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篇:19与20世纪之交的直隶社会 3
一.灾荒、社会变迁与流民 3
(一)1900年以前的直隶灾荒 3
(二)铁路修筑与社会变迁 12
(三)流民的流向与归宿 18
二.民间社团与秘密社会 27
(一)团练与联庄会 27
(二)民间武术团体 39
(三)秘密社会 47
(四)民间花会 58
(五)混混儿、水会 63
三.基督教在直隶的传播与分布 68
(一)天主教的传播与分布 69
(二)基督新教的传播与分布 83
(三)外国教会与直隶社会 91
四.中西文化差异 101
(一)直隶的政治、经济特色与西方文化的渗透 102
(二)燕赵文化的排他性与民教冲突 116
中篇: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兴衰 131
五.从直鲁边界到畿辅腹地——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31
(一)义和团运动在直鲁边界的兴起 131
(二)义和团运动向直隶中部的发展 142
六.从农村涌向城市——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全面高涨 163
(一)捣毁铁路交通线与抗击清军 163
(二)从农村涌向城市与城市的无政府状态 172
(三)宣战、挂号与“全民皆团”现象分析 180
七.直隶义和团的粮饷与武器筹措 193
(一)义和团的生活及所用武器之概况 193
(二)自备资斧与官民资助 196
(三)勒捐、抢劫及其他 207
(四)义和团筹措粮饷、武器之评价 217
八.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 225
(一)帝国主义发动瓜分中国的侵略战争 225
(二)直隶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 229
九.直隶义和团运动的终结 254
(一)义和团继续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54
(二)反对庚子赔款与景廷宾起义 265
(三)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团民的归宿 274
十.直隶义和团运动之特点评析 292
(一)运动发展的两个区域与四个阶段 292
(二)运动的若干特点评析 300
十一.清统治集团内的派别纷争及其心态 319
(一)抚团排外派的形成与得宠 319
下篇:直隶社会各阶层心态分析 319
(二)剿团和洋派的抗争斡旋 330
(三)两派心态差异的原因 339
十二.直隶地方官的对策与心态 350
(一)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时期的直隶地方官 350
(二)清廷抚团宣战后的直隶地方官 367
(三)北京沦陷后的直隶地方官 378
十三.直隶士绅与义和团运动 390
(一)19世纪末直隶士绅之状况 390
(二)士绅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及其心态 399
(三)义和团运动后期士绅态度的转变及其分化 413
十四.直隶基层社会团民与教民心态 424
(一)生存危机中的团民心态 425
(二)畸形社会中的教民心态 449
后记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