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 3
五四运动 3
目录 3
第一次国共合作 3
1918年 3
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 3
毛泽东撰文《民众的大联合》 4
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 4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5
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 6
1920年 6
苏俄政府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 7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建立 8
中国共产党成立 8
1921年 8
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齐契林书 9
香港海员大罢工 10
1922年 10
孙中山和马林会晤 10
国共两党党员共同参加远东会议 11
中共中央提出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 12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 12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13
孙中山故居 14
共产国际给驻中国特派代表的指示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提出和酝酿 15
中共中央执委会召开特别会议 16
中国国民党党务改进案起草委员会成立 17
中国国民党召开首次改组会议 17
刘仁静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 18
上海大学成立 18
孙中山论和平统一 19
1923年 19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20
孙文、越飞发表联合宣言 21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指示 22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22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23
中国国民党召开改组特别会议 24
国民会议运动 24
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 25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 25
中国国民党旅欧支部建立 26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27
中国国民党发表改组宣言 28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29
国共两党党员共同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 29
全国大会意见书 30
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对于国民党 30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 31
于右任撰文《国民党与社会党》 32
1924年 3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3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3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34
北京代表李大钊发表意见书 3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36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发表 38
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推进 39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 41
中国国民党召开一届一中全会 41
中国国民党汉口执行部建立 42
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建立 43
广州举行二·七罢工一周年纪念大会 43
中国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建立 44
中共中央第一次执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45
黄埔军官学校创办 46
黄埔军官学校旧址 47
徐向前和孙中山 48
黄埔军校出身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48
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49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50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举办 50
邓泽如等提出“弹劾共产党案” 50
恽代英发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问题》 51
中国国民党设立中央政治委员会 52
中国国民党颁发容纳共产党分子之训令 53
孙中山支持沙面工人罢工 53
中国国民党召开一届二中全会 54
北京政变 55
平定商团叛乱 55
铁甲车队建立 56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57
1925年 57
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 57
第一次东征 59
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60
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 60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61
孙中山签署遗嘱 61
中共中央为孙中山之死致唁中国国民党 62
孙中山逝世 62
共产党人沉痛悼念孙中山 63
孙文主义学会成立 64
李大钊敬挽孙中山 64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 65
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 65
五卅运动 66
平定杨、刘叛乱 66
中国国民党召开一届三中全会 66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 67
省港大罢工 68
广州革命政府成立 69
廖仲恺支持省港大罢工 69
省港罢工委员会建立 70
瘳仲凯牺牲处纪念碑 71
廖仲恺被刺 71
国民革命军组成 72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 72
廖仲恺铜像 72
中共中央第四届执委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召开 73
第二次东征 74
中国致公党成立 75
东征烈士墓 75
望江亭处共同悼念东征烈士 75
周恩来和汕头中山公园 77
西山会议派形成 77
《政治周报》创刊 78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79
1926年 79
西北军始末 79
中国国民党召开二届一中全会 80
中共中央召开北京特别会议 81
国共两党代表共同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81
