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吴义勤 1
批评:我的困惑和向往(代序) 1
第一辑 现象与批评 3
九十年代:大文学和话题之争 3
观念突破人物退隐 6
城市文学:精神的解构 8
知青文学:有多少写作前提 11
精品,经典 15
经典:谈什么和怎么谈 18
与王朔有关 23
历史能不能幽默 28
“马桥事件”与学风问题 31
留在主流文化的努力与代价 34
小说的本色和处境 37
致命的缺陷 43
诺贝尔文学奖:不为人知的闺怨 45
诺奖与中国情结 47
从网上看文坛 49
市场引领下的文学走向 52
不读缩写小说 55
找回我们自己的批评学 57
“骂派”批评何以走俏 61
批评的定位与根基 64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 69
批评:大众化的可能 72
“亲切的面孔”面前 75
批评如何才能不肉麻 77
批评何为 79
批评:主体间的对话 81
批评的市场分析 86
批评的自我约束 88
批评短论 90
先锋批评的基调 94
第二辑 思潮与读评 99
将长篇进行到底 99
长篇创作的分野——当前长篇小说创作散论 103
小说:在危机中成熟 108
植根于现实中国 111
王小波:作家还是斗士? 113
“伦敦天空的发明者”——我读王小波小说 115
残酷的诗意——读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 123
欲把小说比寓言——从《日光流年》和《许三观卖血记》说起 128
精神碎片的串结——沈东子小说读解 133
悲剧的幻灭——读夏商长篇小说《裸露的亡灵》 141
无畏的欲望及其他——从《上海宝贝》和《糖》说起 145
耐得住叙述的寂寞——我看叶兆言小说 148
野性、权力、戏剧——我读董立勃小说 154
短篇的命运——读《〈短篇王〉文丛》所想 158
弱者的力量 162
为生命质量焦虑的人 165
飞翔的思想——从《雷达散文》感知灵性 167
钟道新小说三论 172
虚构与写实的双刃剑——张平小说侧面观 178
“从一百个方向向内心窥探”——我读张锐锋散文 181
直面现实的收获——以《山西作家长篇小说丛书》为例 188
毕竟是一次探索——长篇小说《大江沉重》读后 192
生命之树的疯狂生长——读阎连科的长篇新作《受活》 195
穿透历史 直面现实——读焦祖尧长篇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 198
没有英雄的悲剧——晋原平长篇新作《权力的平台》读解 200
找寻沉闷中的怪异——伍稻洋《市委书记的两规日子》的价值 202
考问寻识说河南——郑彦英《在河之南》读后 205
禅道之外的生活——二○○○年七月上半月 207
爱的消失与绝唱——二○○○年十月上半月 211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二○○一年二月上半月 215
谁来拯救心灵——二○○一年三月下半月 219
死亡,及爱的永生——二○○二年五月上半月 224
被虚妄击垮的生活——二○○四年一月下半月 228
印象与点评一束 232
第三辑 读书与随想 257
远望《读书》的背影 257
何为狭隘 259
杂文:精神的自卫 261
谁把握历史的尺度? 263
非典及其美学 265
鲁迅与“鲁迅学” 267
当鲁迅已成商标 269
人生是跑出来的 271
学者风范何以显示 273
何处寻找岁月激情 275
文人谈小事 277
什么时候讲究语言 279
执著的开掘——李继凯《民族魂与中国人》读后 281
让戏剧先锋入档——读《先锋戏剧档案》有感 284
生活从早晨开始 286
——读朱琦的《东张西望》 286
“寻得出感情的线索”——读韩石山的《徐志摩传》 288
参与就是责任——读洪峰的《一个球迷对中国足球的诉说》 290
让历史有切肤之痛——读孙康宜的《把苦难收入行囊》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