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与传输控制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贺贵明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7043874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讨论当前多媒体技术领域极度关注并代表发展方向的基于内容处理技术。全书分二部分: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技术,视频流传控制技术。

目录 1

第一部分 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 1

第一章 基于内容处理概述 2

1.1 信息与内容 2

1.1.1 基于内容处理的优越性 2

1.1.2 视频内容的表示 3

1.2 基于内容编码概述 4

1.2.1 功能特点[2][3] 4

1.2.3 基于内容编码的体系结构…[1][4] 5

1.2.2 MPEG-4编码特点 5

1.2.4 基于内容处理的逻辑层次[5] 7

1.3 编码终端层次结构[11][13] 8

1.4 传送多媒体集成框架DMIF[13] 9

1.4.1 DMIF参考体系结构 9

1.4.2 DMIF应用接口(DAI) 10

1.4.3 DMIF信令协议 11

1.4.4 基于DMIF的媒体内容传送 11

第二章 视频对象分割 14

2.1 视频分割技术基础 14

2.1.1 视频分割概述 14

2.1.2 图像预处理技术 17

2.1.3 基于边缘的分割[23] 21

2.1.4 基于区域的分割[51][75] 31

2.1.5 基于像素聚类的分割 36

2.1.6 基于运动的分割[73][51] 40

2.2 视频对象提取技术 45

2.2.1 视频活动对象提取[32] 47

2.2.2 基于边缘检测的视频对象提取 55

2.3 基于颜色的对象提取 74

2.3.1 图像中的彩色信息 74

2.3.2 颜色区域分割 77

2.3.3 基于颜色的人脸检测[31] 78

第三章 视频对象形状编码 82

3.1 形状编码概述 82

3.1.1 关于对象的形状 82

3.1.2 形状编码的作用和影响 83

3.2 形状编码原理 84

3.2.1 位图形状编码 84

3.2.2 数学形态学算法[12][23] 89

3.2.3 轮廓形状编码 91

3.3 形状编码的实施 100

4.1 纹理编码概念 106

第四章 对象的纹理编码 106

4.2 纹理编码原理 107

4.2.1 变换压缩概述 107

4.2.2 变换的快速计算 109

4.2.3 离散余弦变换DCT 111

4.2.4 为节省变换的措施 121

4.3 纹理编码技术 122

4.3.1 背景纹理编码 122

4.3.2 任意形状区域的纹理编码 123

4.3.3 形状自适应DCT算法 124

4.3.4 视频对象VOP纹理编码流程 128

4.3.5 纹理分层编码 129

4.4 量化编码 135

4.4.1 量化原理 135

4.4.2 常用量化表 141

4.4.3 量化编码实施 150

4.4.4 量化与方块效应 153

4.4.5 量化与码率控制…………………………………-- 156

4.5 变长编码(VLC)技术 158

4.5.1 哈夫曼(Huffman)编码 158

4.5.2 行程编码(RLC) 158

4.5.3 MPEG-4中的可变长编码 159

4.6 视频内容可扩展分层编码 161

4.6.1 分层扩展性编码应用需求 162

4.6.2 分层可扩展性编码的分类 162

4.6.3 精细的可扩展性分层编码 164

4.6.4 改进的精细可扩展性编码 167

4.6.5 渐进的精细可扩展编码 169

第五章 对象运动编码 172

5.1 常规方块运动编码 172

5.1.1 运动编码概述 172

5.1.2 传统基于块的运动估计算法 173

5.2 面向对象的运动编码原理 177

5.2.1 重复填充技术 178

5.2.2 运动检测 179

5.2.3 整像素搜索 179

5.2.4 半像素搜索 184

5.2.5 考虑对象运动的搜索 188

第六章 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程序结构 189

6.1 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参数 189

6.1.1 VO和VOL 189

6.1.2 VOP 190

6.2.1 基本层VOP编码主流程图 191

6.2.2 INTRA MB纹理编码 191