中共中央关于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日告中国国民党党员书 82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83
三一八惨案中殉难的国共两党党员 84
三一八惨案 84
中山舰事件 85
三一八烈士墓 85
北伐战争 86
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 86
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 87
整理党务案 88
中国国民党召开二届二中全会 88
国共两党联席会议成立 89
黄埔同学会成立 89
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决议案 90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二届中央执委临时全会 91
五原誓师 92
妇女运动讲习所的创办 92
国共两党代表共同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 93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93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 94
邵力子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上的发言 94
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党政联席会议召开 95
两支合作北伐的“铁军”团队 96
中共中央召开汉口特别会议 96
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97
1927年 97
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97
铁军烈士墓 97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98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建立 99
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 100
中国国民党汉口高级干部会议召开 100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01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 101
中国国民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 102
上海反共秘密会议召开 103
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 103
汪精卫、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 104
武汉中央土地委员会成立 104
蒋介石“清党” 105
共产国际关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告全世界无产者、农民及一切被压民族书 10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08
中国共产党发表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 109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10
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的紧急指示 111
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112
冯玉祥为李大钊立纪念碑 113
国共两党代表共同参加太平洋劳动大会 114
李大钊烈士陵园 114
蒋介石、冯玉祥召开徐州会议 115
汪精卫、冯玉祥召开郑州会议 115
邓演达致信中国国民党同志 116
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 116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发表宣言 117
汪精卫“分共” 11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严重斗争 120
宋庆龄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发表声明 121
中共中央致国民党革命同志书 122
中央委员发表宣言 124
中共中央召开汉口紧急会议 12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126
宋庆龄赴莫斯科前发表声明 127
中山公园中山堂 128
1928年 128
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的后果 128
湘南暴动中的统一战线 129
东北易帜 130
中国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 130
中山陵 131
东北军始末 131
1929年 131
十九路军 132
1930年 132
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 133
九一八事变 135
1931年 135
山地同胞抗日纪念碑 135
东北抗日义勇军建立 13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38
邓演达墓 138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 139
一二八事变 140
1932年 140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141
中国共产党发表一一七宣言 142
1933年 142
长城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143
长城抗战 143
新疆盛世才实行亲苏联共政策 14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组成 145
红军与十九路军签订反日反蒋初步协定 147
孙中山铜像 147
福建事变 148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建立 149
闽西边界及交通条约的签订 150
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 151
1934年 151
长征前夕红军和粤军的谈判与合作 152
1935年 153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成立 153
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154
第三党确定反蒋联共抗日总方针 155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156
《救国时报》创刊 156
一二九运动 157
新疆反帝会成立 157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158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 158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63
第二次国共合作 163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提出和酝酿 164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166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169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本特点 170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推进 171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磨擦和斗争 174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175
