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 1
1.1 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1.1.1 大众旅游弊端的显现 2
1.1.2 替代性旅游的提出 4
1.1.3 生态旅游的出现 6
1.1.4 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融合 8
1.1.5 生态旅游的理想模式 10
1.2 生态旅游核心标准——可持续性 11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1.2.2 可持续性旅游基本理论 13
1.2.3 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 17
1.3 生态旅游的又一基本理论——责任性 24
1.3.1 生态旅游责任性理论的提出和淡化 25
1.3.2 生态旅游的责任模式 25
1.3.3 三种旅游责任模式的比较 29
1.3.4 生态旅游双向责任模式实现的途径 30
第二章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理论 34
2.1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研究进展 35
2.1.1 世界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研究进展 35
2.1.2 中国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研究进展 38
2.2 生态旅游景区的基本理论 41
2.2.1 生态旅游目的地 41
2.2.2 生态旅游景区 42
2.2.3 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 44
2.2.4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绿色要求 45
2.3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景观生态学理论探索 48
2.3.1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48
2.3.2 生态旅游景观系统 51
2.3.3 生态旅游景观系统多维价值评价及应用意义 53
2.3.4 生态旅游景观系统空间格局评价及应用意义 55
2.3.5 生态旅游景观系统时间变化研究及应用意义 58
第三章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开发研究 61
3.1 香格里拉的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价值 62
3.1.1 生态旅游者的精神家园 62
3.1.2 迪庆州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金字品牌 66
3.1.3 迪庆州营造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成功经验 69
3.2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开发设计 70
3.2.1 旅游开发区域概况 71
3.2.2 旅游开发战略 75
3.2.3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系统构建 78
3.3 碧塔海自然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开发设计 83
3.3.1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概况 83
3.3.2 开发优势及问题 86
3.3.3 开发思路 89
3.3.4 开发内容 90
3.3.5 开发方案 92
3.4.1 有关宗教生态旅游 98
3.4 松赞林寺宗教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开发设计 98
3.4.2 松赞林寺概况 100
3.4.3 开发优势 102
3.4.4 开发方案 103
3.5 霞给民族生态旅游接待示范村开发设计 108
3.5.1 有关“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 109
3.5.2 开发优势条件分析 112
3.5.3 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 114
3.5.4 开发方案 116
3.6 开发效益的初步评估 124
3.6.1 旅游效益初评 125
3.6.2 经济效益初评 126
3.6.3 社会和生态效益初评 130
参考文献 136
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