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丘少年志于学 1
2 孙叔敖教子务农 3
3 祁黄羊荐贤无私 5
4 田母训诫田稷子 7
5 腹?大义灭亲 9
6 孟母三迁孟轲受教 11
7 赵母上书诉说赵括 13
8 淳于意得救有缇萦 15
9 史官严教司马迁 17
10 金日磾杀子护家规 19
11 隽母教子严明 21
12 不留钱财给子孙 23
13 薛宣论为官之道 25
14 王章弹劾外戚前后 27
15 班彪一家续《汉书》 29
16 刘秀与他的儿子 31
17 邓绥重视教化子孙 33
18 杨震以清白留子孙 35
19 羊续拒家属留居 37
20 蔡邕在流放中教女 39
21 孔融有个友爱之家 41
22 曹操立家训教子 43
23 诸葛亮令子解粮 45
24 胡质父子两清廉 47
25 陶侃母子皆清廉 49
26 父亲智激王羲之 51
27 谢道韫家好学成风 53
28 颜延之以清斥子 55
29 顾?之计烧债券 57
30 宋文帝用计饿皇子 59
31 傅琰继父亲当县令 61
32 陈显达严于律子 63
33 祖中之问七星之变 65
34 徐勉家教重清白 67
35 昭明太子孝敬父母 69
36 杨坚严于管教子女 71
37 房氏父子皆清白 73
38 李世民“教子义方” 75
39 长孙皇后教育子女 77
40 姚崇不护子短 79
41 李白受益于铁杵磨针 81
42 潘好礼科举无私 83
43 李豫劝女儿拆水磨 85
44 唐宣宗嫁女从简 87
45 李光颜择婿重人品 89
46 李畲之母教子廉洁 91
47 李存审遗百镞教子 93
48 刘仁赡大义斩子 95
49 宋太祖带头节俭 97
50 吕蒙正举才无私 99
51 王旦注重勤俭和睦 101
52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03
53 包拯立家训教子孙 105
54 司马光家教有方 107
55 曾巩落榜不失志 109
56 岳飞拒升其子 111
57 党进与子同跪雪地 113
58 完颜雍教子重道德 115
59 成吉思汗嫁妹 117
60 元世祖遗箧戒子孙 119
61 真金娶了个好媳妇 121
62 许衡从小以公为心 123
63 文仪教天祥读书 125
64 关汉卿到燕京读书 127
65 廉希宪重视教育 129
66 王冕父母顺其所为 131
67 王溥劝弟退袍 133
68 母亲严教朱翊钧 135
69 王翱治家严谨 137
70 李时珍热爱大自然 139
71 张居正诫子须专注 141
72 王直不迁升其子 143
73 林退斋临终教子 145
74 董三泉以种代木 147
75 顾若璞与子同堂攻读 149
76 庄妃善教子孙执政 151
77 王夫之嫁女赠书 153
78 “豆腐汤”汤斌训子 155
79 郑板桥教子明理做人 157
80 纪昀诫子交友宜慎 159
81 何绍基空箱赠女 161
82 曾国藩家教成果大 163
83 左宗棠教子明理 165
84 张之洞送子留学 167
85 詹天佑本是机器迷 169
86 孙中山的家事遗嘱 171
87 鲁迅怜子望其成才 173
88 许寿裳请启蒙先生 175
89 冯玉祥作画题诗 177
90 谢觉哉叫儿写检讨 179
91 董必武家教重实效 181
92 朱德教孙回基层去 183
93 蒋光鼐盼女成才 185
94 李大钊受教与教子 187
95 李四光勤于思考 189
96 竺可桢勤奋好学 191
97 陈望道挑选义子 193
98 陶行知接待家长 195
99 母亲教李宗仁自立 197
100 刘伯承为儿子补书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