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目录 1
第一章 文学史概况 13
一 两次文代大会 13
二 三次文艺思想斗争 16
三 双百方针与文艺界反右斗争 21
四 大跃进新民歌与两结合创作方法 24
五 周恩来《讲话》与文艺政策调整 28
六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与文艺政策急剧左倾 30
七 文艺评论简介 32
八 创作简介 37
第二章 革命战争小说 47
一 杜鹏程与《保卫延安》 47
二 吴强与《红日》 49
三 曲波与《林海雪原》 51
第三章 革命历史小说 54
一 梁斌与《红旗谱》 54
二 杨沫与《青春之歌》、罗广斌、杨益言与《红岩》 57
三 峻青 王愿坚 61
四 茹志鹃刘真 64
第四章 农村合作化小说 68
一 柳青与《创业史》 68
二 周立波与《山乡巨变》 71
三 赵树理与《三里湾》 75
四 马烽西戎 79
五 李准王汶石 83
第五章 工商业小说 89
一 艾芜与《百炼成钢》 89
二 周而复与《上海的早晨》 92
三 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 94
第六章 风格独异的小说 97
一 萧也牧路翎 97
二 王蒙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01
三 宗璞邓友梅陆文夫 103
第七章 建国初期的颂歌 109
一 闻捷邵燕祥 109
二 未央梁上泉雁翼 113
第八章 从颂歌到战歌 119
一 郭小川 119
二 贺敬之 121
三 李瑛严阵张志民 124
第九章 大跃进新民歌与长篇叙事诗 131
第十章 探索中的新诗 133
艾青 公刘 流沙河 133
第十一章 毛泽东及老一辈革命家诗词 137
第十二章 传统写实戏剧 141
一 传统写实戏剧的发展 141
二 老舍与《茶馆》 142
第十三章 具有浪漫精神的历史剧 148
一 郭沫若的《蔡文姬》与曹禺等的《胆剑篇》 148
二 田汉与《关汉卿》 151
第十四章 多种风格的文艺散文 155
一 刘白羽杨朔泰牧 155
二 吴伯箫曹靖华 159
第十五章 报告文学和杂文 163
第一章 文学史概况 167
一 《座谈会纪要》的反动危害 167
二 唯心主义文艺观及阴谋文艺 168
三 对法西斯文化专制的斗争 171
四 创作简介 173
第二章 “八个样板戏与一个作家” 177
一 八个样板戏 177
二 浩然与《艳阳天》 179
第三章 姚雪垠与《李自成》 184
第四章 天安门诗抄与“地下文学” 190
杜鹏程 ※保卫延安 195
作品选(带※标志者为缩写) 195
※在和平的日子里 197
吴强 ※红日 199
曲波 ※林海雪原 201
梁斌 ※红旗谱 203
杨沫 ※青春之歌 206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 208
峻青 ※黎明的河边 210
王愿坚 党费 212
茹志鹃 百合花 222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 232
周立波 ※山乡巨变 235
赵树理 ※登记 237
※三里湾 263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级 265
西戎 赖大嫂 280
李准 李双双小传(节选) 294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 307
艾芜 ※百炼成钢 320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322
萧也牧 我们夫妇之间 325
路翎 ※洼地上的“战役” 343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345
宗璞 红豆 381
邓友梅 在悬崖上 410
陆文夫 小巷深处 442
闻捷 吐鲁番情歌(二首) 457
苹果树下 457
舞会结束以后 458
※复仇的火焰 460
邵燕祥 到远方去 462
未央 祖国,我回来了 464
梁上泉 月亮里的声音 467
雁冀 黄河帆影(节选) 469
郭小川 甘蔗林——青纱帐 472
团泊洼的秋天 474
贺敬之 回延安 477
放声歌唱(节选) 481
中国的十月(节选) 489
李瑛 敦煌的早晨 492
严阵 采菱影 494
张志民 照相 495
陈清漳等整理 ※嘎达梅林 496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 ※阿诗玛 498
艾青 维也纳 500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501
礁石 502
公刘 上海夜歌(一) 503
流沙河 草木篇(二首) 5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 ※刘三姐 505
沈西蒙 漠雁 吕兴臣 ※霓虹灯下的哨兵 507
老舍 ※茶馆(节选) 509
郭沫若 ※蔡文姬 523
曹禺 梅阡 于是之 ※胆剑篇 525
田汉 ※关汉卿 527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存目) 529
刘白羽 长江三日 529
杨朔 荔枝蜜 537
秦牧 土地 540
吴伯箫 菜园小记 547
曹靖华 花 551
马南村 燕山夜话(二则) 554
中国京剧院 红灯记(节选) 559
浩然 ※艳阳天 573
姚雪垠 ※李自成 575
长相思 579
扬眉剑出鞘 579
花下诗 579
童怀周编 ※天安门诗抄(四首) 579
向总理请示 580
张扬 ※第二次握手 581
第一编 建国初(17年)文学(1949—— 1966
第二编 “文革”(10年)文学(1966—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