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高级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维民主编;王凯全等撰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646746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十二章对燃烧、爆炸预爆震、防火防爆、电气安装等与石油化工生产密切相关的安全技术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石化企业基本建设安全技术设计也作了全面论述。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关于安全的基本认识 1

一、安全 1

二、安全科学 2

三、系统安全 3

四、系统安全工程 3

第二节 人类对安全生产的追求 3

一、劳动安全生产立法 3

二、安全管理的发展和“安全第一”的确立 4

三、安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5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危险性 6

一、发展中的石油化工工业 6

第三节 石油化工工业与安全生产 6

三、安全生产工作是石油化工工业首要的工作任务 7

第二章 燃烧 8

第一节 研究燃烧的目的 8

一、研究燃烧是为了防止燃烧 8

二、研究燃烧是为了利用燃烧 8

第二节 燃烧的条件及特性 8

一、燃烧极限(着火极限) 8

二、引燃、最小点火能 16

三、着火延滞期(诱导期) 20

四、闪点、着火点、自燃点及其相互关系 22

五、引火源 33

第十一章 事故树分析 34

一、活化能理论 37

第三节 燃烧机理 37

二、连锁反应(链反应)理论 38

三、过氧化物理论 42

第四节 火焰传播速度、燃烧速度与爆燃 44

一、连锁反应速度 44

二、火焰传播 45

三、燃烧速度 45

四、爆燃 54

第三章 爆炸与爆震 56

第一节 爆炸概述 56

一、爆炸的概念 56

二、爆炸机理 56

三、爆炸分类 57

四、工厂常见的爆炸类型 58

第二节 爆炸特性 60

一、化学爆炸三要素 60

二、燃烧、爆炸的转化 61

第三节 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 62

第四节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63

一、爆炸性混合物 63

二、爆炸极限 64

三、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64

四、可燃气体爆炸范围图 66

五、影响爆炸的因素 67

第五节 雾滴爆炸 71

二、点燃 72

一、雾滴的形成 72

三、雾滴燃烧特点 73

第六节 粉尘爆炸 74

一、粉尘爆炸的特殊性 74

二、可燃性粉尘的着火爆炸机理 75

三、粉尘爆炸的特征 75

四、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76

一、物理爆炸时破坏力的计算 77

第七节 爆炸破坏力的计算 77

二、化学爆炸 78

第八节 爆震 82

一、爆震的概念与成因 82

二、气体混合物中的正常爆炸 83

四、爆震性爆炸的特点 84

三、气体混合物的爆震性爆炸 84

五、爆震的条件 85

六、爆震的标准 86

第九节 烃类-空气爆震的工业状况 86

一、大型容器中的爆震 86

二、工业容器中的爆震 87

三、工业上的安全考虑 88

第四章 防火防爆 89

第一节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89

一、控制与消除火源 89

二、化学危险物的处理 91

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 93

四、爆炸灾害的预防对策及应急措施 95

一、灭火机理概述 96

第二节 灭火剂与灭火原理 96

二、灭火剂种类 97

第三节 烃类火灾的扑救 107

一、烃类火灾扑救的一般原则 108

二、液化石油气火灾的控制 110

三、浮顶油罐火灾的控制 111

四、原油罐火灾的控制 111

第五章 电气安全 115

第一节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供电 115

一、安全供电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特殊地位 115

二、影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供电的因素 115

三、搞好电气安全的措施 116

第二节 电气防火和防爆 117

一、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117

二、防火防爆措施 118

第三节 电气安全装置 120

一、概述 120

二、漏电保护装置 120

三、联锁装置和信号装置 124

一、接地的基本概念 127

第四节 接地技术 127

二、接地方式及基本要求 128

三、电气设备的接地 130

第一节 防雷技术 131

一、雷电的形成与危害 131

第六章 雷电与静电 131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133

三、雷电活动及雷击的选择性 133

四、现代防雷技术 135

一、静电基础 142

第二节 防静电技术 142

二、静电起电的种类 143

三、静电放电形式及其危害 147

四、烃类液体静电起电 149

五、液体静电的防护 154

六、工业粉体静电起电特点 165

第七章 安全技术设计 169

第一节 石油化工厂的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169

一、厂址选择 169

二、总平面布置 169

三、厂房结构 172

第二节 石油化工厂的电气安全设计 173

四、消防道路 173

一、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 173

二、工艺操作的安全控制 176

三、消除静电 179

第三节 石油化工厂的消防设计 179

一、消防站 179

二、消防给水 180

三、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 186

五、蒸汽灭火系统设计 191

四、灭火器 191

六、计算实例 193

第八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 196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6

一、可靠性与安全性 196

二、评定系统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197

三、常用失效分布 204

第二节 系统的可靠性 209

一、串联、并联、串并联和并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209

三、储备系统的可靠性 211

二、k/n表决系统的可靠性 211

四、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213

五、概率分解法 217

六、用联络矩阵求系统的路集 218

第三节 可修复的系统 219

一、可用度与维修度 219

二、预防维修模型及其维修周期的确定 220

三、事后维修系统模型 222

四、定期检修模型中的可用度计算 224

一、传统的安全系数 225

第四节 安全系数与可靠性 225

二、应力强度干涉理论 226

三、基于统计分析的安全系数 230

第五节 人的可靠度 230

一、人的操作可靠度的计算公式 231

二、按人的行动过程确定人的操作可靠度 232

三、人体差错率预测法确定作业工序的可靠度 233

四、按人的意识水平确定人体可靠度 235

一、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236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236

