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电影艺术史面对的问题 1
第二节 中国电影美学形态流变略论 5
第三节 中国电影理论框架略论 17
上编:前45年中国电影创作(1905—1949) 29
第一章 萌芽与初创:初期电影的面影 29
第一节 史前期描述(1896—1904) 29
第二节 萌芽与初创期电影(1905—1921) 32
第二章 尝试与摸索:20年代电影艺术的发展 36
第一节 20年代中国电影基本状况 36
第二节 20年代中国电影时潮分析 38
第三节 20年代主要影业公司概况 42
第四节 20年代电影观念及其评价 49
第三章 兴盛与高潮:30年代电影艺术成就 55
第一节 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 56
第二节 30年代默片的成熟 60
第三节 30年代有声片的繁荣 81
第四节 30年代经典名片分析 87
第四章 突变与低潮:抗战时期电影评析 105
第一节 时代风云与价值转换 105
第二节 不同地域创作状况 107
第三节 抗战电影评析 117
第五章 成熟与厚重:战后电影的艺术价值 119
第一节 战后电影总体评价 119
第二节 战后电影发展背景 122
第三节 战后电影历史价值 125
第四节 战后电影现代奇葩 137
第五节 战后喜剧出色成就 146
中编:中30年中国电影创作(1949—70年代末) 153
第六章 传统与新生: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 153
第一节 历史曲折与发展状况 153
第二节 十七年电影艺术变化 157
第三节 第三代导演风格略述 166
第七章 主题与类型:新中国电影发展图式 173
第一节 个人成长的历史印记——时代正剧的主题指向 173
第二节 阶级压榨的人生命运——社会悲剧的形象图示 178
第三节 悲喜交加的时代征候——喜剧电影的多舛命运 185
第四节 情感萌芽的含羞吐露——人性母题的纯洁节制 192
第五节 历史画卷的壮观展示——史剧传统的电影表现 197
第六节 现实世界的歌舞升平——现实剧确认社会生活 200
第八章 混乱与矫情:“文革”时期电影创作批评 205
第一节 “文革”电影状况分析 205
第二节 “文革”电影的特异性分析 207
下编:后25年中国电影创作(70年代末期—至今) 217
第九章 转折与发展:“新时期”前期局面(70年代末期—80年代中期) 217
第一节 酝酿变化:艰难摸索的时代背景 217
第二节 过渡转折:政治反思与艺术探索 222
第三节 写实深入:现实主义回归与纪实 229
第四节 散文诗情:民族传统与电影创新 233
第五节 开放展开:多种形态发展状况 238
第六节 责任道义:第四代导演的艺术精神 245
第十章 突变与分化:“新时期”中后期电影艺术成就(80年代后半期) 260
第一节 突破:第五代电影背景特征 260
第二节 发展:第五代导演创作变化 264
第三节 分化:统一与多样的创作局面 284
第十一章 喧嚣与愉悦:90年代电影艺术潮流变化 291
第一节 90年代中国电影多元格局背景 291
第二节 9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潮流的局面 295
第三节 9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改革状况 302
第四节 90年代第六代——新生代创作状况 309
第十二章 困惑与摸索: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与展望 332
第一节 跨世纪中国电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眼光 332
第二节 2001年度中国电影艺术走向与问题透视 351
第三节 2002年度中国电影艺术现象述评 357
第十三章 坚守与图新:新世纪中国艺术导演影片举隅 371
第一节 第四代导演艺术创作举隅 371
第二节 第五代导演艺术创作举隅 378
第三节 新生代导演艺术创作举隅 386
特编:港台电影史略 397
第十四章 特色与多元:香港电影简史 397
第一节 模糊影像:早期香港电影(1895—1949) 397
第二节 黄金时期:50—60年代上半期的香港电影(1949—1966) 400
第三节 转型时期:60年代下半期和70年代的香港电影(1966—1978) 404
第四节 多元化时期:70年代末期—90年代的香港电影(1979—1997) 413
第五节 新时期:1997年后的香港电影(1997—至今) 419
第十五章 传统与变异:台湾电影简史 425
第一节 台湾电影史前史(1895—1949) 425
第二节 台湾早期电影(1950—1962) 428
第三节 台湾电影黄金时代(1963—1969) 431
第四节 70年代台湾电影(1970—1979) 434
第五节 80年代台湾电影(1980—1989) 439
第六节 90年代以来的台湾电影(1990—至今) 445
尾声 全球化空间中的中国电影生存发展和独立品格 451
后记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