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前景与基地建设 3
奋飞的轮台 中共轮台县委员会 3
杏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 于希志 7
开发产品特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李锋等 12
张掖地区仁用杏基地建设可行性 汪永洋 16
我国杏品种改良的方向与途径 吕增仁 20
对我国山杏生产大发展的探索 王浩杰等 25
美国加州西梅(欧洲李)及其在新疆的开发 林培钧等 28
果树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李玉晖等 33
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建设冀北、辽西山区杏基地 邢彦峰等 39
陕西省鲜杏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王长柱等 42
国内外杏研究最新进展 王玉柱等 44
加入WTO对我国李、杏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陆致成等 48
杏扁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韩建新 52
调查、考察报告 59
李资源对桃蚜虫田间抗性 赵密珍等 59
岚县仁用杏冻花、冻果的调查与分析 王志平等 62
对叶城县杏基地的建设 钱朝铭 65
李种质资源抗寒性调查 郁香荷等 68
试验研究 75
提高设施栽培大石早生李果实品质的初步研究 杨建民等 75
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李玉晖等 79
FA—旱地龙对仁用杏生长结果的影响 于继洲等 85
三种砧木对李树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周怀军等 90
高接二转子杏坐果率高的原因探析 赵锋等 96
叶位和叶质对李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于泽源等 99
抗寒红叶李杂种培育及后代特征 李锋等 103
仁用杏晚霜害及其防治技术 丁改秀等 106
杏疮痂病的防治 周士龙 112
朝鲜毛球蚧在杏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杜国新等 114
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王保明等 117
仁用杏坡地径流利用技术研究 高晋东等 122
我国杏属植物资源及其一些种和变种的核型研究 韩大鹏 127
中国杏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杨会侠 128
不同砧木对绥李3号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静茹等 129
李树流胶病病原菌寄主感病情况研究 刘琪等 132
不同类型沙地土壤环境差异及对仁用杏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慧涛等 135
品种引进及选育 143
极早熟杏新品系98-6选育初报 阎淑芝等 143
清水县的主要李属(R.Rrunus L.)植物资源 杨高 145
红色、硬肉、早熟杏品种——秦杏1号 王长柱等 147
山东省引进欧洲杏品种资源 王少敏等 150
山东杏树种质资源 张毅 154
山西五台县的野生果树资源 杨佩芳等 157
南方中海拔山地引种美国黑李试验初报 林钊华等 165
适宜陕西省发展的杏品种 王长柱等 167
杏优良品种引种初报 杨晓兰等 169
布朗李在淮河流域的引进及栽培 万家仁等 172
伊犁河谷西部引种大石早生李、黑宝石李观察初报 王光辉等 175
超仁杏选育报告 刘宁等 178
杏优良品种——木瓜杏 温林柱 181
杏保护地栽培技术 郁香荷 185
栽培技术与生产经验 185
凯特杏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王兴田等 189
风沙干旱地区大扁杏育苗技术 陈立军等 192
红袍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霍庆贞等 196
仁用杏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聂洪超等 199
甘肃的杏及其栽培 王发林等 203
涿鹿县仁用杏育苗嫁接方法——切腹接法 李战平 207
山东引进李品种资源及栽培技术 周广芳等 210
福建?树低产成因与对策 柯冠武 215
实现仁用杏高产稳产的六要素 张柏 219
亚美尼亚杏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田建保等 222
干旱地仁用杏树早春保水抗旱措施 张玉萍等 225
东方李在台湾高山的生长表现 陈中 227
果树抗寒生理及抗寒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沈洪波等 234
水分胁迫下李树活性氧代谢系统的研究 卜庆雁 241
芙蓉李贮藏保鲜与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 陈清西等 242
杏果的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郝义等 248
捷克的果树科研与生产 王玉栓等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