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光纤通信与数据缆线的革命 1
安全声明 1
起操作系统作用的缆线 1
通信布线以及它的作用 2
光缆市场 2
起操作系统作用的光缆 5
光缆的经济效益 6
光纤的基本参数 8
介绍 8
第2章 光纤理论 8
折射率 9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1
光纤及全反射 13
光纤结构和定义 14
理想光纤 15
光接收和数值孔径 15
光损耗和衰减 16
本征损耗机理 17
模式分布和光纤衰减 19
非本征损耗机理 20
数值孔径对衰减的影响 22
工作波长窗口 22
带宽 22
阶跃折射率和梯度折射率光纤 24
模式转换和它对带宽的影响 25
光纤中的单模传输 28
光纤的带宽规范 32
系统设计、带宽利用和光纤几何形状 32
光纤几何形状 33
新的单模光纤家族 34
塑料光纤 36
参考文献 37
第3章 光纤生产技术 38
介绍 38
制造技术 38
预制棒制造 38
阶跃折射率光纤预制棒 39
全硅光纤预制棒 39
拉丝 43
包层硅光纤 45
光纤兼容性 45
塑料光纤 46
辐射硬度 47
一次涂敷处理 48
小结 49
第4章 光纤的连接理论及基本技术 50
介绍 50
连接技术 50
连接类型 50
基本参数失配 51
插入损耗 51
熔融连接 54
机械对准 55
连接损耗、光纤几何形状以及光纤制备 58
回波损耗 59
小结 61
第5章 连接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62
介绍 62
连接的对准技术 62
连接及其规范 63
插入损耗和器件指标 64
连接机制中的光纤 67
连接机制:相对包层直径对准 69
连接机制:绝对包层直径对准 70
第6章 连接器和接头、互换品和应用 73
介绍 73
接头连接 73
活动连接器 77
标准和光连接器 84
终结:将光纤连接器连接到缆线上 87
安装过程中的终结技术 89
小结 91
参考文献 92
第7章 光纤光缆 93
介绍 93
基本缆线元件 93
缆线要求与缆线设计 94
光缆设计定义 95
建筑物间(外部)缆线 97
建筑物内(内部)缆线 99
光缆以及光机应力 101
用户友好的缆线设计 104
光缆设计的经济效益 104
小结 106
第8章 光纤干线 107
介绍 107
光纤安装:定义 107
光纤干线 108
设计光纤干线 109
干线拓扑 111
介绍 111
第9章 设计光纤干线 111
节点设计 118
服务需求 120
光预算 123
带宽要求 130
干线中对光纤几何形状的选择 132
小结 134
参考文献 135
光缆和光缆附件 136
介绍 136
第10章 选择元器件 136
连接器 139
元器件连接 140
终端盒 140
小结 142
第11章 规范定义 143
介绍 143
技术基础规则 143
运行要求 144
设计议案 146
光学指标 149
合同中关于指标要求的问题 149
小结 152
第12章 验收检验方法 153
介绍 153
固定光缆 153
气送光纤检测 158
对光缆附件进行验收测试 159
安装中的表面终端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164
短距离系统和测试原则 165
光缆的预安装 165
终端盒 165
第13章 实际安装 167
介绍 167
传输设备和整体合同需求 167
安装方的任务 168
典型安装 168
合同管理 169
安装规划 170
终端安装 173
常规检查 176
介绍 176
第14章 最终接收测试 176
整体损耗测量 179
OTDR测试安装点 182
第15章 文档 187
介绍 187
合同文档 187
技术文档 188
最终干线文档的作用 192
关于项目文档的国际标准 193
修理 195
第16章 修理和维护 195
介绍 195
维护 197
小结 197
第17章 案例分析 198
介绍 198
网络需求 198
初步规划 198
初步安装建筑物间的光缆 199
材料选择 205
材料清单(光纤部分) 207
安装计划 211
总结 211
第18章 未来展望 212
介绍 212
神奇的激光器 212
新型光纤 213
下一代光器件 213
新的编码技术 214
附录A 光纤中衰减:衰减的测量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