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1
我们是怎么成为上海人的? 5
1927年 10
一 踏上上海滩 10
二 第一次见到茅盾 12
三 上海这个地方 20
四 去演讲 26
1928年 31
一 意料之外 31
二 干儿子 41
三 “蒋中正启事” 42
四 郭亮被杀 45
五 我的伙伴 46
六 弄堂里 48
七 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50
八 认识柔石 52
九 柔石介绍冯雪峰见鲁迅 55
1929年 60
一 和柔石合作 60
二 到北平探望母亲 69
三 《子见南子》引起风波 75
四 有个“祥林嫂” 80
1930年 87
一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88
二 “左联”成立 92
三 与新月派战 98
四 和史沫特莱的合作 105
五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106
六 见李立三 109
七 星星之火 112
八 杨开慧牺牲的消息传来 118
1931年 120
一 “左联”五烈士 120
二 中国总得有人出来说话 130
三 冯雪峰见到瞿秋白 136
四 增田涉和内山嘉吉 139
五 “围剿”和反“围剿” 144
六 “攘外与安内” 150
七 《毁灭》和《铁流》 154
八 孙夫人的声明 158
九 与民族主义文学派论战 162
一 “一·二八”炮火声中 168
1932年 168
二 会见陈赓 181
三 素园,从此别了! 184
四 阿累 189
五 自由人,第三种人 192
六 北平五讲 197
七 瞿秋白来避难 203
八 人生不在拼凑而在创造 208
1933年 212
一 蔡元培来信 212
二 石头底下 216
三 肖伯纳到上海 219
四 斯诺和伊罗生的书 226
五 民权保障同盟 230
六 到上海德国领事馆提抗议 237
七 黄郛北上,少年被杀 239
八 回忆李大钊 242
九 杨杏佛被暗杀 244
十 送殓 248
十一 远东反战会议 255
十二 一场虚惊 259
十三 文坛无须悲观 265
1934年 267
一 惜别 267
二 过年 270
三 血腥的战斗 273
四 《引玉集》出版 276
五 苏区建设 279
六 “新生活运动” 283
七 幽默、闲适 287
八 攻击杂文 293
九 暗杀史量才 298
十 拿来主义 301
十一 编《译文》 305
十二 病中的工作 310
十三 肖红和肖军 312
1935年 318
一 培养造就新的战士 318
二 黄包车夫 321
三 瞿秋白就义 324
四 《海上述林》 331
五 《译文》停刊 335
六 我要继续在这里战斗下去 340
七 “一二·九”运动 345
八 祝贺长征胜利的电报和方志敏的信 349
九 来了一个陌生青年 355
1936年 362
一 对幼小者 362
二 不赞成解散“左联” 367
三 气喘病 370
四 批评的灵魂和报纸的躯壳 375
五 冯雪峰回上海 379
六 宋庆龄来信 387
七 托派分子来信 393
八 与病魔奋战 395
九 两个口号的论争 399
十 亲友的焦虑 406
十一 “这也是生活” 414
十二 休息 420
十三 要赶快做 421
十四 做不完的工作 426
十五 逝世 430
十六 噩耗传开 440
十七 在万国殡仪馆里 443
十八 葬仪 450
十九 毁誉 457
1937年以后 461
参考书目 466
后记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