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麦夷,江美球编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21003572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 1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1

二、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范围 2

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6

第二节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 8

一、城市社会学的产生 8

二、城市社会学的发展 11

第三节 城市社会学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 14

一、城市社会学在社会学体系中的地位 14

二、城市社会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 15

第四节 国外城市社会学基础著作介绍 18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 22

第一节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2

一、城市 22

二、城市化 27

三、城市性状态 31

四、城市共同体 32

五、城市社会 34

六、集合城市 34

七、卫星城 35

八、城市规划 37

一、城市社会的产生 39

第二节 城市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39

二、工业革命前的城市社会特征 43

三、工业城市社会的特征 47

第三节 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研究介绍与评述 51

一、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分类 52

二、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 56

第三章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 63

第一节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 63

一、早期城市 63

二、中世纪的城市 65

三、近代工业城市 72

四、现代工业城市 74

第二节 世界人口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 77

一、世界性的人口城市化趋向 78

二、城市由小变大,大城市发展更快 82

三、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与后果 85

第四章 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 89

第一节 我国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89

一、夏商周时期的城市 89

二、秦汉时期的城市 93

三、隋唐和两宋时期的城市 95

四、明、清时期的城市 99

五、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前时期的城市 100

一、我国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 103

第二节 我国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与特点 103

二、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06

三、我国传统社会结构及文化特质对城市社会的影响 112

四、传统社会的中西方城市比较 113

第三节 我国近代城市的成长 117

一、我国近代城市的形成 117

二、我国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衰 118

三、我国近代城市的特点 120

第四节 建国后的城市社会发展概况 123

一、1949—1957年的城市发展 123

二、1958—1965年的城市发展 126

三、1966—1976年的城市发展 130

四、1977年以后的城市发展 131

第五章 城市生态系统 135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论 135

一、人类生态学 135

二、结构功能理论 136

三、“生态”的观点 137

四、“系统”的概念 140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43

一、城市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143

二、城市是具有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 144

三、城市是流量大、容量大、密度高、运转快的大开放系统 146

四、城市是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弱的生态系统 147

五、城市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149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150

一、社会结构 150

二、空间结构 160

三、资源结构 165

四、环境结构 173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177

一、人口流 178

二、劳力流 179

三、智力流 180

四、物质流 181

五、能量流 182

六、信息流 184

第五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185

一、开展社会调查 186

二、建立指标体系 186

三、进行统计分析 186

四、拟定数学模式 187

五、绘制社区地图 187

第六章 城市共同体的特质 189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地域环境的特点 189

一、城市人口高密度与拥挤现象的理论探讨 190

二、城市人口高密度与拥挤现象的经验研究 193

三、城市的实体环境 197

第二节 城市人口特质及其表现 201

一、城市的人口密度及异质性 201

二、隐名性、非人情性及流动性 203

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活动与文化特质 208

一、社会活动的科层制化 208

二、城市社会文化世俗化 209

三、城市社会的分工化与专业化 212

第七章 城市人口、社会组织和社会发展 215

第一节 城市人口 215

一、人口数量 215

二、人口构成 216

三、人口密度与分布 218

第二节 城市的社会组织 222

一、城市社会组织的性质 222

二、现代城市的主要社会组织 223

三、城市各种组织的关系 228

第三节 城市社会的发展 228

一、城市社会维持生存需要的发展 229

二、城市社会维持社会生活需要的发展 236

第八章 城市的社会控制与管理 243

第一节 城市社会为什么要控制 243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243

二、城市为什么需要社会控制 244

一、城市社会外在的社会控制 246

第二节 城市社会控制的形式 246

二、城市社会外在控制的层次 247

三、城市社会内在控制——自我控制和集体意识 248

第三节 社会舆论与城市社会控制 250

一、社会舆论的形成 250

二、社会舆论的特点 251

三、社会舆论在城市社会控制中的作用 252

第四节 城市社会管理 253

一、城市人口的管理 254

二、城市社会秩序的维护与治安的管理 258

三、社会生活服务的管理 266

四、城市规划的管理 268

第九章 城市居民行为模式与人际关系的影响 270

第一节 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 270

一、疏离(异化)的模式 270

二、片断分割模式 271

三、定型化的模式 272

四、虚无的模式 272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中的促进和干扰 273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现象 273

二、优势反应强化说 275

第三节 人际关系中的模仿、暗示和感染 278

一、模仿 278

二、暗示 283

三、感染 287

第四节 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从众、服从 290

一、从众 290

二、服从 291

第五节 时尚、流言 294

一、时尚 294

二、流言 295

第六节 城市生活的适应与个人现代化 296

一、适应城市生活环境的理论模式 296

二、应付认知超荷的适应性行为 298

三、城市生活的适应与个人的现代化 299

一、城市社会问题的范围 302

第十章 城市社会问题 302

第一节 城市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302

二、城市社会问题的性状 303

三、“显性”和“潜性”的社会问题 305

四、社会问题的界定 306

五、城市社会问题的分类 308

第二节 大城市人口问题 310

一、人口城市化及问题 310

二、大城市人口问题的解决对策 314

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 319

一、城市住宅研究综述 319

二、城市住宅需求的社会因素 323

三、城市住宅问题对策 329

第十一章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334

第一节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要素 334

一、劳动是社会的第一要素 335

二、环境和人的关系 337

三、城市更能满足人的需要 338

四、城市社会是有组织的体系 339

五、城市社会有发达的媒介工具 340

六、城市社会存在阶层化现象 340

七、社会分子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341

八、城市社会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交往互动行为 341

九、城市社会变迁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 342

十、社会具有选择定向的作用 343

第二节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344

一、观察法 344

二、文献法 346

三、个案法 346

四、社会调查法 347

五、统计法 347

六、生态法 348

七、类型法 349

八、比较法 349

九、实验法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