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
第一章 基础实验指导 1
第一节 实验指导说明 1
一、实验必备物品 1
二、实验要求 1
三、生物绘图注意事项 1
目录 1
三、材料与用具 2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四、操作方法及观察内容 2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内容 2
第二节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生物绘图、细胞的形态结构观察 2
(二)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要求 7
(三)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9
五、作业 10
第三节 原生动物门——眼虫、草履虫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观察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Ehrenberg) 11
(一)观察眼虫(Euglena) 11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11
二、材料与用具 11
四、作业 12
第四节 腔肠动物门——水螅 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材料与用具 12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12
四、示教标本 13
五、作业 13
(一)涡虫(Dugesia) 14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14
二、材料与用具 14
一、实验目的 14
第五节 扁形动物门——涡虫、华枝睾吸虫 14
(二)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15
四、示教标本 16
五、作业 16
第六节 原腔动物门——人蛔虫和环节动物门——环毛蚓、沙蚕 16
一、实验目的 16
二、材料与用具 16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17
(一)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17
(二)环毛蚓(Pheretima)、沙蚕(Nereis) 18
一、实验目的 21
第七节 软体动物门——菲律宾蛤仔、乌贼 21
四、示教标本 21
五、作业 21
二、材料与用具 22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22
(一)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22
(二)乌贼(Sepia) 25
四、示教标本 29
五、作业 29
第八节 节肢动物门——对虾 29
一、实验目的 29
二、材料与用具 29
(一)外形 30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30
(二)内部器官 31
(三)解剖方法 32
四、甲壳纲沼虾属与长臂虾属的比较 33
五、示教标本 33
六、作业 34
第九节 棘皮动物门——海胆 34
一、实验目的 34
二、材料与用具 34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34
(一)外部形态 34
(二)内部构造 35
(三)其他常见的棘皮动物 37
四、作业 38
第十节 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附:尾索动物——柄海鞘) 38
一、实验目的 38
二、材料与用具 38
三、实验内容 39
四、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39
五、示教标本 41
第十一节 两栖纲——蟾蜍以及两栖纲分类 41
一、实验目的 41
(一)外形观察 42
(二)内部解剖 42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42
二、材料与用具 42
(三)两栖纲分类 49
四、作业 51
第十二节 爬行纲——鳖 51
一、实验目的 51
二、材料与用具 51
三、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51
(一)外部特征 51
(二)解剖方法 52
(三)内部构造 52
四、操作方法与观察内容 61
三、材料与用具 61
(一)家鸽骨骼系统的观察 61
一、实验目的 61
第十三节 鸟纲——家鸽的骨骼观察及内部解剖(附:家鸡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61
二、实验内容 61
(二)家鸽的内部解剖 63
附: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67
第十四节 哺乳纲——小白鼠、家兔 71
一、实验目的 71
二、材料与用具 71
三、观察内容 71
四、操作方法 71
(一)小白鼠(Mus musculus)的解剖 71
(二)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的骨骼观察 74
主要参考文献 77
五、示教标本 77
六、作业 77
第二章 综合性应用实验指导(无脊椎动物海滨教学实习) 78
第一节 海洋环境及活动规律 78
一、海洋环境 78
(一)海洋环境的划分 78
(二)海水温度 78
(三)海水盐度 79
(四)海水中的营养物质 79
二、潮汐活动规律 79
(一)潮汐活动产生的原因 79
三、潮间带的划分 80
(二)大潮与小潮 80
第二节 海产无脊椎动物主要生态类群 81
一、海产无脊椎动物的生态类群 81
(一)沿岸常见动物 81
(二)沙岸及泥沙岸营埋栖或穴居生活的常见动物 84
(三)沿岸营浮游生活的水母类和头足类的主要种类 84
二、海产无脊椎动物标本的保存处理方法 103
(一)不经麻醉,直接杀死保存的动物 103
(二)先经麻醉,然后固定保存的动物 103
第三节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 104
一、底栖动物的分类 104
三、调查方法 105
二、调查内容 105
四、样品采集 106
五、处理方法 106
六、标本处理和保存 107
七、采样记录和登记 108
八、标本归类和采集工具保养 108
九、室内标本处理 108
十、资料整理 109
第四节 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生态调查 112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113
二、野外调查 113
三、生物样品的淘洗与预处理 114
四、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保存 115
第五节 近岸贝类养殖筏区污损生物类群的调查 120
二、采集样品的工具和设备 121
三、标本的处理和保存 121
一、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121
四、标本室内处理 122
五、资料整理 122
主要参考文献 126
第三章 研究(设计)型实验指导 127
第一节 双壳贝类的代谢研究 127
一、实验目的 127
二、基本原理 127
四、主要实验条件的控制与参数测定 128
五、实验基本要求 128
三、实验材料 128
六、讨论 129
主要参考文献 129
第二节 双壳贝类的同化效率和能量收支 129
一、实验目的 129
二、基本原理 129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31
四、实验方法和参数测定 132
五、实验基本要求 132
主要参考文献 133
第三节 逻辑斯谛模型和动态模型在种群增长中的应用 134
一、实验目的 134
二、基本原理 134
主要参考文献 138
五、讨论 138
三、实验材料 138
四、实验基本要求 138
第四节 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系统分析 139
一、实验目的 139
二、基本原理 139
三、实验材料 141
四、实验基本要求 141
主要参考文献 142
第五节 底栖端足类的生物检测 142
一、实验目的 142
二、说明 143
三、受试生物种的选择 143
四、受试生物的采集和培养 146
五、参考选题 147
六、讨论 148
主要参考文献 148
第六节 温度对底栖端足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149
一、实验目的 149
二、基本原理 149
三、实验材料和容器 151
四、实验设计 151
五、实验条件控制和参数测定 151
六、讨论 152
主要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