西安事变前红军与东北军的合作 177
1936年 177
西安事变前红军与西北军的合作 179
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的接触和谈判 180
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82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 183
周恩来与张学良肤施会谈 186
李克农与王以哲张学良洛川会谈 186
周恩来致信张学良:决心扫此两军合作之障碍 187
胡汉民墓 188
毛泽东、朱德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188
周恩来致信张伯苓:请一言为天下先 189
陈立夫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 189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190
毛泽东致信阎锡山: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 190
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成立 191
西安王曲军官训练团成立 191
毛泽东致信杨虎城:敝方未曾视先生为敌人 192
毛泽东致信傅作义: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 193
毛泽东致信宋哲元:设法共组北方联合战线 193
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 194
毛泽东致信宋子文:救亡图存,惟有复归于联合战线 194
毛泽东致信王以哲:秋风多厉为国珍摄 196
周恩来致信曾养甫:非联合不足以成大举 196
抗日同志会成立 197
周恩来致信陈果夫、陈立夫:国难转机,在此一举 198
中共中央关于逼将抗日的指示 198
毛泽东致信邵力子:国共两党实无不能合作之理 199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 200
毛泽东致信王均 200
毛泽东致致信朱绍良:抛嫌释怨以对付共同之敌 200
东北军学兵队成立 201
毛泽东致信宋庆龄: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 202
毛泽东致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邹韬奋信 203
毛泽东致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信 204
周恩来致信陈果夫、陈立夫:共御强敌,国家之幸 204
毛泽东致信蒋光鼐、蔡廷锴:驱出日寇挽救危亡 205
毛泽东致信蔡元培: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205
毛泽东致信于学忠、停止自相残杀,实为刻不容缓 206
周恩来致信胡宗南:一切以救国为前提 207
周恩来致信蒋介石:大敌在前亟应团结御侮 207
周恩来致信陈诚、汤恩伯等:同仇御侮共谋民族出路 208
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 209
毛泽东、周恩来致信张学良:寇深祸急愿先生速起图之 209
红军将领给蒋介石总司令及国民革命军西北各将领书 211
毛泽东致信傅作义:日寇西侵国难日亟 211
绥远抗战 212
国共第一次南京谈判 212
七君子事件 213
毛泽东等致信蒋介石:化敌为友共同抗日 214
西安事变 215
毛泽东致信冯玉祥:合作救亡是天经地义 215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216
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通电 216
毛泽东致信阎锡山:陕变突起事出非常 217
周恩来致信张学良:候兄归来主持大计 218
1937年 218
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 218
周恩来致信蒋介石:请撤兵释张实践诺言 219
国共西安谈判 220
中共中央致电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220
中国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 221
宋庆龄、冯玉祥等提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案 222
国共杭州谈判 223
周恩来致张闻天、毛泽东:同国民党谈判的方针 223
国共代表共祭黄帝陵 224
国共共祭黄帝陵的双方祭文 225
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合作抗日 226
国民党中央考察团赴延安 227
周恩来致信蒋介石:释放七君子以一新天下耳目 227
国共第一次庐山谈判 228
七七事变 229
国共闽西谈判 229
庐山谈话会召开 230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发表通电 230
卢沟桥 230
周恩来致信蒋介石:国内问题应迅速解决 231
朱德笔书抗日誓词 231
国共第二次庐山谈判 232
蒋介石就卢沟桥事变发表谈话 232
佟麟阁、赵登禹墓和路 233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发表宣言 233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建立 234
蒋介石撤销对郭沫若的通缉令 234
八一三淞沪抗战 235
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 235
国共第二次南京谈判 235
八一三事变 236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237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238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 238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洛川扩大会议 238
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 240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240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 240
山西新军建立 241
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建立 242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建立 242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243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244
蒋介石对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 245
平型关战役 246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 247
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247