6.2 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主要流程 191

6.2.3 INTER MB纹理编码 193

6.2.4 MB Binary Shape编码 195

6.3 码流示例 195

6.3.1 视觉对象层 195

6.3.2 视频对象平面 196

6.3.3 宏块层 196

第二部分 视频流传输QoS控制技术 198

7.1 几种传输协议的控制措施 201

7.1.1 IPV4协议的控制方式[47][43] 201

第七章 基本网络协议对传输的控制 201

7.1.2 IPV6协议及其控制措施[47] 203

7.1.3 TCP协议控制方式[42][46] 210

7.1.4 UDP协议及控制方式 215

7.1.5 RTP、RTCP协议及控制方式[18][48][49] 217

7.1.6 实时流协议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al)[9][18] 219

7.2 多媒体IP组播的实现[18] 222

7.2.1 组播分布树 223

7.2.2 MPLS中的IP组播 225

7.2.3 组播TCP(MTCP-Multieast TCP) 227

8.1 Qos的定义及相关参数 228

第八章 网络设备支持的QoS控制技术 228

8.2 尽力而为(Best Effort)模式[47][48][76] 229

8.3 集成服务与资源预留模型[47][46] 229

8.4 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76] 231

8.4.1 区分服务体系结构[47] 231

8.4.2 边缘路由器中的业务量调整单元 233

8.4.3 DSCP和每一跳行为方式组 234

8.4.4 PHB与编码点的映射 235

8.5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E47][76] 236

8.5.1 MPLS概述 236

8.5.2 MPLS工作原理[47] 238

8.5.3 MPLS流量工程[47] 242

8.5.4 MPLS Diff-Serv解决方案 254

8.5.5 改进MPLS Diff-Serv解决方案 255

第九章 应用层QoS控制技术 259

9.1 基于TCP友好方式的控制技术[18][24] 259

9.1.1 TCP-Friendly协议[18] 259

9.1.2 基于模型的TCP友好速率控制协议TFRCP 263

9.2 基于终端的拥塞控制技术 264

9.2.1 码率控制技术[11][22] 264

9.2.2 码率整形技术 267

9.3.1 传输层差错控制[11] 268

9.3 高层差错控制技术 268

9.3.2 基于编码的差错恢复技术[10][11][18] 269

9.3.3 解码器错误隐藏技术[15][18] 272

9.3.4 编、解码结合的差错控制方法[15][22] 273

第十章 基于因特网的视频内容传输[19][17] 275

10.1 视频内容基于因特网传输概述 275

10.1.1 视频内容基于因特网传输体系 275

10.1.2 传输协议 277

10.1.3 系统的反馈控制 278

10.2 视频发送端的编码结构 279

10.2.2 视频数据打包算法 280

lO.2.1 编码模式选择 280

10.3 自适应数据率控制编码 281

10.3.1 ARC的二次R-D模式 282

10.3.2 初始化阶段的工作 283

lO.3.3 预编码阶段的工作 283

10.3.4 编码阶段 284

10.3.5 编码后的处理工作 285

10.4 基于RTCP的端一端反馈控制 286

10.5 接收端解码 287

10.5.1 视频解码整体功能结构 287

10.6 传输信道模型探测 288

10.5.2 解码错误隐藏 288

附录实时流协议[9] 290

1 简介 290

2 符号约定 296

3 协议相关参数(Protocol Parameters) 297

4 RTSP消息(RTSP Message) 300

5 一般头字段(General Header Fields) 301

6 请求(Request) 301

7 应答 302

8 实体(Entity) 306

9 连接(Connections) 307

10 方法(Method)定义 308

11 状态码(status Code)的定义 317

12 头域的定义 319

13 Caching 332

14 例子 333

15 语法 341

16 安全考虑 342

附录A RTSP协议状态机 344

附录B 用RTP进行交互 346

附录C 针对RTSP会话描述的SDP的使用 347

附录D 最小RTSP实现 350

参考文献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