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看了《黑地狱》 1
统一战线与基本工作——在“文协分会”欢迎席上报告 3
公式主义的克服 7
文化上的分工合作 10
谈“深入民间” 14
抗战与文艺 16
问题的两面观 21
谈抗战初期华南文化运动概况——一九三九年一月的讲话 26
新疆文化发展的展望 35
中国新文学运动 39
关于诗 46
为《新新疆进行曲》的公演告亲爱的观众 49
《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52
“五四”运动之检讨 57
关于《战斗》 71
在抗战中纪念鲁迅先生 73
诚恳的希望 77
由画展得到的几点重要意义 82
从《有眼与无眼》说起 84
通俗化、大众化与中国化 87
六大政策下的新文化 93
文化工作之现在与未来 100
演出了《新新疆万岁》以后 103
关于《新水浒》——一部利用旧形式的长篇小说 108
论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在延安各文艺小组会上演说 117
谈《水浒》 136
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 145
关于《呐喊》和《彷徨》——读书杂记 156
我的意见 160
一点小小的意见 162
喜悦和希望——读了《中国工人》的文学作品以后 165
今后文艺界的两件事 167
现实主义的道路——杂谈二十年来的中国文学 171
在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 174
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 182
关于小说中的人物 191
抗战期间中国文艺运动的发展 194
杂谈延安的戏剧 205
作家的主观与艺术的客观性(摘录) 210
文化近事有感 215
大题小解 218
如何加强我们的抗建文艺 222
悼许地山先生 230
如何缩短距离 235
《科学先生活捉小魔王的故事》 241
《刘明的苦闷》 243
征稿简约 245
研究鲁迅的必要 247
为了《雾重庆》的演出 250
从“九一八”十周年想到文学 252
论地山的小说 255
谈新疆各回教民族的文化工作 258
“最理想的人性”——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 261
研究·学习·并且发展他 267
为祖国珍重!——祝郭沫若先生五十寿辰 272
《菌儿自传》 275
《直入》和《刀笔》 276
编辑室(一——七) 278
谈技巧、生活、思想及其他 285
读《北京人》 297
仍是纪念面已 301
杂谈文学修养 304
大题小解 312
谈描写的技巧——大题小解之二 319
我对于《文阵》的意见 322
有意为之——谈如何收集题材 327
谈“人物描写” 333
“诗论”管窥 341
关于研究鲁迅的一点感想 350
序狱中记——《种子》 354
对逸千画展的感想 356
祝洪深先生 358
《文艺论文集》后记 360
记温涛木刻——香港之劫 361
谈副刊——并祝《新华日报》发刊五周年纪念 366
《祖国在呼唤》读后感 368
文艺杂谈 371
《白杨礼赞》自序 379
给他们什么? 381
“文协”五周年纪念感想 388
抗战以来文艺理论的发展——为“文协”五周年纪念作 392
认识与学习——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八日在中央文化会堂讲 400
《见闻杂记》后记 407
从思想到技巧 410
为了纪念不平等条约的取消——写作方面的零碎感想 416
新闻记者的文学修养——三月六日对重庆《时事新报》同人演讲 419
对抗战文艺第七年的期待 423
论大众语 425
一点零碎的意见 434
论所谓“生活的三度” 436
“爱读的书” 444
杂谈思想与技巧、学力与经验 450
关于《脱缰的马》 455
《新绿丛辑》旨趣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