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测验的历史 1
1.1 心理测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
1.1.1 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 1
1.1.2 民主革命时期测验运动的发展 2
1.1.3 心理测验在科学的春天中复苏 3
1.2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3
1.2.1 心理测验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
1.2.2 心理测验起源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4
1.2.3 心理测验的早期尝试 4
1.2.4 比奈的贡献 5
1.2.5 心理测验的发展 6
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概述 8
2.1 心理测量的性质 8
2.1.1 什么是测量 8
2.1.2 什么是心理测量 10
2.2 心理测验的种类及功能 12
2.2.1 心理测验的种类 12
2.2.2 心理测验的功能 15
2.3 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测验 16
2.3.1 对测验的错误看法 16
2.3.2 对测验的正确态度 17
第三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 20
3.1 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 20
3.1.1 确定测验的目的 20
3.1.2 制订编题计划 21
3.1.3 编辑项目 22
3.1.4 项目的试测和分析 23
3.1.5 合成测验 23
3.1.6 将测验标准化 25
3.1.7 对测验的鉴定 27
3.1.8 编写测验说明书 27
3.2 测验项目的编制技术 27
3.2.1 命题的一般原则 27
3.2.2 项目的种类及编制要领 28
3.3 测验的项目分析 33
3.3.1 项目的难度 33
3.3.2 项目的区分度 35
3.3.3 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36
3.3.4 项目分析的特殊问题 37
第四章 心理测量的误差 40
4.1 什么是误差 40
4.1.1 误差的定义和种类 40
4.1.2 真分数 41
4.2 误差的来源 41
4.2.1 由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 42
4.2.2 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42
4.2.3 由受测者本身引起的误差 43
第五章 测量的信度 46
5.1 什么是信度 46
5.2 估计信度的方法 46
5.3 信度系数的应用 50
5.4 影响信度的因素 51
第六章 测量的效度 53
6.1 什么是效度 53
6.2 效度的种类 53
6.2.1 内容效度 53
6.2.2 构想效度 54
6.2.3 效标效度 56
6.3 标准参照测验的效度 58
6.4 影响效度的因素 58
第七章 心理测验的使用 60
7.1 测验的选择与实施 60
7.1.1 测验的选择 60
7.1.2 测验前的准备 61
7.1.3 施测 61
7.2 测验的管理 63
第八章 智力测验 65
8.1 智力测验的发展 65
8.1.1 对智力的看法 65
8.1.2 智力测验的发展 66
8.2 个别与团体智力测验 67
8.2.1 比奈量表 67
8.2.2 韦氏量表 68
8.2.3 团体测验 74
8.3 非言语智力测验 74
8.3.1 希—内学习能力测验 75
8.3.2 画人测验 75
8.3.3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76
8.3.4 图画—词汇测验 77
第九章 人格测验 79
9.1 人格测验概述 79
9.1.1 人格的内涵 79
9.1.2 人格测验的发展简史 79
9.1.3 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 80
9.1.4 人格测验的类型 81
9.2 自陈量表 84
9.2.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84
9.2.2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88
9.2.3 艾森克人格问卷 89
9.3 投射测验 90
9.3.1 罗夏墨迹测验 90
9.3.2 主题统觉测验 94
9.3.3 其他重要的投射测验 95
第十章 职业测验 98
10.1 职业测验概述 98
10.1.1 职业测验的产生 98
10.1.2 职业测验的应用 98
10.1.3 职业测验的效度 99
10.2 智力测验在职业决策中的应用 99
10.2.1 韦斯曼人员分类测验(Wesman Personnell Classification Test) 100
10.2.2 工业人事测验(Personnel Tests for Industry,简称PTI) 100
10.2.3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100
10.3 多重能力倾向测验 100
10.3.1 能力倾向、智力和成就 101
10.3.2 多重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 101
10.3.3 多重能力倾向测验的应用 101
10.3.4 多重能力倾向测验举例 102
10.4 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104
10.4.1 机械能力测验 104
10.4.2 文书能力测验 105
10.5 管理者测评 107
10.5.1 管理者成功的绩效标准 107
10.5.2 管理者测评方法 108
第十一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及基本统计描述 117
11.1 SPSS的启动及数据库的建立 117
11.1.1 SPSS简介 117
11.1.2 启动SPSS 118
11.1.3 数据文件的建立 119
11.2 数据的编辑与整理 121
11.2.1 数据窗口菜单栏功能操作 121
11.2.2 Date数据功能 121
11.2.3 Transform变换及转换功能 122
11.2.4 数据的编辑 123
11.2.5 SPSS对变量的编辑 128
11.3 基本统计描述 131
11.3.1 描述统计分析过程 131
11.3.2 频数分析 133
11.3.3 探索分析过程 137
11.4 交叉列联表分析 144
11.4.1 交叉列联表的形成 144
11.4.2 两变量关联性检验(Chi-square Test卡方检验) 146
第十二章 均值比较检验与方差分析 149
12.1 单个总体均值的t检验(ONE-SAMPLE T TEST)分析 150
12.2 两个总体均值的t检验 151
12.2.1 两个独立总体样本均值的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151
12.2.2 两个有联系总体均值的t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 153
12.3 单因素方差分析 155
12.4 双因素方差(Univariate)分析 159
第十三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66
13.1 相关分析 166
13.1.1 简单相关分析 167
13.1.2 偏相关分析 169
13.2 线性回归分析 172
13.2.1 线性回归模型假设条件与模型的各种检验 172
13.2.2 线性回归分析的具体步骤 172
13.3 曲线估计 179
第十四章 时间序列分析 184
14.1 实验准备工作 184
14.1.1 根据时间数据定义时间序列 184
14.1.2 绘制时间序列线图和自相关图 184
14.2 季节变动分析 188
14.2.1 季节分析方法 189
14.2.2 进行季节调整 190
第十五章 非参数检验 192
15.1 Chi-Square Test卡方检验 193
15.2 一个样本的K-S检验 195
15.3 两个独立样本的检验(Test for Two Independent Sample) 198
15.4 两个有联系样本检验(Test for Two related samples) 201
15.5 多个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 Samples Test) 202
15.6 游程检验(Runs Test) 207
第十六章 因素分析法 209
16.1 因素分析原理概述 209
16.1.1 因素分析基本原理 209
16.1.2 因素分析模型及条件 211
16.1.3 SPSS因素分析功能选项 214
16.1.4 例题求解和结果阅读 215
16.2 因素分析的步骤 217
16.2.1 数据适当性考察和因素数确定 218
16.2.2 求解因素模式 220
16.2.3 因素的解释和命名——因子旋转 223
16.3 斜交旋转和因子值应用 226
16.3.1 因子相关时的旋转——斜交旋转法 226
16.3.2 因子值的意义及应用 229
附录1 部分常用统计量公式 230
一、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描述 230
二、总体均值检验统计量 231
三、方差分析中的统计量 232
四、回归分析模型 234
五、非参数检验 238
附录2 SPSS函数 242
一、ArithmeticFunctions算术函数 242
二、StatisticalFunctions统计函数 242
三、LogicalFunctions逻辑函数 243
四、Dateand Time Functions日期和时间函数 244
五、Random Variable Functions随机变量函数 245
六、Inverse Distribution Functions反分布函数 246
七、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s累计分布函数 246
八、Missing Value Functions缺失值函数 248
九、String Functions字符串函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