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40267730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本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重在阐明文学理论的学科对象、性质和方法,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而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二编文学的性质与价值,重在阐释文学的三种基本属性和其所具有的多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认识、教育等功能。第三编文学活动的构成,重在阐释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以及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的类型和方法。第四编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重在阐释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风格、流派、思潮的形成,并且对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做出梳理,对网络与新型文学现象做出分析,对经济全球化之中文学的发展做出展望。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文学现象,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文学观,适合大学中文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来使用。

导言 1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2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和逻辑结构 5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11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1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13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 16

一、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 16

二、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18

三、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 20

四、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24

五、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28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31

一、文学发展的方向 31

二、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 32

三、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 34

四、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35

五、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3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39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39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 39

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4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 5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发展的背景 5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54

第三节 关于文学队伍建设的理论 64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64

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66

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 68

第二编 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75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75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75

一、认识性 75

二、倾向性 80

三、实践性 83

第二节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86

一、情感性 86

二、形象性 90

三、超越性 93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97

一、间接性 97

二、精神性 99

三、韵律性 100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05

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 105

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 105

二、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108

三、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112

第二节 文学的功能 115

一、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115

二、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116

三、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 121

第三编 文学活动的构成 131

第五章 文学创作 131

第一节 文学创作过程 131

一、创作动因 131

二、艺术构思 135

三、语言呈现 138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141

一、艺术直觉 141

二、艺术情感 143

三、艺术想象 146

四、艺术理解 150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152

一、作家与生活体验 152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 153

三、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156

四、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157

第六章 文学作品 161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 161

一、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 161

二、文学语言的特征 163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象 165

一、文学形象的特征 166

二、文学形象在作品中的表现 168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69

一、文学象征 170

二、文学意境 174

三、文学典型 178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意蕴 181

一、意蕴及其构成方式 181

二、作品意蕴的层次 182

三、意蕴层次的有机系统性与丰富性 183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184

一、文学体裁概说 185

二、文学体裁的主要类型 186

第七章 文学接受 199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构成 199

一、读者的作用和地位 199

二、从潜在的作品到现实的作品 202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过程 205

一、阅读前的素养储备 205

二、审美感受 207

三、审美评价 208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 211

一、文学接受与二度创造 211

二、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215

三、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217

第八章 文学批评 221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21

一、文学批评的含义和性质 221

二、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标准 224

三、文学批评的意义 233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 235

一、文学批评的类型 235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 237

三、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互动 242

第三节 文学批评实践 244

一、文学批评的主体 244

二、文学批评的写作 247

第四编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255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 255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 255

一、劳动与文学的发生 255

二、语言、审美意识与文学的发生 259

三、文学的早期形态 262

第二节 文学的历史发展 264

一、文学发展的动力 265

二、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267

三、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72

第三节 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273

一、文学风格 274

二、文学流派 279

三、文学思潮 281

第十章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289

第一节 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 289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时代性 289

二、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290

三、当代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92

第二节 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294

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发展 295

二、文学与图像文化 298

三、文学与网络文化 300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302

一、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学的发展 302

二、全球化与文学的跨文化交流 305

阅读文献 311

人名译名对照表 313

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