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孟学诠释史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俊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90270X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孟子学解释史为中心,分析中国诠释学的三种类型,并探讨历代思想家对孟子思想所提出的解释、批判、争辩及其隐含的思想史意义与诠释学内涵等。

简体字版序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 引言 1

目录 1

二 孟子学研究的回顾(一):哲学/观念史的进路 8

三 孟子学研究的回顾(二):历史/思想史的进路 34

四 孟学诠释史研究课题的展望 48

二 经典诠释者的历史性及其问题 56

第二章 孟学诠释史中的一般方法论问题 56

一 引言 56

三 问题意识的自主性及其性质 71

四 诠释的循环性:经典、诠释与诠释者 80

五 结论 87

第三章 荀子对孟子的批判——“思孟五行说”新解 90

一 问题之所在 90

二 “思孟五行说”中的“心”及其特质 95

三 “思孟五行说”中“道”的内在化 101

四 “思孟五行说”与中国古代的“联系性宇宙观”:“案往旧造说”新诠 105

五 结论 109

第四章 宋儒对孟子政治思想的争辩及其蕴涵的问题——以孟子对周王的态度为中心 111

一 引言 111

二 宋儒之孟子争议的引爆点 113

三 王霸之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125

四 君臣关系:相对性与绝对性之辨 136

五 宋儒的尊孔与“道”的新诠释及其颠覆性 150

六 结论 161

第五章 朱子对孟子知言养气说的诠释及其回响 166

一 引言 166

二 “知言”与“养气”的内涵及朱子诠释中所蕴涵的问题 170

三 从“穷理”、“知言”到“养气”:朱子对孟学的诠释 188

四 朱子对孟子知言养气说的解释所引起的回响 202

五 结论 220

第六章 王阳明思想中的孟子学 223

一 引言 223

二 王阳明思想中的孟子学 225

三 王阳明的孟子诠释学的特质 235

四 王阳明的孟子诠释学的“言后之意” 240

五 结论 248

第七章 黄宗羲对孟子心学的发挥 250

一 引言 250

二 孟子心学的特质及其内涵 255

三 黄宗羲解释孟子心学的基本立场:兼论其与帛书《五行篇》的对比 259

四 黄宗羲对朱子学的批判:以孟学解释为着眼点 268

五 结论 285

第八章 戴震的孟子学解释及其含义 291

一 引言 291

二 戴震孟子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292

三 戴震孟子学的护教学性质 308

四 戴震孟子学的方法论 316

五 结论 326

第九章 康有为对中西思想的调融——以《孟子微》为中心 327

一 引言 327

二 《孟子微》的著作背景及其基本立场 329

三 民主、自由与平等:中西思想在《孟子微》中的调融(一) 336

四 社会进化与经济发展:中西思想在《孟子微》中的调融(二) 350

五 《孟子微》在儒学思想史上的历史意义 359

六 作为政治学的诠释学:康有为释孟的诠释学含义 363

七 结论 366

第十章 当代儒家对孟子学的解释——以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为中心 369

一 引言 369

二 唐、牟、徐三先生的思想与治学:同调与异趣 371

三 孟子心性说的新解释:心学传统的现代诠释 378

四 孟子政治论的重读:人民主体性的建立 397

五 结论 403

第十一章 结论:兼论中国诠释学的特质 407

一 引言 407

二 孟子、《孟子》及其诠释者之间的辩证 408

三 中国诠释学的特质:以孟学解释史为中心 412

四 结论 420

附录 孟学诠释史论文献选编注释 423

参考书目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