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快乐 走向对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启泉,张华文库主编;(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4130958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左藤学教授的代表作三部曲之一。作者以“学习”为主题,从“学习理论的探究”,“作为实践的学习”,“教育话语的解构”,“走向学习的共同体”等4个部分,全面、系统、完整地分析和论述了现代学校教育特别是课程设置的诸般弊病,阐明了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儿童所需要的快乐的学习。这种快乐的学习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以及共同体的对话之中。“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不仅引导我们从独白的世界走向对话的世界,而且借助这种对话性的、合作性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构筑起“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而基于“学习共同体”构想的学校改革作为一种“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形成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

目录 3

中译本序 3

第一编 学习理论的探究 3

1.绪论:追寻学习的快乐 3

一、引言 3

二、学习的传统(之一):“修炼”的传统 5

三、学习的传统(之二):“对话”的传统 10

四、从“勉强”到“学习” 16

五、学习的被动式能动性 20

2.建构学习的对话性实践 23

一、拷问“学习”的传统:问题的设定 23

二、丧失了的学习——经验与意义的失落 25

三、学习的社会性——意义的建构与共享 35

四、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重建世界、重建自身与重建伙伴 38

五、学习中的“模仿”与“创造”——寻求“学习”的复兴 44

六、作为“对话性他者”的教师——创造新的学习 46

3.学习论批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51

一、问题的设定 51

二、建构主义学习论:意义与关联的建构 53

三、意义的社会建构与沟通 63

四、以“工具”与“人”为媒介的学习 65

五、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经验的复活 67

六、不断分化的学习主体 72

4.学校:学习的场所——现代学校的对话 77

一、迷惘的学校 77

二、探讨最近未来的学校构想:改革蓝图的类型 80

三、非学校化方略的再审视 87

四、从内部变革学校:改革的多样形态 98

五、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 101

六、学习共同体的制度上的条件 105

【补论】寻求教师的自律性协作 109

一、引言:重新审视“课程” 117

5.学习的文化领域——重建课程 117

二、学习的两种课程模型:“阶梯型”与“登山型” 118

三、“通识(普通)教育”的课题——民主主义的传统 123

四、共同教养的公共领域:课题与内容的构成 126

五、结语 129

第二编 作为实践的学习 129

6.教育实践辨析 133

一、教育学与教育实践 133

二、实践性探究:意义与关系的审视 137

三、教育实践的两种样式 145

四、如何进行研究 148

7.与语言相遇——经验与纽带的创造 153

一、与故事相遇 153

二、创造语言之时刻 155

三、寻找语言与寻找自己 157

四、语言的经验和纽带——迈向实践的指标 158

一、创造的由来 165

8.从表现的教育到表现者的教育 165

二、拷问“自我表现”的紧箍咒 166

三、“表现的教育”与“表现者的教育” 170

四、“模仿”与“创造”——走向作为存在之轨迹的“学习” 173

9.数学教育的危机与课程 177

一、解体的危机 177

二、数学的政治学 179

三、超越常识性的理论 182

四、从独白的数学走向对话的数学 185

10.关心与矫治的教育 189

一、走向关心的教育 189

二、关心教育论 191

三、在关心中矫治 193

四、重建关系 195

第三编 教育话语的解构 195

11.实践性思维中的心理学 201

一、问题设定 201

二、教育实践与心理学的背景 203

三、理论与实践的三种关系: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210

四、“实践之中的理论”的三种状态 216

五、田野作业的课题 221

六、走向行动研究 225

【补论】教育心理学的超心理学 230

12.历史认识与心理学 235

一、引言 235

二、心理学中的时间观念 236

三、文化·社会·历史的心理学 241

四、识记与回忆的心理学 244

五、生活经历的心理学 246

六、课题与展望 248

13.公众与教育——战后民主主义与杜威 253

一、战后的日本社会与杜威 253

二、“公众”与“共同体”的缺失 255

三、构成“公众”的成分 258

四、课题与展望 261

14.性别与课程 263

一、引言:性别特征与近代教育 263

二、课程 268

三、关心 271

四、再生产的身份 274

15.赠与、再分配、交换的教育关系——交往的经济构造 279

一、问题的构图 280

二、赠与的教育关系 282

三、互酬、再分配、交换的关系 285

四、学力:货币的隐喻 291

五、一个神话:自律的、合理的个人 293

六、关注教育交往的多层构造 296

第四编 构筑学习的共同体 296

16.逃避学习的儿童 303

一、渲染的危机与忽略的实态 303

二、危机的实态:逃避“学习” 307

三、学力低下的真相 310

四、“勉强”时代告终:东亚型教育的终结 315

五、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失败 322

六、从“勉强”到“学习” 331

17.新型公共圈的缔造——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337

一、何谓学校的危机? 337

二、两种体制的崩溃 338

三、缔造公共圈的构想力 340

18.改变教室的空间 343

一、引人入胜的空间 343

二、依傍时间和场所 344

三、从住所到学舍 346

19.学校建筑的评价轴——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 349

一、引言 349

二、五个评价轴的基本视点 350

三、对于今后的期待 354

20.教育·春夏秋冬 355

21.儿童的时间 365

22.阅读10册教育书籍 369

一、阅读所生成的“自我”与“历史” 370

二、清除了“学校气味”的学校 371

三、从儿童的丧失到儿童的再发现 373

23.构筑共生的关系——超越现代的市民社会与教育 377

24.从个体的伫立到学习的共同体 381

一、他者的丧失 381

二、教师的现实的姿态 382

三、“学习共同体”再考 383

四、发现固有名词 386

25.走向学校的再生——余音绕梁,创意未来 389

一、余音绕梁 389

二、与家长、市民一起建设的学校 393

三、以市教育委员会为中心的改革 396

译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