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发展大豆生产的自然条件 1
一、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概况 1
二、山东省的气候条件 3
三、山东省的土壤条件 7
第二节 山东省大豆栽培历史与科技发展 11
一、山东大豆栽培历史概况 11
二、山东大豆科研及栽培技术的发展 12
三、山东大豆科研获奖成果 19
第二章 大豆的生长发育 21
第一节 种子萌发与营养器官生长发育 21
一、大豆种子萌发及其条件 21
二、地上部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 22
三、根系、根瘤的生长发育 25
第二节 大豆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30
一、花芽分化与现蕾 30
二、荚的生长及养分供应 32
三、大豆株体上的结荚顺序和花、荚的脱落顺序及其原因 33
四、大豆鼓粒及成熟 34
第三节 夏大豆的形态类型及熟性 35
一、株高、主茎节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35
二、叶片及其在株体上的分布 36
三、分枝及影响分枝的条件 38
四、大豆的结荚习性 39
五、大豆的荚果 41
六、大豆的种子 42
七、大豆的熟性 44
第三章 夏大豆生态条件 47
第一节 气候条件对山东大豆产量的影响 47
一、山东省大豆产量分解 47
二、气候条件对山东省大豆产量的影响 49
三、温、光、水对大豆产量的综合影响 57
第二节 大豆不同播期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性状的影响 58
一、不同播期形成的生态条件 59
二、播期气候条件对大豆生态的影响 61
三、播期气候条件与生态性状的关系 66
第三节 夏大豆栽培密度对生态性状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71
一、栽培密度对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及两者间的关系 71
二、密度对豆田小气候的影响 78
三、田间小气候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82
四、密度对夏大豆产量性状在冠层中垂直分配比例的影响 84
第四节 灌溉对夏大豆生态特征和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86
一、水分对夏大豆根系的影响 87
二、水分对夏大豆地上部性状的影响及两者间的关系 94
三、灌溉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100
四、冠层小气候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105
第五节 施肥量对夏大豆生态性状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106
一、施肥量对夏大豆根系的影响 107
二、施肥量对夏大豆地上部性状的影响 112
三、大豆施肥对冠层小气候的影响 117
四、施肥量对产量性状在冠层内分布的影响 121
一、大豆的光周期反应 122
第六节 大豆的光周期特性 122
二、光周期对大豆生态特性的影响 125
三、大豆光周期特性的应用 137
第七节 栽培条件对大豆荚(粒)在植株上分布的影响 138
一、无竞争群体条件下荚(粒)在植株上的分布 139
二、栽培条件对大豆荚(粒)在植株上分布的影响 144
三、栽培条件对两种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荚(粒)分布影响的根本差异 150
第一节 夏大豆水分生理 154
一、水分在夏大豆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54
第四章 夏大豆生理 154
二、大豆的吸水 157
三、夏大豆的蒸腾作用 159
四、影响夏大豆蒸腾的内部因素及其关系 160
五、影响夏大豆蒸腾的环境条件及其关系 172
六、夏大豆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关系 187
第二节 夏大豆的矿质营养 191
一、夏大豆必需的矿质元素 192
二、大豆的矿质营养特点 193
三、夏大豆的氮素营养 194
四、夏大豆的磷素营养 204
五、夏大豆的钾素营养 216
六、籽粒产量和品质与氮、磷、钾含量的关系 224
七、大豆必需的其他矿质元素 225
第三节 夏大豆的光合作用 228
一、夏大豆光合作用机理 228
二、影响夏大豆光合作用的内部条件 236
三、影响夏大豆光合速率的环境条件 243
四、夏大豆的呼吸作用 257
五、夏大豆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 260
六、供水量对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65
七、施肥量对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271
八、夏大豆光合产物积累与叶面积、光合作用时间、光合速率的关系 275
九、夏大豆籽粒产量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277
第四节 夏大豆的叶温 279
一、叶温在夏大豆株体上的分布 280
二、夏大豆内部因素对叶温的影响及其关系 281
三、环境条件对夏大豆叶温的影响及其关系 286
一、夏大豆的气孔阻力 295
第五节 夏大豆的气孔阻力和叶水势 295
二、夏大豆的叶水势 308
第六节 水、肥对夏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312
一、水、肥对夏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12
二、水、肥对夏大豆脂肪含量的影响 316
第七节 夏大豆不同叶龄的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 324
一、夏大豆的幼龄、青壮龄和老龄叶片 325
二、青壮龄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 326
三、幼龄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 332
四、老龄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 333
第五章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 340
第一节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的生态分布与分类 340
一、生态分布 340
二、分类 342
第二节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的特性 346
一、抗旱性 346
二、耐盐碱性 349
三、抗病性 351
五、品质 353
四、抗虫性 353
一、品种资源创新 355
第三节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355
二、品种资源的利用 356
第四节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研究 357
一、山东大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潜势分析 357
二、山东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359
三、山东大豆品种细胞质来源分析 362