平型关战役遗址 247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 248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 248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建立 249
八路军驻豫北办事处建立 249
国共第三次南京谈判 249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成立 250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共产党参加政府的决定草案 250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250
新四军军部旧址 251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建立 252
叶挺桥 252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253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建立 254
新四军驻汉口办事处建立 254
忻口战役 255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 255
娘子关战役 256
一二零师弛援雁门关 256
八百壮士 257
七亘村战斗 257
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 257
宋庆龄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 258
广阳镇伏击战 258
黄崖底战斗 258
黄绍竑在浙江推广国共合作试点县 259
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建立 260
新四军平江留守处建立 260
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建立 260
1938年 260
《新华日报》创刊 261
中国青年救亡协会成立 262
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队建立 262
新四军七里坪留守处建立 263
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建立 263
长生口伏击战 263
新四军平阳留守处建立 263
神头岭伏击战 264
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建立 264
台儿庄战役 265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 265
国共合作与台儿庄大战 266
《龙川日报》始末 269
毛泽东书写挽联赞国共合作 269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270
抗战建国纲领的制定 271
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271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 272
中国空军远征日本散发传单 273
中国国民党恢复共产党人国民党党籍案 274
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建立 274
武汉保卫战 275
保卫中国同盟 276
新生活妇女运动指导委员会成立 277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277
国民参政会召开 278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278
七七献金活动 279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 280
美国友人谈第二次国共合作 280
棋盘岭战斗 282
抗日战场上的朝鲜义勇队 283
中国共产党召开六届六中全会 283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 284
八女投江 285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建立 286
国民政府派赈济团赴延安 286
安吴青训班的创办 287
国际纵队中国支队成立 287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 287
八路军驻贵阳办事处建立 288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建立 288
1939年 288
中国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 289
曾家岩五十号 289
中共中央致电蒋介石 290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开办 291
周恩来致信蒋介石:改善两党关系贯彻合作到底 291
国民政府派慰劳团赴延安 292
周恩来致信叶楚伧:顾全大局维护团结 292
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发表对时局宣言 293
周恩来撰文《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 295
晋西事变 296
统一建国同志会成立 296
第一次反共高潮 297
三三制政权建立 298
1940年 298
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 298
毛泽东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 299
宋哲元墓 300
朱爱周烈士墓 300
张自忠将军衣冠冢 301
周恩来致信阎锡山:维护团结坚持抗战 301
百团大战 302
1940年国共谈判 302
第二次反共高潮 303
皖南事变 304
1941年 304
周恩来致信张冲:反共事件纷起显欲逼成事变 304
宋庆龄等为皖南事变致书蒋介石 305
中共中央发言人关于皖南事变发表谈话 307
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召开 308
中共七参政员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 308
谢晋元墓 309
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建立 309
中条山战役 310
香港秘密大营救 311
汉斯·希伯墓 311
狼牙山五壮士 311
皖南事变后国共第一次正式谈判 313
左权墓 313
1942年 313
戴安澜烈士墓 313
李根源与福、碧、泸、练自卫支队 314
台湾义勇队 314
陈毅赠诗张云川 315
1943年 315
国共两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谈判 316
1944年 316
第三次反共高潮 316
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316
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 317
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 319
中国共产党与李济深合作抗日 320
国殇墓园 320
史迪威主张联共抗日 321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 322
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召开 324
赫尔利调解国共关系 325
国共两党代表共同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 326
1945年 326
中国国民党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签字 326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27
