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
第一节 国际环境与备战 1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与内乱 13
第一章 从抓吃穿用到突出备战 26
第一节 调整结束时的中国工业 27
第二节 一场重要讨论 33
第三节 调整建设方针 40
第四节 重编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48
第一节 短暂的工业高涨 52
第二章 1966:发展受阻 52
第二节 两年负增长 59
第三节 工业滑坡的影响 66
第三章 完成“三五”计划的努力 68
第一节 60年代晚期的中国内政外交 69
第二节 恢复政府职能,改革经济管理 72
第三节 “三五”计划完成情况与问题 79
第四章 “四五”计划与执行中的调整 88
第一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制订 89
第二节 “三个突破”及其治理工作 92
第三节 重新调整第四个五年计划 106
第一节 第一次工业整顿 112
第五章 两次工业整顿 112
第二节 第二次工业整顿 117
第三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执行结果 129
第六章 从大干快上到重新调整 133
第一节 “五五”计划的开局 134
第二节 拟议中的再次“赶超” 139
第三节 从快上到调整 146
第七章 工业增长分析 155
第一节 工业经济的规模扩张 156
第二节 国家工业化的继续推进 161
第三节 工业增长因素分析 169
第八章 工业结构演进分析 187
第一节 空间结构演进 187
第二节 部门结构演进 194
第三节 经济效益率的波动下降 207
第九章 增长成果与成果分享 218
第一节 工业增长的成果 218
第二节 初次分配 221
第三节 平均工资与工资总额的反向运动 224
第四节 职工生活 230
第十章 展开“三线”工业建设 238
第一节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239
第二节 “三线”建设的总体部署 249
第三节 “三线”建设的组织管理 255
第四节 “三线”建设的经济评价 264
第十一章 突破国防尖端与高技术产业 294
第一节 “两弹”研制与核工业 295
第二节 星箭的研制和开发 301
第三节 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道路 306
第十二章 振兴地方工业 309
第一节 概述 310
第二节 地方工业建设成就和问题 315
第三节 县办“五小”工业 326
第四节 城镇劳动者集体办工业 334
第五节 江南找煤 345
第十三章 发展农村社队工业 352
第一节 社队工业发展的曲折 353
第二节 社队工业的复兴 358
第三节 苏南地区的农村社队工业 368
第四节 农村社队工业的个性 374
第十四章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377
第一节 技术引进工作的恢复 378
第二节 “四三方案”实施情况 383
第三节 “四三方案”的历史作用 396
第十五章 1966~1978年的工业管理体制 402
第一节 “三五”时期的工业管理体制 402
第二节 “四五”时期工业管理体制的变动改革 407
第三节 集权与分权的困惑 425
第十六章 1966~1978年的传统工业部门 433
第一节 电力工业部门 433
第二节 煤炭工业部门 440
第三节 石油工业部门 448
第四节 钢铁工业部门 454
第五节 化学工业部门 465
第六节 机械工业部门 472
第七节 纺织工业部门 478
第八节 日用轻工业部门 485
第十七章 1966~1978年的姊妹产业 493
第一节 工业与农业 493
第二节 工业与运输业 515
第三节 工业与流通部门 527
第四节 工业与科技教育事业 547
结语 555
参考书目(部分) 556
后记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