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中国古代语言学萌芽时期 1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语言学说 2
一 《论语》的语言学说 2
二 道家的语言学说 3
三 公孙龙子的语言学说 5
四 荀子的语言学说 6
五 《墨经》的语言观 8
一 名书和名物释义 9
第二节 名书和名书《尔雅》 9
二 《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11
三 《尔雅》的内容和知识结构 12
四 《尔雅》的条例和释义方法 14
五 《尔雅》的作用 19
第二章 两汉:中国古代语言学以训诂为主的奠基时期 21
第一节 汉代的文字学和词义学巨著《说文解字》 23
一 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 23
二 “以形立训”的释义方法 27
三 文献的比证和词典义的概括 31
四 以活语言为证解释词义 32
五 《说文》对音义关系的处理 34
六 《说文》的作用 41
第二节 汉代的方言学奠基之作《方言》 44
一 扬雄和他的《方言》 45
二 《方言》的内容和体例 47
三 《方言》的作用 51
第三节 汉代探索语源的著作《释名》 53
一 刘熙和他的《释名》 54
二 《释名》的训释特点 55
三 《释名》的作用 58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语言学以语音研究为主线发展的准备时期 62
第一节 反切是语言学史上的重大创造 64
一 佛教文化和反切 64
二 佛教文化和四声 67
第二节 早期韵书 69
第三节 词义学和文字学 73
一 汉魏词义府《广雅》 73
二 集补《说文》漏略的巨著《字林》 76
三 我国第一部楷书字书《玉篇》 78
四 总汇经典音义的《经典释文》 82
第四章 隋唐宋:中国古代语言学以语音研究为主线发展的成熟时期 86
第一节 集大成的韵书之祖《切韵》 87
一 陆法言和他的《切韵》 87
二 从本论看《切韵》 90
三 从史实看《切韵》 93
第二节 《切韵》系的其他韵书 96
一 反映宋代中期实际语音的《集韵》 96
二 以等韵改造旧韵的《改并五音集韵》 98
三 按实际语音合并旧韵而得的平水韵 101
第三节 等韵学的兴起 102
一 等韵的起源 102
二 早期的等韵图 105
三 历史语音学范畴呼、等、转的提出 108
第四节 唐宋古音学的萌芽 112
第五节 唐宋文字学 117
一 唐宋的正字法研究 117
二 唐宋的《说文》之学 122
一 三部佛典音义书 128
第六节 唐宋的辞书 128
二 宋贾昌朝《群经音辨》 133
三 《尔雅》派辞书《埤雅》和《尔雅翼》 137
四 广收敦煌写本俗体字的《龙龛手鉴》 140
五 宋代《说文》派大型字书《类篇》 142
第五章 元明:中国古代语言学以语音研究为主线发展的创新时期 145
第一节 划时代的语音史著作《中原音韵》 147
一 周德清和他的《中原音韵》 147
二 《中原音韵》的音系 148
三 关于“入派三声” 151
四 《中原音韵》的作用和影响 154
第二节 《中原音韵》系的其他韵书 159
一 建构中原雅音的《洪武正韵》 159
二 写有早梅诗的《韵略易通》 162
三 把韵书作为识字课本的《韵略汇通》 163
第三节 元明等韵学的发展 165
一 继承中古韵书和早期等韵传统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165
二 表现读书音的《字学元元》 167
三 尝试用四呼统摄声韵的《韵表》 169
四 用呼表达的等韵图《韵法直图》和《韵法横图》 171
第四节 明代的古音学 175
一 杨慎的“古音转注说” 175
二 焦竑和陈第的古音学思想 177
第五节 元明的文字学 180
一 开拓《说文》研究新路的《六书故》 180
二 赵宧光对“六书”和《说文》谐声的探索 184
第六节 明代的辞书 187
一 更新《说文》体例的辞书《字汇》和《正字通》 187
二 方以智和他的《通雅》 191
三 明代的俗语词辞书 199
第七节 元代的修辞派语法著作《助语辞》及其他 205
一 卢以纬和他的《语助》 205
二 《助语辞》对文法的研究 207
三 《助语辞》研究文法的主要方法 209
四 元明其他有关语法问题的论述 212
第六章 清代: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全面兴盛和高峰时期 216
第一节 清代的古音学 223
一 顾炎武的古音学 223
二 江永的古音学 226
三 段玉裁的古音学 228
四 戴震的古音学 233
五 孔广森的古音学 236
六 王念孙的古音学 237
七 江有诰的古音学 239
八 清代的上古韵部研究和钱大昕的上古声母研究 243
第二节 清代的今音学 249
第三节 清代的等韵学 256
一 清初两本性质相同的等韵书《等音》和《声位》 256
二 潘耒的《类音》 258
三 《康熙字典》前面的等韵图 261
四 江永的普及性读物《音学辨微》 263
五 以粗细对待分立声、韵的《李氏音鉴》 266
六 析理精微和语音骨架严整的劳乃宣《等韵一得》 268
第四节 清代的词源学 271
一 戴震的词源学思想 271
二 和《尔雅》有关的词源学著作《果裸转语记》 276
三 王念孙受《尔雅》启发的未完成著作《释大》 279
四 阮元寻找复音节同源词的《释门》 281
五 段玉裁《说文注》中的词源学 282
第五节 清代的语义学 283
一 清人的《尔雅》研究 284
二 郝懿行的《尔雅义疏》 286
三 戴震《方言疏证》的词义学成就 289
四 王念孙父子的语义学成就 292
五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语义学 296
六 清代的俗语词研究 302
第六节 清代的文字学 312
一 体大思精的《说文段注》 313
二 启许书奥旨的《说文释例》 316
三 引据丰富的《说文义证》 318
四 重在研究转注和假借的《说文通训定声》 320
五 开近世古文字研究风气的《说文古籀补》 322
六 创偏旁分析以识甲文的《契文举例》和《名原》 323
第七节 清代的语法研究 327
一 袁仁林《虚字说》 327
二 刘淇《助字辨略》 329
三 王引之《经传释词》 332
四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338
第七章 《马氏文通》至建国前:近现代语言学的引进和兴起时期 342
第一节 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344
一 以模仿和变古为科学思路的《马氏文通》 345
二 在结构主义影响下革新阶段的语法研究 351
第二节 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法论的建树 357
一 普通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相结合的《国语学草创》 357
二 在语法理论上有重要建树的《国文法草创》 361
三 在语法研究方法学上有重要建树的《国文法之研究》 364
四 文法革新讨论和方光焘的早年语法理论 368
一 高本汉的历史语言学说和成就 374
第三节 历史语言学和新发展 374
二 以拟测上古音值为目的的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 385
三 以李方桂为代表的上古主元音的构拟 387
四 陆志韦对上古介音的构拟和重纽问题的提出 391
五 晚近学者对古声纽和古韵分部的再研究 396
六 吕叔湘关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 400
第四节 描写语言学的兴起 404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对现代语文新潮的影响 412
后记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