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文籍 1
古史之谬 1
四岳为一人 1
尧不诛四囚 1
许由让天下非难 2
巢许非旷士 2
帝尧善爱其子 2
瞽象杀舜之由 2
纳于大麓非山麓 3
象刑辨 3
舜葬苍梧考 3
禹贡为古今地理之祖 4
帝赉良弼 4
伊尹放君之误 4
夷齐辨 5
微子不奔周 5
商之后独盛于夏周 6
太王未尝剪商 6
武王追王明文 7
金縢非古书 7
三监武庚之畔不同情 7
汤武不可并言 8
殷有三人 8
世官之弊 9
封建难复 9
井田不可行 10
三书纪周穆王之贤 12
周过其历之谬 12
孔子著述 12
南雅颂无优劣 12
诗序不可废 13
二雅当以体别 13
歌诗与作诗不同 14
春秋逸诗书 14
诗小雅雨无解 14
不日成之 15
管仲知鲍叔尤深 15
废井田自管仲 15
风马牛不相及 15
尾大不掉 15
左氏贬荀息 15
晋文公知大计 16
秦缪公学于宁人 16
秦霸不由孟明 16
秦三良之殉不由缪公 16
胶舟之报 17
董狐疑词 17
赵盾弑君报 17
楚之问鼎 18
楚之不竞 18
季子之贤有定论 18
论语出闵子门人手 19
老彭即老聃 19
左氏非邱明 19
子羽貌武 19
南子是南蒯 19
匏瓜 20
执礼之执当作埶 20
立言之难 20
孔子无所不佩 20
季文子三思 21
孔子请讨陈恒 21
孔子不梦周公非衰 21
阳虎之奸 22
鲁公室与战国相终始 22
四科不列曾子 22
子贡不如仪封人 22
儒语以佛 22
儒者说春秋之失 23
孔子不言乐 23
子夏易说 23
曾点二事俱不类 23
三礼之乖异 24
鲁郊禘不出成王之赐 24
春秋葬不择时 25
庄周未能忘情 25
孟子非受业子思 25
孟子性善无定论 25
孟子不行三年丧 26
螬可疗目 26
孟子权衡失准 26
夫子贤于尧舜 26
曾孟称孔子 26
孟子辟杨墨 27
孟子善言诗 27
诗亡辨 27
孟子不尽信武成 28
告子性学 28
孟子句读 28
魏襄王竹简与孔壁同功 28
孙叔敖碑考 28
孙武入郢之举疑伪 29
子胥种蠡皆人杰 29
苏代为燕昭间齐 30
西施不随范蠡 30
吴亡不系西施 30
大赦始于春秋 30
乐毅田单两贤相厄 31
乐毅去就无歉 31
田单用疑 32
商鞅善托其君 32
商鞅徒言令便者 32
虞卿复相赵 32
仲连使秦不终帝 32
杨龟山误贬兰相如 32
救阏与非奢不可 33
平原君所失不独毛遂 33
范睢蔡泽倜傥 33
应侯用蔡泽 33
秦先时自有张禄 33
客非负齐 34
黄歇之祸不在李园 34
燕吴之所以亡 34
吕不韦之愚 34
秦用客之功 35
战国九流中辩士 35
古文多譬况 35
读书句读 35
古书之伪 36
秦之所以帝 37
秦法弃灰有故 37
秦不绝儒生与经籍 37
秦火后遗书 38
坑儒考 38
立扶苏无救于亡秦 39
长城不自始皇 39
九鼎不为秦用 39
秦世文章 39
黔首之称不自秦始 39
秦亡不由兵弛 40
章邯未可轻 40
天亡秦 40
陈涉秦民之汤武 40
范增智不如儿女子 41
项氏之忧不在沛公 41
相不足凭 41
高帝入关有天幸 41
高祖为义帝发丧 42
汉王未尝颠倒豪杰 42
高祖酬赏遗辕生 42
漂母风旨与圮上老人同 43
韩信威名 43
萧何器识 43
萧何治未央宫有深意 43
侯公碑考 43
韩信有后 44
汉告反之侈封 44
张良未尝为韩 44
汉高祖尊母不尊父 44
高祖赐姓之陋 45
虞美人戚姬 45
汉初封计户口 45
高祖竟王刘濞 45
淮南厉王未尝反 46
左右袒所以令众 46
汉文赐吴王几杖 46
平勃未可议 46
吕后邪谋在暮年 46
四皓赐碑 46
文帝春俭之异 47
文帝用贾生 47
过奏论出丹书 47
贾生厚德 48
宣室不宜名斋殿 48
赵盖韩杨之冤不由廷尉 48
李广无长者风 48
文帝不能用李广 48
文帝复行族诛之法 48
短丧不自文帝 49
七国缓削则不反 49
武帝纪元 50
武帝封建多不克终 50
窦太后专制 50