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328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28
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330
受降纪念坊 330
重庆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派员逮捕川岛芳子 331
国共重庆谈判 331
国共双十协定签订 332
桂园国共谈判旧址 332
台湾回归祖国版图 333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 334
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 334
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 336
国共停战协定签字 337
1946年 337
周恩来谈国共会谈的经验教训 338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38
四八烈士中的美国机组人员 339
四八烈士 339
军调处执行部成立 339
张治中主政新疆释放在押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 340
九三学社成立 341
梅园新村纪念馆 341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 343
中国共产党实行自卫战争 344
中国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344
中国国民党海军收复西沙群岛 345
中国国民党召开六届三中全会 346
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346
1947年 346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成立 347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348
1948年 348
宋庆龄故居(上海) 349
蒋介石发布新年文告 350
1949年 350
冯玉祥墓 350
国共两党进行战略决战 350
北平和平解放 351
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 351
中国国民党拟定与中国共产党和谈腹案 352
国共北平谈判 353
国共通邮谈判 354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出国内和平协定 355
湖南和平解放 35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57
绥远和平解放 357
新疆和平解放 3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8
云南、西康和平解放 359
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36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 360
中国国民党退往台湾 360
1954年 360
周恩来提出和平解放台湾 361
1956年 361
1955年 361
“台湾独立运动” 361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军政人员书 362
第一个主张海峡两岸国共重开和谈的秘密使者 363
毛泽东撰文纪念孙中山先生 364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364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提出 369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提出 369
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的政治基础 371
第三次国共合作形式的提出 372
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的特点 373
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政治主张 375
1957年国共两党试探性接触 375
1957年 375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 376
1958年 376
特赦蒋介石集团战争罪犯 377
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377
中国革命博物馆开放 379
1961年 379
1960年 37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放 379
周恩来关注孙中山伦敦蒙难室 380
1963年 380
李宗仁归国发表声明 381
1965年 381
保卫钓鱼台列岛运动 382
1971年 382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 383
联俄事件 38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383
1972年 383
民主主义事件 384
1973年 384
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落成 384
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争罪犯 385
1975年 385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发表声明 386
1978年 386
宽大释放全部在押原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 386
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3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发表建立 387
卡特总统宣布美中建立外交关系 387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性的大事》 3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 388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389
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389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391
邓小平副总理会见美国记者 393
徐向前发表停止炮击金门诸岛的声明 393
1979年 393
中共中央关于落实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 394
孙运璇就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声明 394
余登发事件 395
廖承志说尊重台湾现状和现行制度 396
国共两党两个口号的变更 396
美国通过“美国与台湾关系法” 398
周恩来故居开放 398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99
蒋经国谈“中国统一”和“国共合作” 399
蒋经国提出“三不政策” 399
邓小平谈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和任务 400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 400
邓小平提出把台湾回归祖国放在重要议事日程 401
1980年 401
蒋氏祖墓修复 401
邓颖超说实行“三通”对大陆和台湾都有好处 402
