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朝鲜半岛的分裂与大韩民国的建立 1
第一节 日本无条件投降与朝鲜人民共和国 1
一、朝鲜人民的解放斗争与盟国关于朝鲜问题的决定 1
目录 1
二、日本殖民主义统治的终结 4
三、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6
第二节 美军进驻南朝鲜与南部地区的政治发展 12
一、“38度线”的划分 12
二、美军进驻初期的政策与南部地区的政治状况 20
三、人民争取自主独立的斗争与美国军政府强化统治 28
一、莫斯科外长会议与朝鲜问题 37
第三节 莫斯科外长会议与南部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 37
二、围绕国际托管问题展开的国内斗争 40
三、第一次美苏共同委员会与南朝鲜政局 46
第四节 “左右合作”运动的失败与人民救国斗争 48
一、“左右合作委员会” 48
二、军政府与李承晚策划在南部地区建立分裂政权 52
三、军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十月人民抗争” 54
第五节 大韩民国的建立两个对立政权的出现 63
一、朝鲜问题“联合国化” 63
二、“二·七”救国斗争与南北协商 67
三、大韩民国政府成立 71
一、李承晚政权的性质与早期韩美关系 74
第二章 李承晚统治体制的确立与朝鲜战争 74
第一节 第一共和国的内外政策与人民武装起义 74
二、韩国社会经济与“农地改革” 82
三、民众争取民主统一的斗争与人民武装起义 87
第二节 朝鲜战争与李承晚独裁体制的强化 93
一、“6·25”战争爆发 93
二、美军参战与朝鲜战争国际化 104
三、五月危机 117
第三节 停战协定缔结与战争的影响 122
一、停战谈判与板门店协定的缔结 122
二、战争期间人民军对韩国社会的冲击与南部地区的游击战争 125
三、朝鲜战争的后果及其影响 128
第三章 援助经济体制下的李承晚政权与四月革命 135
第一节 战后经济恢复与社会两极化 135
一、援助经济体制的建立 135
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44
三、社会两极化加深 149
第二节 战后韩国政治与韩日关系 154
一、自由党政权独裁性质的强化 154
二、恐怖政治与《新国家保安法》 158
三、韩日会谈开始 163
第三节 “四月革命”与李承晚政权崩溃 169
一、“2·28”示威与“3·15”舞弊选举 169
二、“4·19”学生起义 175
三、自由党政府垮台 178
第四章 民主党政府与军部政权的建立 184
第一节 第二共和国的成立 184
一、许政过渡政府 184
二、“革新”势力的兴起 189
三、张勉政府建立民主党与新民党 192
第二节 第二共和国政党政治的失败 197
一、民主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97
二、人民运动重新高涨 205
三、张勉政府与韩国军部 213
一、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与美国对韩政策的变化 220
第三节 “5·16”政变与军人政治统治的确立 220
二、军事政权时期的内外政策 225
三、“民政移让”与第三共和国 234
第五章 经济“起飞”时期的韩国 243
第一节 经济开发新战略与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发展 243
一、经济现代化的开始与新经济秩序的确立 243
二、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252
三、学生运动的再次高涨与“三选改宪” 258
第二节 经济高速发展与权威主义政治体制 264
一、“维新”体制及其出台的背景 264
二、“重化工业立国”战略与韩国财阀 271
三、新都市的崛起与城市化 278
四、朴正熙总统与军部 280
第三节 第三、四共和国的外交 283
一、《韩日基本关系条约》与韩日关系正常化 283
二、向南越派送雇佣兵与《韩美行政协定》的缔结 292
三、第四共和国的外交及韩美关系 296
第四节 60-70年代的“公安事件”与民主运动 302
一、“金大中绑架事件” 人民反“维新”独裁斗争的高涨 302
二、“总统紧急措施”与“公安事件” 304
三、“平时”非常体制与反体制运动全面爆发 309
第六章 “维新”体制的崩溃与新军部政权的建立 314
第一节 朴正熙政权的垮台与“10·26”事件 314
一、70年代后期的经济困境与“新村运动” 314
二、工农运动高涨与上层民主运动的发展 320
三、釜马抗争与“10·26”事件 326
第二节 新军部发动系列政变 全斗焕政权建立 329
一、军事独裁危机深化“双十二”肃军政变 329
二、“汉城之春”与“5·17”政变 336
三、光州人民起义 340
四、新军部统治体系的确立 346
第三节 第五共和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与发展政策 350
一、第5个五年计划执行状况 350
二、国际收支“黑字时代”与产业结构状况 354
三、经济自由化综合评价 355
第四节 全斗焕政权的政治体制与民主化运动 360
一、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与政权性质 360