亚夫之死以忌 50
袁盎幸免 50
太常卿用侯 51
汉和亲与宋岁币等 51
申公不知止 51
司马安拙宦 51
卜式不习文章 52
田千秋之贤 52
汉武怜才 52
司马相如美人赋 52
视草之义 52
董仲舒忠质文之说甚谬 53
太史公权衡 53
史迁不解作赋 54
武帝遗命 54
史迁文章宾主 54
太史公知己 54
史记多为后人淆乱 54
武帝神智 55
苏武娶胡妇有见 55
霍光疏昌邑王之罪 55
交道之弊 55
西汉文章之陋 55
汉用吏胥之效 56
赵充国屯田是计 56
陈汤之功不当以矫制废 56
二疏之去以许伯 57
言灾异不当著事应 57
歆向废图谱之学 57
图谱之益 58
汉儒解经之陋 58
尚书古文今文辨 59
古易 59
毛郑说诗之妄 60
卫宏序诗之谬 60
声歌之妙至晋而亡 60
扬雄始末辨 60
方望肾于范增 61
高光二帝不可优劣 61
子陵不仕有深意 61
客星为灾 61
伏波未是烈士 62
汉书真本 62
班掾史妙 62
杨王孙文翁史失其名 62
汉书缺典 62
程伊川论班马 62
汉乡亭之重 63
明帝前已有佛典 63
汉选法之善 63
李膺已甚 64
景毅耻不与党锢 64
陈蕃悬榻 64
清谈始于汉末 65
蔡中郎秘论衡 65
蔡邕有后 65
汉末史传屈笔 65
孔文举关系 65
刘表工书 66
曹操不复姓 66
曹操疑冢 66
曹操讽汉复九州 66
孙权之劣 66
昭烈先声 66
梁父吟讥晏子 67
昭烈遗命之非 67
借荆州所以保吴 67
取刘璋不系孔明 67
荆蜀形势 67
孔明比管乐有取 68
子房孔明学术 68
孔明事业文章 68
出师表缺句 68
司马懿非孔明敌 68
杨颙不知孔明 69
武乡遗言不及姜维 69
八阵图 69
汉祚之长 69
晋武以不废立致乱 70
晋室久乱 70
晋史矛盾 70
阮籍巧附司马昭 70
高贵乡公文学 70
李密陈情表讹字 70
徒戎论无救于晋 71
晋室所以败 71
惠帝废储 71
王衍羞见其女 72
陶侃被诬 72
庾亮失计 72
王导遗诛 73
王逸少经济 73
兰亭未可议 73
张翰莼鲈 74
刘琨负其母 74
阿堵 74
英雄自相服 74
孟嘉论乐非是 74
王猛死不忘晋 75
不识一丁 75
陶渊明不欲诸子仕宋 75
中庸自晋已孤行 75
汉晋赐金帛各有所盛 75
苻坚拙于用多 76
苻秦之亡不由慕容垂 76
崔浩受祸不由作史 76
金土不可同价 77
梁武杀业 77
沈约韵书之谬 77
刘知几无史才 77
隋氏富庶 78
隋文帝滥杀 78
隋炀帝毁谶 78
长孙无忌褚遂良有死道 79
尉迟公隐德 79
唐高祖杀降 79
唐世女祸 79
太宗纵囚有所仿 79
唐封建之善 79
李绩一言之祸 80
阎立本知狄仁杰 80
徐有功难于皋陶 80
骆宾王四子受诬 80
狄仁杰不杀易之昌宗 80
骆宾王器识 81
徐敬业之败 81
漛王阁记出处 81
玄宗惨刻 81
明皇废资格 81
卢怀慎先见 82
周易举正 82
贺季真乞休在耄年 82
孝经春秋甚灵 82
古人言易不及周公 83
陆秉大衍数解 84
李太白深心 84
阿房赋蹈袭 84
唐诗之盛不关选举 85
肃宗灵武之举非篡 85
唐以失形势致乱 86
房琯用违其才 86
房琯长策 86
杜子美隐德 86
杜子美诗意 86
诗词讹字 87
子美不咏海棠有故 87
儒者说诗之谬 87
李杜始末考 88
唐宋逸诗赋 88
李泌相业 89
陆贽忌才 89
德宗不能饵怀光 89
退之淮西碑失实 90
唐宦官之祸 90
卢?愧其子 90
藩镇之弊 91
自乐天行藏 91
昌黎史祸 92
韩昌黎晚信佛老 92
李虚中子平 92
王叔文之冤 92
八司马伸气 92
刘禹锡不敢用糕字 93
牛李有同恶 93
道家三尸神之谬 93
柳子厚非国语报 93
李德裕知所本 94
唐不立后之祸 94
郭汾阳后裔之贤 94
柳公权诗意 94
郑綮辞相 95
唐科目不足凭 95
崔枢白马之祸不足惜 95
王朴异才 96
韩熙载晦于声色 96
吴越改元之证 96
徐锴征猫事非实 96
赵普遗祸 97
独影斧声 97
