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2
第一章 工业社会职业训练的起源 2
第一节 工业化以前的手工业训练 2
第二节 德国工业社会职业训练产生、发展的背景与基本线索 6
第三节 启蒙运动及其普通劳动教育的主张,工业学校运动的兴衰 11
第四节 教育理想主义与“人的教育” 17
第五节 早期的部分时间制学校:从星期日学校到进修学校 22
第二章 企业—学校职业训练体系的形成 32
第一节 国家和私人企业中职业训练的改组及训练工场的出现 34
第二节 部分时间制学校职能的改变——从进修学校到(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 38
第三节 企业—学校训练体系稳固化 42
第三章 全时制职业学校的产生及历史沿革 46
第一节 最初的全时制职业学校 46
第二节 学历资格的授予及其功能 55
第二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70
第四章 战后联邦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 70
第一节 在废墟上重建职业教育体系 70
第二节 继承职业教育传统 75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的职业教育政策 77
第四节 职业教育立法 80
第五节 战后全时制职业学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91
第五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涉及职业教育的几项重大改革 96
第一节 《教育结构计划》与六七十年代总体教育结构改革 97
第二节 综合学校的建立 101
第三节 《波恩协定》与完全中学高级阶段改革 110
第四节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改革尝试——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综合高中模式实验 117
第六章 统一后的联邦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36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137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141
第三节 职业教育学校及其分类 144
第四节 训练工场 159
第五节 各种训练体系 160
第六节 职业教育体系与各类普通中学的衔接 161
第七章 职业教育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 168
第一节 职业预备教育 168
第二节 职业基础教育 174
第三节 职业专业教育 178
第八章 双重职业训练体系 183
第一节 “双重职业训练体系”的结构 183
第二节 “双重职业训练体系”的法律基础 185
第三节 “双重职业训练体系”中的训练场所 187
第四节 训练员 188
第五节 “双重职业训练体系”中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190
第六节 “双重职业训练体系”中的考试 193
第九章 联邦德国高等专科学校 195
第一节 高等专科学校的产生及其发展 195
第二节 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点 206
第三节 高等专科学校的前景 213
第三编 民主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及两德统一后新五州的发展与改革 216
第十章 民主德国学制结构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概述 216
第一节 苏占区反法西斯民主改革的开始 217
第二节 《关于学校民主化法律》的颁布与以八年制基础学校为核心的统一学制的建立 218
第三节 战后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 219
第四节 学校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十年制中学 221
第五节 颁布《关于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法律》,发展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224
第六节 调整十年制中学与扩展中学的结构 226
第十一章 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体系 228
第一节 管理结构 228
第二节 职业培训的经费 233
第三节 计划工作 235
第四节 国家职业教育文件 237
第一节 调整职业教育结构 239
第十二章 职业教育组织与内容的发展 239
第二节 改革职业训练内容 242
第三节 职业训练的合理化——基本职业和基础学科的采用 246
第十三章 综合技术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 253
第一节 关于实施综合技术教育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具体设想 254
第二节 综合技术教学的“重新综合技术化”与“非职业化” 257
第三节 综合技术教学结构的发展 259
第四节 职业指导 266
第十四章 专科学校与工程师学校教育 268
第一节 历史发展 268
第二节 专科学校训练的课程结构 276
第十五章 职业实践训练中的学徒、教师与训练人员 284
第一节 训练关系与学徒生活 284
第二节 训练人员 288
第三节 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及职业实践训练中的训练人员的培养 289
第十六章 东西德统一后新五州的发展与改革 292
第一节 第一阶段改革 293
第二节 第二阶段改革 294
第三节 初始发展阶段中的新五州职业教育带来的困扰 297
余论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