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学史 第3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乃斌,陈伯海,刘扬忠主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2029987
  • 页数:648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节 文学史研究由广博向专深的推展 1

目录 1

第二节 文学专史的学术环境和范式演变 3

第三节 各类文学专史撰著概况 13

第一编 各类韵文史编 19

第一章 韵文的概念与韵文史写作 19

第一节 “韵文”概念的约定俗成与文学史分类叙述法的产生 20

第二节 早期韵文通史撰述的得失 23

第二章 韵文史中的泱泱大国——诗史 27

第一节 诗史之发端与现代诗史观之建立 27

第二节 开辟创造期的多方面建树 29

第三节 政治文化规约下的统一化时期 43

第四节 百花齐放的更新繁荣期 49

第一节 旧词学中传统观念的强大惰性 70

第三章 波澜起伏的词史撰著史 70

第二节 新文学史观催生了早期的词史 74

第三节 早期词史撰著的两大类型 79

第四节 1949~1978年词史研究和撰著的停滞状态及其因由 84

第五节 新时期词学研究的昌盛和词史撰著的多元化格局 91

第四章 韵文史的薄弱环节——散曲史 105

第一节 现代散曲学的建立与早期散曲史 105

第二节 新时期散曲史撰著的新面貌 109

第二编 散文史编 116

第一章 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117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散文的界定 117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研究对象 122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分期 132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业绩 134

第一节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散文史研究 134

第二节 新中国头三十年的散文史研究 137

第三节 近二十年的散文史研究 138

第四节 现代散文史研究的特点 152

第三章 散文史研究中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156

第一节 几个理论问题 156

第二节 散文观念的澄清 161

第三节 研究水准提高的关键 164

第三编 小说史编 168

第一章 小说史研究概述 168

第一节 二十世纪小说史研究与著述概况 168

第二节 小说史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演变 171

第三节 小说史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嬗变——社会历史批评与美学批评 177

第二章 小说史学科的开创——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的小说史著作 181

第一节 小说观念的长足发展 181

第二节 小说史学科的诞生 183

第三节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二十世纪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187

第四节 《中国小说史略》:借鉴史学方法成立的小说学的杰出代表作 196

第五节 鲁迅之后的小说史编撰——范烟桥、胡怀琛、谭正璧、孙俍工、阿英、刘开荣、蒋祖怡等人的小说史著作 198

第三章 庸俗社会学方法的泛滥——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小说史著作 204

第一节 “政治挂帅”与学术失落 204

第二节 围绕政治中心的小说史著述 208

第四章 回归传统——八十年代的小说史著作 216

第一节 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的小说通史著述情况 217

第二节 小说类型研究的活跃——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等 219

第五章 小说史研究的创新——九十年代的小说史著作 227

第一节 通史与断代史的成熟与发展——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王枝忠、侯忠义等人的断代小说史系列 229

第二节 小说艺术史的发轫——刘上生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等 233

第三节 小说文体史的成长——董乃斌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和石昌渝的《中国小说源流论》 237

第四节 小说叙事学研究的发展——从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到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240

结语 244

第一章 戏曲史著作之初生 250

第一节 戏曲史著作产生的学术渊源 250

第四编 戏曲史编 250

第二节 戏曲史著作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254

第三节 第一部戏曲史著作的诞生 259

第二章 戏曲史著作的类型 262

第一节 戏曲断代史 263

第二节 戏曲通史 265

第三节 戏曲剧种史 268

第三章 戏曲史和戏曲文学史 27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71

第二节 问题的两重含义 278

第三节 问题的解决进程及前景 280

第四章 戏曲史研究和著述中的问题 285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变化及得失 285

第二节 评论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296

第五章 新材料的发现给戏曲史著作带来的变化 309

第一章 从白话文学史、俗文学史到民间文学史 315

第五编 中国民间文学史、俗文学史和民族文学史编 315

第一节 民众主体论的白话文学史、俗文学史和民间文学史 320

第二节 民族主体论的俗文学史和民间文学史 341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356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两次编写热潮 356

第二节 作为国家学术的民族文学史 359

第三节 民族文学史编写中的现代性问题 370

第六编 批评史编 389

第一章 文学批评史的渊源与发轫 391

第一节 古代批评史的酝酿 391

第二节 古代批评史观的蜕变与批评史的萌生 396

第二章 文学批评史研究和著述的繁荣 403

第一节 郭绍虞的批评史研究和著述 404

第二节 罗根泽的批评史研究 409

第三节 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413

第四节 同时代的其他批评史研究者 417

第一节 新历史条件下批评史研究概况 422

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史研究 422

第二节 批评史著作的修订和新撰 427

第四章 文学批评史研究在新时期的进展和前景 436

第一节 概说 436

第二节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 443

第三节 八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史 449

第四节 九十年代的几部批评史 456

第五节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461

第六节 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466

第七编 区域文学史与其他专史编 476

第一章 区域文学史(上) 476

第一节 区域文学史的身份合法性 476

第二节 区域文学史的类型 482

第三节 区域文学史的内容及其文化渊源 485

第四节 区域文学史的成就与得失 494

第二章 区域文学史(下) 494

第五节 关于台湾香港文学史 503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专题文学史(上) 516

第一节 作者文学史 517

第二节 读者文学史 537

第四章 丰富多彩的专题文学史(下) 546

第三节 主题文学史 546

第四节 体法文学史 558

结束语 576

一、文学史著述在文学研究体系中的位置 577

二、关于文学史的性质 581

三、关于文学史范式 597

四、关于文学史类型 617

五、关于文学史家 625

本书参考文献要目 630

后记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