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军事环境 26
第一章 地理 26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6
第二节 沿革 2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27
第一节 地质地貌 27
第二节 气候 29
第三节 水文 31
第四节 自然资源 32
第三章 人文地理 37
第一节 人口状况 37
第二节 教育科研 45
第四章 基础设施 48
第一节 交通 48
第二节 邮电 63
第三节 广播电视 65
第四节 医疗卫生 68
第五节 工业设施 69
第六节 水库 74
第五章 军事设施 78
第一节 城池 78
第二节 寨堡 78
第三节 塘卡 78
第四节 碉堡 79
第五节 训练基地 79
第二篇 军事组织 80
第一章 机构 80
第一节 清代时期 80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81
第二章 驻军 87
第一节 清代时期 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89
第三章 地方武装 91
第三篇 兵役 94
第一章 清末民国兵役 94
第一节 清末兵役 94
第二节 国民政府兵役 94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兵役 96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97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97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97
第三节 预备役建设 100
第三章 退役安置 102
第一节 复员退伍士兵安置 102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103
第四篇 人武部建设 104
第一章 组织建设 105
第一节 党员队伍建设 105
第二节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07
第二章 政治思想作风建设 113
第一节 政治理论教育 113
第二节 廉政建设 116
第三节 作风整顿 117
第三章 军事建设 120
第一节 军事训练 120
第二节 战备工作 123
第三节 正规化建设 125
第四章 基层人武部建设 128
第五篇 民兵 134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34
第一节 初建阶段 134
第二节 整顿提高阶段 135
第三节 “极左”路线干扰阶段 136
第四节 调整改革阶段 137
第二章 民兵组织 143
第一节 民兵编组 143
第二节 民兵条件 144
第三节 民兵分类 145
第四节 民兵干部 146
第五节 民兵组织整顿 147
第三章 政治教育 151
第一节 教育内容 151
第二节 教育形式与方法 154
第四章 军事训练 156
第五章 武器装备管理 161
第六章 参建参治 165
第一节 狩猎护仓 165
第二节 维护社会治安 165
第三节 救灾抢险 167
第四节 参加经济建设 169
第五节 发展生产 172
第六篇 党管武装 国防动员 175
第一章 党管武装 175
第一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175
第二节 党管武装制度 176
第三节 党管武装工作举要 177
第二章 国防动员 18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0
第二节 国民经济动员 181
第三节 交通战备动员 184
第四节 全民国防教育 185
第五节 学生军事训练 188
第四章 人民防空 191
第一节 机构 191
第二节 人防工程 192
第三节 防空袭预案 193
第四节 防空专业队伍 194
第七篇 战事记略 196
吴三桂部犯境 196
刘代伟聚众起义 196
太平军三克县城 196
天地会军攻克永兴 197
徐清华起义 197
曹贤玉起义 197
吴大洞起义 197
何苟生起义 197
刘重起义 198
板梁暴动 198
攻克永兴县城 198
油榨圩平叛歼敌 199
泥江峡阻击战 199
四月冲团 200
攻打塘门口 200
六月暴动 200
三叉岭遭遇战 201
大岭抗敌 201
袭击驻五春堂日军 201
伏击日军汽车队 201
攻打驻城日军 201
袭击日寇宪兵队 202
枫树脚杀敌 202
永乐江遭遇战 202
袭击金安乡公所 202
解放永兴县城 203
大布江战斗 203
剿匪斗争 203
第八篇 人物 205
一、人物传 205
二、人物简介 236
三、人物表 239
附录 255
一、文献资料 255
(一)文件、布告 255
(二)名人专记 257
(三)回忆录 269
二、艺文选辑 274
三、军事纪念地 276
(一)遗址、旧址 276
(二)纪念馆故居 276
(三)纪念碑(亭、塔、园) 276
(四)陵园、墓葬 276
后记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