中国国民党关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 403
中国史学会致台湾历史学界书 403
邓小平指出加紧经济建设是台湾归回祖国的最主要条件 403
中国民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05
1981年 405
中共中央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定居问题的暂行规定 405
宋庆龄陵园 406
中共中央关于落实居住在祖国大陆台湾同胞政策的指示 407
叶剑英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9条方针) 409
交通部作出随时准备与台湾通航的决定 410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共同奋斗 410
邮电部作出随时准备与台湾通邮通电的决定 411
外贸部提出促进大陆和台湾通商贸易的建议 411
中国民航总局作出关于与台湾建立正常联系的决定 412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向台湾金融界、保险界提出建议 412
文化部作出关于海峡两岸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决定 412
国家水产部门作出关于与台湾共同发展祖国水产事业的决定 412
胡耀邦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413
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作出关于与台湾同行互通有无的决定 413
中国科学院提出关于与台湾学术界建立正常联系的倡议 413
国家气象部门作出关于与台湾建立气象联系的决定 413
国家海洋部门作出关于与台湾海洋部门建立正常联系的决定 413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落实去台人员在祖国大陆亲属政策的通知 416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416
朱学范说统一祖国是孙中山先生遗愿 417
1982年 417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 417
孙运璇说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418
孙运璇就叶剑英九条方针发表讲话 418
宽大释放全部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 418
廖承志致信蒋经国 419
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420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关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的声明 421
里根就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声明 422
台湾《中国论坛》发表社论:台湾的前途是台湾与中国的统一 423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23
邓小平提出祖国和平统一的设想 424
邓颖超主张国共持久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24
1983年 424
《台声》杂志在北京创刊 424
中共中央致词民革六大 425
邓颖超说对台湾实行“三不变” 426
1984年 426
陈云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426
赵紫阳提出统一中国的方式和政策 427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开播 427
邓颖超期望早日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428
宋美龄发表致邓颖超的信 430
徐向前致信黄埔军校校友同仁 431
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 431
中国统一联谊总会成立 432
《瞭望周刊》海外版在纽约创刊 432
《人民日报》海外版正式出版 433
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首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433
1985年 433
彭真说国共两党合作是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 434
北京举行纪念台湾光复40周年大会 435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的昭示 435
乌兰夫指出国民党联共则兴反共则败 436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437
《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文章:两岸合作振兴中华 437
1986年 437
大陆与台湾两航谈判成功 438
邓小平谈中美关系和中国统一 439
宋庆龄纪念碑落成 439
台湾民主进步党成立 440
彭真说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441
冯洪志致信蒋经国 442
1987年 442
习仲勋说西安事变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442
台湾当局发布解除台湾地区戒严的“政府声明” 443
中国国民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 444
俞国华宣称绝不容许分裂国土的自由 444
台湾记者首次来大陆采访 444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接待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办法 445
台湾“行政院内政部”宣布赴大陆探亲实施细则 445
中国国民党准许台退休公职人员赴大陆探亲 446
1988年 446
台湾工党成立 446
台湾《中华杂志》发表社论:本世纪中国人最大的事是统一 446
李登辉论台湾前途和国共关系 447
赵紫阳发表谈话悼念蒋经国逝世 447
中共中央电唁蒋经国逝世 447
中国国民党决定开放该党干部赴大陆探亲 448
台湾返乡探亲团祭黄帝陵 448
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后代致信台湾诸老前辈 449
中国统一联盟在台湾成立 450
台湾当局表示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 450
何香凝雕像落成 451
《黄埔》杂志在北京创刊 451
民革支持有利于统一的主张 451
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 452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53
宋楚瑜谈国民党新的大陆政策 453
中国国民党通过现阶段大陆政策案 454
陈立夫等提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案 455
李焕提出国民党大陆工作四条原则 455
胡秋原就中国统一问题发表声明 456
胡秋原事件 457
胡秋原在北京大学发表中国统一的演讲 457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北京成立 458
大陆海军愿与台湾海军携手保卫南海海疆 459
夏潮联谊会发表宣言 459
大陆与台湾出版界合作出书 460
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 460
1989年 460
台湾劳动党成立 461
李鹏表示愿意同台湾当局和各界人士共商国是 461