二、金权政治强化与政权腐化结构深化 363
三、民主运动的发展与“六月民众抗战争” 367
第五节 全斗焕政权的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 375
一、第五共和国的对外政策与韩美关系 375
二、韩国人反美情绪的滋长与反美运动 382
三、韩日关系的调整 391
第七章 经济调整与卢泰愚时期的韩国 396
第一节 卢泰愚政权的成立 396
一、“12·16”总统选举 政权实现和平“交替” 396
二、第六共和国与新军部 权威主义与政治民主化 399
三、地方自治 402
四、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工农运动 404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与金融自由化政策 410
第二节 第六共和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410
二、“西海岸时代”与卢泰愚政府的地域政策 413
三、第7次五年计划与宏观经济发展成果评价 416
第三节 保守三党大联合与1992年总统选举 420
一、执政党政治危机与保守三党联合 420
二、“水西事件”与两党政治体制的出现 424
三、1992年总统选举与文民政府的诞生 425
第四节 对外关系的新发展与“北方外交” 427
一、国际形势的新缓和与对外关系的调整 427
二、韩美关系的调整 431
三、韩日关系 436
四、中韩关系正常化 439
第八章 文人政治与艰难的改革 443
第一节 金泳三文民政府的政治改革 443
一、“创造新韩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 443
二、重塑政府形象的行政改革 446
三、“匡正历史”的大审判 453
第二节 文民政府后期的政治改组 金泳三从辉煌走向衰落 457
一、政治改革的失误 457
二、财阀支配体系恶化与“韩宝事件” 460
三、“家臣政治”与执政党的危机 464
第三节 “新经济五年计划”与经济国际化战略 469
一、“新经济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469
二、金融改革与金融实名制 473
三、经济自由化、国际化与经济结构矛盾加剧 478
四、金融危机 韩国进入IMF体制 483
第四节 金泳三政府的外交政策 494
一、国际多极化趋势与文民政府新外交 494
二、对美、日外交 497
三、对中国和东亚国家外交 504
第五节 金大中政府成立韩国进入“国民政治”时代 508
一、1997年总统选举 金大中政府成立 508
二、“国民的政府”开始政治改革 513
三、“IMF”式经济改革 516
四、外交 530
一、解放后文化界的分裂和斗争 537
第九章 文化 537
第一节 民族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537
二、民族文化运动的兴起 540
三、民族文学理论的发展 544
四、民众艺术的发展 549
第二节 追求“世界化”的韩国文化 552
一、《文化发展十年计划》 552
二、大众文化的兴起 554
三、90年代的韩国文学 557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 561
一、美军占领时期的教育政策 561
二、李承晚政权的教育政策 563
三、朴正熙政权的教育政策与《国民教育宪章》 565
四、80年代的教育政策 567
五、面向21世纪的韩国教育 572
第四节 哲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575
一、史学 576
二、哲学 584
三、经济学 586
四、政治学、社会学与法学 592
五、考古学、民俗学与人类学 603
第十章 南北关系 610
第一节 50年来南北关于相互关系的政策演变 610
一、北方对南政策与其对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 610
二、第一、二共和国时期韩国政府的对北政策 613
三、第三、四共和国时期韩国政府的对北政策 615
四、第五、六共和国时期韩国政府的对北政策 616
五、金泳三政府的“三三”政策和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 617
第二节 70年代开始的南北对话与南北同时加入联合国 619
一、南北开始对话的背景和条件 619
二、《七·四南北共同声明》 622
三、南北各项实务会谈的展开 624
四、南北同时加入联合国 633
第三节 南北交流与合作 635
一、建国前后南北交流状况 635
二、南北开始恢复交流 637
三、南北交流的新发展 639
第四节 历史性的南北峰会 642
一、《六·一四共同宣言》 642
二、南北对话呈现多样化、机制化的趋势 646
三、南北经济合作交流为南北共荣奠定基础 648
四、离散家庭相聚与人员往来取得重要进展 651
五、南北间在国际舞台上正由相互贬损争锋向提携共进转变 652
六、南北关系中的的基本问题 653
附录 657
一、大事年表 657
二、主要译名对照表 697
三、基本参考书目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