五、电子装置人的操作可靠度的确定 236

第六节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236

第一节 石化工业危险因素和事故分析 239

一、石油化学工业危险因素 239

第九章 事故分析与管理 239

二、石油化工生产事故演化过程 241

二、石油化工生产事故分析 242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243

一、事故因果联锁论 243

二、能量意外释放论 245

三、两类危险源致因论 246

一、事故作用连锁理论 248

第三节 事故分析理论 248

二、事故原点理论 253

三、事故分析技术 255

四、事故综合统计分析技术 261

第四节 事故管理 264

一、事故评价指标和等级 264

二、事故经济损失 266

三、事故频率与后果的关系 266

四、事故报告 267

第十章 系统安全工程 268

二、系统安全工程 268

第一节 系统安全与系统安全工程 268

一、系统安全 268

第二节 系统安全分析概述 269

一、安全检查表的种类 270

第三节 安全检查表 270

二、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271

三、安全检查表的功用 271

四、安全检查表示例 271

第四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 278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内容 278

三、危险性等级 279

四、危险性识别 279

五、危险性控制 279

二、危险性分析的步骤 279

六、予先危险性分析实例 280

第五节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281

一、分析步骤 281

二、故障等级 283

三、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实例 285

第六节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 285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286

二、分析程序 287

三、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实例 287

第七节 事件树分析 289

一、事件树的定性分析 289

二、事件树的定量分析 289

三、事件树分析实例 290

第八节 系统危险性评价概述 290

第九节 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291

一、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数 291

二、石化行业危险性评价 292

一、资料准备 293

二、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定性评价 293

第十节 日本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 293

三、定量评价 294

四、危险度等级、安全措施及人员配备 296

五、由事故的情报进行再评价 297

六、事故树、事件树的再评价 297

七、危险物质的分类及等级 297

一、评价程序 300

八、单元危险度分析实例 300

第十一节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300

三、单元危险度的初期评价 303

二、确定评价单元 303

四、单元危险度的最终评价 304

五、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实例 305

第十二节 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法 308

一、评价单元的确定 309

二、单元内的重要物质及其物质系数 309

三、单元危险性的初期评价 310

四、单元的补偿评价 324

六、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法实例 332

五、安全对策措施和评价结论 332

第十三节 系统危险控制 335

一、系统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335

二、预防事故发生的危险控制技术 335

三、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危险控制技术 338

四、应急工作和应急计划 339

三、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340

二、事故树分析图的功能 340

第一节 事故树分析的概念及功用 340

一、事故树分析的概念 340

四、事故树分析中应用的几个名词概念 341

第二节 定性分析 342

一、基本事件的状态和顶上事件的状态 342

二、最小割集 342

三、最小径集 345

四、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346

五、结构重要度 347

六、概率重要度分析 349

七、临界重要度 350

第三节 定量分析 351

一、定量分析的目的 351

二、定量分析的条件 351

三、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 351

第四节 事故树分析实例——催化裂化流程安全分析 356

一、事故树的建立 356

二、事故树分析 360

三、事故树分析结论 362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363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和定义 363

第十二章 安全人机工程 363

第一节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要 363

三、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现状 364

四、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365

第二节 人机系统 367

一、人机系统简介 367

二、人和机器的特征比较 367

三、人和机器的功能分配 369

四、人机系统的类型 369

二、人体的信息处理系统 370

第三节 人的信息传递与处理 370

一、信息的概念 370

三、影响人信息传递的主要因素 371

四、信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 374

第四节 视觉特点与视觉显示器 375

一、人的视觉特点 375

二、视觉显示器 376

一、人的听觉特点 377

二、听觉显示器 377

第五节 听觉特点与听觉显示器 377

第六节 触觉与触觉显示器 378

一、皮肤的感觉 378

二、触觉显示器 379

第七节 人体动作的输出与控制 379

一、人的活动特性与作用 379

二、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 380

三、脑力劳动与神经系统紧张作业时的生理变动特点 382

四、动作研究 383

一、人体各部分高低、长度、大小和重心 390

第八节 人体测量 390

二、肢体的活动范围 393

三、肢体的力的范围 394

四、反应速度和准确度 395

第九节 操纵器 396

一、操纵器的设计 396

二、操纵器的一致性 396

三、操纵器的形状和结构 397

四、操纵器的大小和排列位置 398

一、工作场所的设计 399

第十节 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 399

五、操纵器的驱动力 399

二、工作场所的合理布置 400

第十一节 作业环境中的温、湿度 401

一、温、湿度对安全的影响 401

二、生理热指标 402

三、热接触容许阈限值 403

四、人体的温度调节 404

五、舒适温度 405

一、照明对安全的影响 406

第十二节 作业环境中的照明 406

六、异常温度 406

二、采光的方式 407

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设计 407

第十三节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 417

一、链式分析法(连接分析法) 417

二、回顾性分析 419

第十四节 人失误及其控制 421

一、人失误的表现 421

二、人失误的影响因素 423

三、人失误的控制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