陈立夫关于两岸中医交流的八条建议 462
台湾交通部宣布寄大陆邮件可直接投递 462
台湾和平民主统一访问团抵达北京 463
台北体操队首次参加北京锦标赛 463
台湾开放教职员工赴大陆探亲 463
郭婉容率中国台北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亚行年会 464
侯镜如表示愿与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对话 464
中国国民党召开十三届二中全会 465
《统一论坛》杂志创刊 465
台湾当局推行“弹性外交” 466
高法高检公告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历史罪行 467
钱其琛批评台湾当局的“弹性外交” 467
台湾“台海爱心会”向云南捐赠救护车 468
江泽民就祖国统一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468
江泽民与台湾“统联”访问团共话祖国统一 469
台湾当局开放基层公务员赴大陆探亲 469
1990年 469
台澎地区九成军事阵地将撤除 469
李鹏指出九十年代是统一大业重要历史时期 470
江泽民重申国共两党对等商谈祖国统一问题 471
邓颖超电贺张学良九十寿辰 471
台湾“统联”访问团晋谒黄帝陵 471
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发表公报 472
张学良在台北谈西安事变 473
杨尚昆进一步提出国共两党平等商谈统一问题 474
蒋纬国谈中国统一问题 475
台湾政党概况 476
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国民党军广播喊话 476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478
1991年 478
蒋纬国说闹分裂是为列强侵华铺路 479
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提出海峡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三条建议 479
台湾当局宣布终止“动员战乱时期” 479
首都隆重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 480
国务院颁布《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 481
1992年 481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481
台湾报章为大陆奥运健儿的胜利喝彩 482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访问大陆 482
第二届海峡两岸关系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483
大陆记者首次组团赴台采访 484
大陆记者在台北采访陈立夫 485
唐树备、邱进益第二次磋商 486
唐树备、邱进益第一次磋商 486
1993年 486
汪辜会谈 487
于右任 491
于方舟 491
有关人物 491
(按姓氏笔划为序) 491
于学忠 493
于树德 494
马林 495
马相伯 496
马占山 496
马叙伦 497
王明 498
卫立惶 498
王震 499
王若飞 501
王一飞 501
王世英 502
王昆仑 503
王柏龄 503
王甲本 504
王炳南 505
王德泰 505
王以哲 506
王铭章 507
车向忱 508
王烬美 508
毛泽东 510
毛泽民 512
乌兰夫 513
方鼎英 514
方振武 514
邓宝珊 515
邓中夏 515
邓演达 516
邓初民 518
邓颖超 519
邓锡侯 520
甘乃光 521
巴甫洛夫 521
龙云 522
史沫特莱 523
卢广绩 524
卢汉 524
田汉 526
申伯纯 527
史可轩 528
史良 528
叶挺 529
史量才 529
叶楚伧 530
叶剑英 531
包尔汉 532
丘哲 533
宁武 534
白崇禧 534
冯玉祥 535
冯自由 537
加伦 538
汉斯·希伯 538
司徒美堂 539
加拉罕 539
吉鸿昌 540
成仿吾 541
吕振羽 542
朱德 543
朱克靖 545
刘斐 547
朱蕴山………………………………………………………………………54?华岗 547
刘鼎 548
刘湘 550
刘桂五 551
刘尧宸 551
刘少奇 553
刘仲容 555
刘畴西 555
刘伯坚 556
刘多荃 557
刘尔崧 558
刘文辉 559
安体诚 560
庄希泉 560
关麟征 561
许德珩 562
许权中 562
孙科 563
孙蔚如 564
孙中山 565
孙炳文 567
孙立人 568
阮啸仙 569
苏炳文 570
史迪威 570
苏兆征 571
杜重远 572
杨杰 573
杜聿明 573
杨杏佛 574
杨虎城 575
杨匏安 575
杨暗公 577
李杜 578
杨靖宇 578
李木庵 579
李蒸 579
李大钊 580
李烈钧 582
李克农 582
李明灏 583
李明扬 583
李俊龙 584
李鼎铭 584
李先念 585
李德全 585
李维汉 588
李公朴 589
李宗仁 590
李富春 591
李家钰 592
李福林 593
李汉魂 594
李济深 594
吴玉章 595
吴国祯 596
吴稚晖 597
何香凝 598
肖楚女 598
何基沣 600
邹韬奋 601
佟麟阁 601
宋哲元 602
宋庆龄 603
宋子文 605
宋希濂 606
宋绮云 607
汪精卫 608
沙千里 609
沈雁冰 611
沈钧儒 612
张冲 613
张冲 614
张浩 615
张澜 616
张太雷 618
张西曼 619
张克侠 620
张静江 620
张国焘 622
张伯苓 623
张秋人 623
张自忠 624
张学思 625
张治中 626
张子华 627
张发奎 628
陈仪 629
陈毅 630
陈诚 632
陈嘉庚 633
陈翰章 634
陈明仁 635
陈镜湖 636
陈铭枢 636
陈独秀 637
陈潭秋 638
陈安宝 639
陈建晨 640
邵力子 641
邵元冲 641
武士敏 643
范筑先 644
范石生 644
林蔚 645
范汉杰 645
林基路 646
林森 646
林伯渠 647
林伟民 647
罗易 648
季方 649
罗明纳兹 649
金佛庄 650
周恩来 651
屈武 654
郑洞国 655
郝梦龄 656
赵寿山 657
柏文蔚 658
赵承绶 658
柳亚子 659
南汉宸 660
胡适 661
胡公冕 662
胡愈之 663
胡汉民 664
胡宗南 664
恽代英 665
侯绍裘 666
宣中华 667
宣侠父 668
姜玉贞 669
贺龙 670
贺耀祖 671
聂荣臻 672
贺衷寒 672
莫德惠 673
顾祝同 674
埃德加·斯诺 674
顾孟余 675
钱大钧 676
徐冰 677
徐谦 677
徐向前 678
徐名鸿 679
高志航 680
翁文灏 680
高福源 681
高崇民 682
高树勋 682
高君宇 683
郭沫若 684
郭春涛 684
唐聚五 685
唐生智 686
康泽 687
陶行知 688
陶峙岳 688
陶铸 688
黄显声 689
黄维 689
黄琪翔 691
黄绍竑 692
黄炎培 692
常恩多 693
曹渊 693
萨镇冰 693
盛世才 694
章士钊 695
章乃器 696
章伯钧 696
商震 697
阎锡山 698
鹿钟麟 698
鹿地亘 698
阎宝航 699
阎海文 700
续范亭 701
梁漱溟 701
绿川英子 702
维经斯基 703
彭干臣 704
彭湃 704
彭雪枫 705
彭德怀 706
彭泽民 707
蒋光鼐 708
蒋先云 709
蒋作宾 709
蒋介石 710
董其武 712
蒋经国 712
董必武 713
董健吾 713
韩国钧 715
越飞 715
傅作义 716
程潜 716
鲁迅 718
曾泽生 719
曾养甫 719
谢晋元 720
谢再发 720
詹大悲 722
路友于 722
鲍罗廷 723
蔡畅 724
蔡元培 725
蔡廷锴 726
蔡和森 726
廖仲恺 727
廖耀湘 727
廖承志 728
端纳 730
谭延闿 731
谭平山 731
熊雄 732
褚辅成 732
赫尔利 733
翦伯赞 734
颜惠庆 734
潘汉年 735
戴季陶 736
戴安澜 737
魏野畴 738
瞿秋白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