希夷易说 97
板本之始 97
宋儒教之盛昉于赵普 97
卢多逊愧其父 98
种放之隐由母 98
郭忠恕清节 98
晋唐不通字学 98
楚王元佐自废 99
天书之兴仿辽俗 99
古章奏皆手书 100
梁灏谢启之讹 100
寇准天书由王旦 100
夏竦不值一文 101
庞籍隐德 101
夏竦剖棺之报 101
寇莱公奢俭不同 101
丁谓长者言 101
王钦若遗善 101
韩范事业 102
麦舟非范希文父子所难 102
范仲淹先见 102
韩范不识奇士 102
新旧唐书优劣 103
朱温不宜入正统 103
五代史韩通无传 103
五代史不公 103
宋时史氏显达 104
曾子固诗才 104
雷简夫知苏明允 104
温公体贴人情 104
杀之三宥之三出处 105
纲目正秦统 105
通鉴省文之谬 105
温公行己之度 105
赤壁考 106
二疏赞误 106
坡公远识 106
坡公学长生 106
老泉是子瞻号 107
苏文之伪 107
苏文赖以不废 107
宋儒谈天 107
温泉寒火 108
八字可定介甫 108
介甫寡助 108
均输之害 108
元祐诸贤无定见 109
青苗之害 109
毕仲游格言 110
介甫裁抑宗室 110
介甫废礼经 110
经义取士之弊 110
宋乐屡变无成 111
王介甫冥贬 111
章惇有功于长沙 111
章惇雷州之报 111
李泰伯非不喜孟子 112
张商英无佛论 112
教主之号不祥 112
宋礼儒臣 112
龟山不轻解易 113
杨龟山论朋党 113
种师道策虏有见 113
蔡京奸状 113
童贯为真太师 113
叶石林长厚 113
谯定易学 114
中兴十策 114
朱胜非善处苗刘 115
宋高宗不欲恢复 115
宋南渡兵饷所出 116
岳飞文章 116
秦桧为金人作间 116
秦桧以悍妇绝后 117
秦桧身后之报 117
王安石流祸与秦桧等 117
张浚忌杀曲端 117
张浚遗诛 118
中兴战功不纪武穆 119
守唐郑可以图恢复 119
采石之战有先备 119
赵九龄遗功 120
程朱论周官法度 120
程子静坐之说类禅 120
宋人损益经文 120
纲目之误 120
帝在房州之谬 121
朱陆异同 121
吾儒异端 121
夹杂道学 122
佛语通儒 122
佛典辅儒教而行 122
陈同甫格言 123
传注相沿之误 123
朱子浅于说经 124
名教之累 125
韩侂胄内批之报 126
历代宦侍之祸 126
宋儒不知诲君之义 126
唐宋始祖之非 127
宋兴亡相类 127
宋元亡征 128
宋仁厚立国之报 128
张千载高谊 128
刘辰翁节行 128
雁足书 129
许衡有江汉之思 129
元世弊政 129
中华名士耻为元虏用 130
郭守敬历法 130
元人修史之陋 130
金陵形势 131
御制尚书二解 131
圣祖待滁阳王之厚 131
陈遇今之子房 132
李善长之诬 132
郭英遗功 133
圣祖优容解缙 133
取士良法 133
太监云奇 133
齐黄误国 134
杨本将才 134
宋参军奇谋 135
革除死难之多 135
陈瑛重逊国诸臣之毒 135
方孝孺有后 135
丝纶簿 136
西杨荐贤 136
国朝相业 136
国朝名臣久任 136
翰林不肯撰元宵致词 137
项襄毅受诬 137
王威宁御士 137
王靖远武略 138
王振老仆 138
于忠肃捍土木之变 138
杨善迎銮之功 139
龚遂荣定迎銮之礼 139
达官朵耳 139
倭漆匠 140
刘忠宣事业 140
文正保全善类之功 140
杨介甫父子相业文章 141
锦衣卫之横 141
康海负屈 141
阳明为理学中兴 142
国朝三大功臣 142
王晋溪识阳明 142
盗贼有同恶 143
梁文康却秦藩请边地 143
永陵议礼是非 143
林邱山史笔之重 144
经筵面奏 144
我朝胜前代二十二事 144
国朝乐律不讲 145
古今改元之误 145
待宗藩之法 146
理财急务 147
天生人才为世用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