析其思想之特色 99
第三节 结语 106
第五章 胡适与陈独秀的思想性格比较 110
第一节 胡适与陈独秀在文学运动的见解 111
第二节 胡适与陈独秀的孔教观 118
第三节 胡适与陈独秀对新旧思想的态度 124
第四节 胡适与陈独秀对现实政治的反应 134
第五节 结语 139
第六章 胡适的人生观 145
第一节 从胡适著〈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与〈新生活〉两文,论其人生观 146
第二节 从胡适的宗教观,论其人生观 150
第三节 从胡适著〈科学与人生观序〉,论其人生观 155
第四节 结 语 160
第七章 胡适的宗教观 163
第一节 何谓宗教?胡适有无世俗的宗教信仰? 163
第二节 胡适的宗教 165
第三节 论胡适不成为基督教徒或其他教徒的可能原因 174
第四节 结语 181
第八章 胡适对东西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态度 184
第一节 胡适在第一时期的基本态度 185
第二节 胡适在第二时期的基本态度 195
第三节 胡适在第三时期的基本态度 202
第四节 结语 207
第九章 评胡适的中西文化论 212
第一节 胡适中西文化论中存在的问题 213
第二节 论胡适中西文化论的优点 232
第三节 结论 235
第十章 评论胡适〈问题与主义〉的政治主张 239
第一节 胡适提出〈问题与主义〉的历史背景 240
第二节 胡适〈问题与主义〉的主旨 245
第三节 胡适在〈问题与主义〉争辩的性质 252
第四节 胡适〈问题与主义〉的政治主张 257
第五节 结语 264
第十一章 评论胡适的治学方法 268
第一节 胡适治学万法的根本含义 268
第二节 胡适治学方法的适切性 274
第三节 结语 283
第十二章 从老子年代问题讨论,评胡适著〈研究国故的方法〉一文的见解 287
第一节 论胡适著〈研究国故的方法〉一文的见解 288
第二节 论胡适是否能运用其方法,对论老子年代问题? 292
第三节 论其他学者是否能运用胡适方法,讨论老子年代问题 300
第四节 评胡适著〈研究国故的方法〉一文 303
第五节 结论 310
第十三章 胡适坛经考证 315
第一节 论胡适《坛经考》的动机 317
第二节 胡适坛经考证运用的万法 318
第三节 胡适《坛经》考证中的成就与问题 323
第四节 我们对坛经作者的一些推测 328
第五节 胡适《坛经》考证的重要意义 333
第六节 结语 339
第十四章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 344
第一节 胡适〈红楼梦考证〉(改定稿)的意义 344
第二节 胡适〈《红楼梦》考证(改定稿)〉的万法 349
第三节 胡适〈红楼梦考证〉中的其他问题 352
第四节 馀论 365
第五节 结语 369
第十五章 胡适的传记文学观 373
第一节 传记文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373
第二节 传记文学的目的与写作方法 377
第三节 胡适的传记文学观 382
第四节 评论胡著《丁文江传记》一书 390
第五节 结语 399
第十六章 胡适与近代中国的文学革命 405
第一节 近代中国文学革命的历史背景 405
第二节 胡适的文学观与文学革命 413
第三节 结语 445
第十七章 胡适的〈说儒〉评论 452
第一节 〈说儒〉的重要意义 453
第二节 〈说儒〉一文的重要问题及其解答 456
第三节 评论〈说儒〉的万法 458
第四节 评〈说儒〉的各种疑点与问题 459
第五节 论〈说儒〉文中的优点 463
第六节 我的补充意见 475
第七节 结语 483
第十八章 评论胡适著《中国古代哲学史》 487
第一节 胡适著《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来源 489
第二节 评论历史、哲学史的原则与万法 498
第三节 论胡适著《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优点 504
第四节 评胡适著《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问题与缺失 519
第五节 我对治中国哲学史的一些浅见 531
第六节 结语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