第五节 山东野生大豆品种资源 363
一、山东野生大豆品种资源的分布 363
二、山东野生大豆品种资源的分类 364
三、山东野生大豆品种资源的特性鉴定 364
四、山东野生大豆品种资源的利用 365
第六节 外地品种的征集与利用 365
一、省外品种的征集与利用 365
二、国外引种材料的利用 366
第一节 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 368
一、大豆育种的基本选育理论与技术 368
第六章 山东大豆育种 368
二、山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演进 400
第二节 大豆专用品种的选育 403
一、黑豆 404
二、青豆 406
三、小粒豆 408
四、茶豆 408
一、山东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分布与危害 409
第三节 抗胞囊线虫品种的选育 409
二、大豆的胞囊线虫病抗性评价方法 411
三、山东省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分布 414
四、大豆的胞囊线虫抗性资源筛选 416
五、大豆的胞囊线虫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418
六、抗病品种选育 420
第四节 大豆抗花叶病毒病品种选育 423
一、山东省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布与危害 423
二、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分布 424
三、大豆的花叶病毒病抗性种质筛选 426
四、大豆的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430
五、大豆抗花叶病毒病育种 432
第五节 抗虫育种 435
一、抗虫育种的理论与技术 435
二、抗虫育种的进展 439
第六节 辐射诱变育种 442
一、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的意义 442
二、辐射诱变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443
三、辐射诱变育种的进展 449
第七节 生物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与进展 450
一、大豆基因的分离与RFLP技术应用 451
二、外源DNA转化大豆的载体及非载体系统 456
三、原核基因真核表达及用途 463
四、外源DNA转化大豆的受体系统 464
五、外源基因转入大豆后的表达 465
第八节 株型育种研究与进展 467
一、株型育种的意义 467
二、株型育种的进展 468
第九节 大豆优良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473
三、株型育种的途径及方法 473
一、大豆品种的区域试验与审定 474
二、良种的繁育 475
三、良种混杂退化与提纯复壮 480
第十节 大豆品种的田间记载项目及分级标准 482
一、物候期 482
二、形态性状 483
三、抗性性状 486
四、经济性状 488
第七章 山东大豆栽培技术 497
第一节 山东大豆的栽培制度 497
一、大豆的轮作 497
二、大豆的间作与混作 501
三、大豆的套种 510
第二节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513
一、夏大豆的播期 513
二、夏大豆的灌溉和排涝 516
三、夏大豆的施肥 520
四、夏大豆的栽培密度 526
五、夏大豆的土壤耕层深度 529
六、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530
七、大豆植株打顶整形对产量的影响 532
八、夏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533
第三节 旱作大豆栽培技术 539
一、山东旱作大豆的地域分布及生态特点 540
二、旱作大豆栽培技术 541
一、盐碱地大豆的生态特点 546
第四节 盐碱地大豆栽培技术 546
二、大豆盐害的生理原因 547
三、盐碱地大豆栽培技术 548
第八章 山东大豆的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555
第一节 大豆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555
一、大豆花叶病 555
二、大豆胞囊线虫 557
三、大豆根结线虫病 559
四、大豆根腐病 560
五、大豆霜霉病 562
六、大豆灰斑病 564
七、大豆紫斑病 565
八、大豆炭疽病 566
九、大豆荚枯病 567
十、大豆细菌斑疹病 568
十一、大豆细菌斑点病 569
十二、大豆菟丝子 569
一、大豆蛴螬 571
第二节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571
二、沙潜 575
三、大豆根绒粉蚧 576
四、珠蚧 577
五、大豆蚜虫 578
六、大豆叶螨 580
七、豆黄螨 581
八、蓟马 582
九、筛豆龟蝽 583
十、稻绿蝽 584
十一、斑须蝽 585
十二、豆秆黑潜蝇 586
十三、大豆食心虫 588
十四、豆荚螟 590
十五、棉铃虫 591
十六、甜菜夜蛾 593
十七、大豆造桥虫 594
十八、蔬菜斑潜蝇 596
十九、豆天蛾 597
二十、豆芫菁 598
二十一、豆小卷叶蛾 599
二十二、豆卷叶螟 600
二十三、豆蛀螟 601
二十四、蟋蟀 602
二十五、灯蛾 604
第三节 豆田杂草及防除 605
一、豆田杂草概述 605
二、山东省大豆田间主要杂草及化学防除 607
第九章 山东大豆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 617
第一节 山东省夏大豆的旱涝灾害 617
一、夏大豆旱灾 617
二、夏大豆涝灾 622
三、旱涝灾害防御 624
第二节 雹灾和风灾 627
一、雹灾 627
二、风灾 630
第三节 夏大豆的冷害和热害 631
一、山东夏大豆冷害 632
二、山东夏大豆热害 635
第十章 大豆品质、贮藏及加工利用 638
第一节 大豆的营养品质 638
一、大豆主要营养成分 638
二、大豆蛋白质及氨基酸的营养品种 639
三、大豆脂肪营养品质 641
四、大豆籽粒中的磷脂营养 641
五、大豆的其他成分营养品质 641
六、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643
第二节 大豆的贮藏 644
一、大豆籽粒的化学特性 644
二、大豆的贮藏 645
第三节 大豆的榨油 648
一、大豆油的性能和用途 648
二、大豆油的制取 649
第四节 大豆蛋白质制取 654
一、大豆浓缩蛋白 655
二、大豆分离蛋白 656
三、大豆组织蛋白 658
四、大豆蛋白粉 660
第五节 大豆食品加工 662
一、豆腐及花样豆腐 662
二、豆芽 664
三、酶法制取速溶豆浆粉 666
四、饮料 667
五、大豆副产品的饲用价值 668
三、配料粗加工 670
二、用料配比 670
第六节 临沂八宝豆豉 670
一、工艺流程 670
四、前期发酵 671
五、后期发酵 674
第十一章 山东省大豆生产的展望 678
第一节 国内外大豆生产的发展趋势 678
第二节 山东省大豆生产现状 679
一、播种面积 680
二、单位面积产量 680
三、总产和人均占有量 681
第三节 发展山东省大豆生产的对策 682
一、保持一定的种植面积 682
二、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 683
三、改良大豆营养品质,加强大豆深加工和新产品研究,提高市场对大豆的需求 684
附表 685
附表1 山东省大豆历年播种面积和产量 685
附表2 山东省大豆科学研究获奖成果 686