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
上篇:贫乏文化的经济迷思 11
(一)垄断还是自由? 12
资本主义的文化经济学 12
香港是自由贸易的天堂? 15
超市大战 深化垄断 17
金融市场和投资基金的垄断与排拒 20
反竞争的「积极不干预」 25
(二)科技工业的迷思 29
科技决定论的迷思 29
科技地产的免费午餐 32
工业化的迷思 35
创意工业的文化经济 38
否思余闲工业 41
(三)扼杀余闲的旅游工业 41
兴建迪士尼的社会成本 46
旅游的文化经济 48
中篇:经济学思维的文化偏见 55
(一)消费社会的贫穷 56
愈增长 愈快乐? 56
负资产阶级的贫穷 59
消费社会中的贫穷和失业 62
贫穷源于文化偏见 64
(二)谴责受害者的修辞学 68
赶小贩削综缓的修辞学 68
碌爆卡 谁之过? 71
谁多劳?谁多得? 74
失业者的工作伦理 76
施政报告的经济偏见 80
(三)经济学的文化偏见 80
审计报告和报道的偏见 82
世界竞争力排名游戏 84
「人力资本」的文化权力 87
经济发展论述的性别歧视 90
下篇:寻找新的文化经济 95
(一)危中之机 96
香港的危机是甚么? 96
困局源自狭隘的商业视野 99
财政赤字的源头:劫贫济富的财经政策 102
销售税劫贫济富 105
经济危机的三种回应 107
重建经济 化危为「机」 110
没有增长的发展 114
(二)他山之石 114
生产合作社——另类跨国企业? 122
消费合作社——欧洲和日本经验 128
共享工作、另类就业——欧洲等地的经验 133
(三)抛砖引玉 145
社会平等与「可持续发展」 145
对症下药 还富于民 147
公平分配 振兴经济 150
解决妇女失业问题 153
增加低收入工种的薪金 155
应该减谁的薪? 157
减少工时 共享工作 160
为小贩创造生机 163
另类金融的安排 166
非典型的文化经济生活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